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对淅川隗山(析隈)的再认识

新诗经 2023-09-18 09:12:38

淅川隗山析隈的再认识

淅川大石桥乡古桑树,地近商密古城遗址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的2500枚战国中晚期竹简(清华简)有关于楚国历史的《楚居》 篇,其开头写到:

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相,詈胄四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盘(泮),爰生[纟呈]伯、远仲。毓(每字旁应为女)徜徉,先处于京宗。

《楚居》中的隈山即大隗山“隈”通“隗” 、“騩”。隈者,山水弯曲之地。《山海经》写到,“騩山”是老童(卷章)所居地。有人在网上说,隈山或在河南安阳,或为河南新郑市的陉山。错矣! 隈山即大隗山,位于河南新密市,与禹州市、新郑市交界,属具茨山(始祖山)山系,因有熊氏轩辕黄帝曾在此得道于大隗而得名。

今新密市东南洧水河畔有大隗镇,境内还有古密国遗址。《汉书·地理志》记载:“密,故国,有大隗山。”《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华书局 ,2012年版)记载:“郑,祝融之墟也。”楚人是祝融之后,所以季连“初降于隈山”必在祝融之墟附近。

近读湖北程涛平先生专着《先楚史》(武汉出版社,2019年版 ),其也确指。

楚人不忘本,爱沿用老地名。熊绎被封于河南淅川丹阳后,当地也有隈山

先秦传世文献和清华简称某山,一般只在山前冠一字,如乔山、方山。

《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就写到过析、隈,但传世本句读有误,句读为“ 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笔者觉得应为:

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 秦取析矣!戍人反矣。” 乃降秦师。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此时的为秦楚边界小国,受楚国保护,都商密(今河南淅川大石桥乡境内柳家泉一带)。即今淅川,时为楚邑,包括今淅川大部及其邻县西峡、内乡之部分。

即隈山从“ 季连初降于隈山” 之隈山迁居淅川丹阳的楚人为了追念先祖季连,亦名淅地之山为隈山,以示不忘本也。

《方舆纪要· 邓州》记载淅川境内有析隈山:“今州有析隈山,俗讹为 斯隈山。” 邓州曾辖淅川,故有此说。

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郭治原辑、咸丰八年抚民同知王官亮重刊的《淅川县志· 山川》和咸丰九年《淅川厅志》均有“ 析隈山”条:“ 析隈山,县东。《左传》:秦人过析隈,因记其地。而山名俗讹为斯隈山。见《一统志》。”

上述志书当受传世本《左传》影响,而称析隈山。其意实为地之。但《淅川县志》《淅川厅志》只言隈山在“县东”,卷首所附县域图也不曾标注具体位置。

清朝淅川县域地图(东部),翻拍自《淅川县志》

细看《淅川县志》《淅川厅志》所附县域图,标注县东二十里有雷山,《淅川县志· 山川》则记载:“雷山,县东南二十里,丹江过其下,上有回阳观。”雷、 隈音近,不知是不是隈山之转读;

先传老县城东还有位于老鹳河西的岵山、老鹳河东的丽金山。关于岵山,《淅川县志· 山川》记载:“岵山,县东二十里。宋将孟珙大破金武仙驻于(此)。上有四王庙记。即周陟岵先生隐居处。岭有泉容升,恒取不竭,不取不溢。”笔者本月曾登顶岵山,其南坡半腰峭壁处尚见流水,未抵近,不知是否指此泉(详见本号小文《愿做岵山一株草》)。

关于丽金山,《淅川县志· 山川》记载:“ 丽金山,县东三十里。昔传有里人于此获金。” 笔者怀疑丽金可能是酓丽转读,也有楚人追念先祖之意。清华简《楚居》记载穴熊之子熊丽(丽季、酓丽)出生时难产:

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厉,逆流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溃自胁出,妣厉宾于天,巫并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

季连的后人穴熊徙居京宗时,娶了天生丽质的妣厉,生了侸叔、丽季。生丽季时难产,只好剖腹取出婴儿。巫者用楚(荆条)缝合妣厉。后人就称楚族为“ ” 。

清华简《楚居》前三简

但参照《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所载:“ 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 商密(今河南淅川大石桥乡境内柳家泉一带)在淅川老县城(今河南淅川老城镇)以西,秦自西北来“ 伐鄀”,先“ 过析隈”,后“ 围商密” ,则隈山应在商密以西。

可见,县东之雷山、岵山、丽金山均不吻合。

清朝淅川县域地图(西部),翻拍自《淅川县志》

所以,笔者认为,隈山不在淅川老县城东,应在淅川老县城西。参看清朝淅川县域地图,西部丹江两岸山岳众多,龙山位于丹江西南岸丹江、滔河交汇处一带,商密在其北,不大可能是隈山;丹江、淇河交汇处一带的丹崖山偏远于西北,距商密尚有数十里,最有可能是的丹江北岸、位于今大石桥乡柳家泉村商密古城遗址背后的王子山。

《淅川县志· 山川》记载:“王子山,县西二十里,与鲶鱼崖对。世传羽王四子拥兵捕盗于此。又武仙九寨之一。”

此处“羽王四子”或系 文王四子周公所转讹。

周初,武王病故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文王四子、武王四弟姬旦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不满于此,散布流言。《史记· 鲁世家》记载:“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关于周公奔楚,程涛平先生在其《先楚史》中有论述,且认为周公实奔鬻熊别邑丹阳(今陕西商州市丹阳上游附近)。其论结合山川地望和传世文献、遗址考古,吾难驳之。但周公是否有可能在奔楚期间,也到过丹江中游的古鄀商密之地、楚国早期居住地丹阳一带呢?

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则王子山是否因周公而得名,至《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所载而名之曰“ 隈山”呢?

如果王子山即隈山,那么《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所载秦自西北来“伐鄀”,先“过析隈”,后“围商密”,就合乎情理了。

周公奔丹阳路线示意图,翻拍自程涛平《先楚史》,特此鸣谢。

(本文参考文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书法汇编》《史记》《左传》《山海经》《汉书》《先楚史》《淅川县志》《淅川厅志》等。2020年9 月26—27 日,记于郑东三者堂。)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2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