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中的那些命官大臣,不少人都有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大家只要仔细品读史书,加以研究也会熟悉他们的这种复杂关系。但是对于朝中官员官职的名称历史上都有不同的说法,而且古今的差异也很大,对于那些职权的名称以及行政范围往往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即便了解之后也没有太深的印象。就比如在古代军事的影视中经常会提到元帅,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官衔。在军中确实有这个衔级,不过那是在古代,大致也相当于现在的上将军衔。古代是有元帅或者将军这么一个大官的,与此同时,还有丞相和宰相的叫法。那么这些官员究竟谁才是老大,职权有怎样的区别呢?
首先来说将军和元帅这两种军中头领,从封建的传统来看,元帅才是军中的首领,在级别上应该高于将军,特别是常常提到的兵马大元帅,这可不是一般的将军能够相比的,这是最高的军事长官。统领三军的元帅手下可以有很多位辅助军事的将军。而且不同的嘉宾也有不同的级别,比如什么前将军,后将军或者上将军,但是无论是什么将军都要听元帅的话。
就连三国时候的枭雄曹操,之前也是做过将军的人。他一开始只是都城当中的一个武官,叫做骁骑校尉。而后来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势力之后开始南征北战,这个时候的曹操也只想做一个将军,即便是在死后的墓碑上面,他也希望刻上西征将军的名字。由此可见,以曹操当时的能耐也只能希望做个将军,这是很多从事武官的人的共同目标。而元帅则是比将军才能更高的人,也只有元帅才能够真正统帅所有兵马。
在一个朝廷元帅和将军可以同时存在,并且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丞相和宰相却不是同时可以拥有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两个同等大小的官,历史上也没有王朝将这两个职位一起设置在朝堂上。不过根据历朝历代对于丞相和宰相的一些权限的规定,可以看出丞相在行使权力的时候比宰相更为宽广。但是具体哪个官的级别要高一点,其实个人认为他们品级都差不多。从秦朝一直到魏晋时期,除了皇帝以外,朝中最大的叫做丞相,比如曹操就是一个例子,在迁都许昌之后,曹操把持着汉献帝成为东汉的最后一个丞相。可见一般的丞相也能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在南北朝之后朝堂之中,宰相这一名称就开始慢慢浮现,一直到宋朝明朝这些朝代乃至清朝都能够听到宰相的称号。宰相的出现,正是为了限制之前丞相的权利,算是对丞相这个官职的一个修正。由于丞相手中掌握着太大的职权,能够直接干预军事和政治,皇帝们自然不放心这么一个大官存在。在后边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不过当时宰相也并没有直接出现。比如能够做宰相的事的,还有一些官员被称为中书令,在唐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官。而在宋朝的时候,又设置了枢秘史,还有参知政事这些都是接近皇权的官员,不过他们都不叫做宰相。而且在清朝的时候也出现了军机大臣这些职务,都能够做宰相才能够做的事。
由于在历史上像曹操这样的权臣也有不少,其中很多都是做过丞相的。所以后来的一些皇帝就从中见识了历史的教训,想着把丞相的权力进行一些分割,逐渐取消了丞相的职务,这就是害怕出现功高震主的大臣,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宰相及其其他的政治核心官员。这些官员虽然地位也很高,不过权力并没有丞相那么大,某些职权上面有一定限制。但是在百官心中仍然把他们奉为长官,一直到封建王朝的倒闭,宰相这个官名才从中消失。
所以古代几个重要官职的大小关系基本上就是如此。总的来说,作为军官的元帅和将军一般都是上下级隶属的级别,但是丞相和宰相并不是同一朝廷的产物。历史上认为宰相是后来出来的,是对丞相权力的分散和修正。但是要论官职和品级,宰相也相当于位列百官之上了,这一点和丞相差距不大。只不过由于职权的限制,宰相可管不了丞相那么多事,想要像丞相那样把持大权威逼皇帝,肯定就没有之前那么容易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2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凳,最早并不是用来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