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堂
海上大明
公元1405年,郑和带领船队开启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一场传播东方文明的探索之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人文课堂》推出《海上大明》, 更多完整音频,欢迎移步“云听”APP。
大明的下西洋船队,有官兵27800余名,为什么要派这么多人去海外呢?我们先要说说明朝这个特殊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正常情况下,明成祖朱棣是没有可能成为帝王的。朱棣(1360-1424),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明初着名的相士袁忠彻是这样描述的:“王乃龙生凤相,身长六尺,面大腰圆,能步开三尺。”
朱棣十岁时被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十岁的朱棣到藩地就藩。朱棣的藩地在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明朝规定:亲王成年以后必须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独当一面,这叫“就藩”。朱棣虽说年轻,却政绩频出:他多次受命参与了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招降了蒙古头领乃儿不花,生擒了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出色的功绩,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
但是,朱元璋再器重,朱棣也不能成为接班人,因为他不是长子。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病逝。闰五月十六, 朱元璋下葬,朱允炆即皇帝位。
明太祖的思路,是要做大做强各个藩王,“一家人”共同出力辅佐帝王,并将这一“理论”写入《皇明祖训》,令后世子孙一字不得更改。朱允炆一上台就反其道而行之,他在一个月内一下子削了五个亲王。这种情况下,燕王朱棣就无法镇定了。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以遵“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之名,誓师出征。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燕王朱棣“靖难”,对照祖训,双方都占不到全理。
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样的军事较量,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播讲人简介:
章宪法,明史学者,安徽省铜陵市作协副主席,着有《明季闲谭》《明朝大败局》《明朝大博弈》《海上大明》等。
大家都在听↓
人文课堂 | 杰出宦官
人文课堂 | 面朝大海
人文课堂 | 大明王朝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