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书评君的福利派来啦!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战争总是如影随形。战争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公元前15世纪的美吉多战役,到“二战”,在长达350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纪录片《二次大战启示录》(2009)剧照。
本期将要推荐给大家的是享誉世界的战略大师、军事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坦克和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J.F.C.富勒的代表作品《西洋世界军事史》(全3卷,定价368元)。这部卷帙浩繁的西方战争通史以对西方历史有极重要影响的决定性会战为主结构,详细描述其经过和影响;同时以带有丰富评论的大事记填充过渡,串联起各会战之间的政治发展与战争的由来,讲述了3500年的西方战争史。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3卷)
本周福利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3卷)
前方预警,福利来袭
正如苏格兰裔历史学家戈登·克雷格所说:“凡是对军事史稍有兴趣的读者都会被这本书所吸引。富勒将军《西洋世界军事史》是一部扛鼎之作,从源头全面梳理西方军事组织、战术和战略的演变。或许可以这样说,本书具有两点杰出特色:一、总是在政治和社会历史的环境内审视演变;二、作者谨慎地证明军事机构与作为其基石的公民社会之间存在互惠关系。”
从古希腊人的战船到蒙古人的骏马,从滑铁卢的烽烟到中途岛的火焰,人类历史长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即使是所谓“罗马和平”与“不列颠和平”的时代,也无不始于战争、终于战争。探寻这种改变部族、国家乃至人类命运的重大活动的规律,就成为古今智者的追求。但军事专业性极强,往往统兵作战者不治史,焚膏继晷者不知兵,像灭东吴的杜预注《左传》,征服高卢的恺撒作《高卢战记》,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纪录片《二次大战启示录》(2009)剧照。
J.F.C.富勒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布尔战争,曾在南非、印度、法国等地服役,作为记者报导过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1917年他策划了世界上第一次装甲集群进攻战,德国“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对他极为推崇。为了完成《西洋世界军事史》,既有军旅实际经验,又富理论创新的富勒,耗费三十年的时间精力,收集资料,几度修订,留下了这部伟大的军事历史着作。
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了解数千年来西方战争的发展历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对西方乃至世界历史的理解,毕竟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一场战争往往会改变历史的流向,例如希波战争中的萨拉米斯会战和普拉蒂亚会战,富勒就认为“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次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撑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
纵观历史,战争“要想当作一个合理的政治工具,一定需要一个合理的政治目的,这个目的要是可以达到,其在战略上应该是具有可能性的。”在富勒看来,很多军事行动最终的失败并不在战场上,而是政治家忘记了战争的政治含义,变成了纯粹毁灭性的屠夫。
精彩试读
虽然原始时代也有战争,好比奥瑞纳耶人(Aurigancian)出现,穆斯特人(Mousterian)就失踪了,不过在文明尚未兴起之前,有组织的战争似乎是还没有的。文明的兴起有两个根源:发现了某种草的种子可以种植,以及某种吃草的兽类可以饲养。从这两个根源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组织的人类社会,农业的和畜牧的。前者首先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以及连接巴勒斯坦到幼发拉底河上游之间的“肥沃新月”地区,然后再沿着那条河直到波斯湾;后者据某些人的推测,其主要的发源地应为里海地区的欧亚草原地带。
在前者的情形中,走向文明的第一个步骤是村落的出现,一个有藩篱的地区保护着土地的耕种者和他们所储存的粮食。在后者的情形中,则为马的饲养和车轮的发明。于是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定居的,一种是游荡的。在全部的历史中,它们都是对立的。为了免受游牧民族的攻击,村落又逐渐发展成为有城墙的城市,每一个都变成了独立的小世界。城墙挡住了车骑,于是防御变成了较强的战争形式,城里人的文明不久即胜过了游牧民族。城墙不仅保护了文明的生长,而且强迫战争的兵器和狩猎耕种的工具不能不分离。于是进一步,兵器又决定了所应该采取的军事组织形式,最原始的即城市公民所用的“方阵”(Phalanx)。在公元前2900年的一块苏美尔人(Sumerian)纪念碑碎片上面,还可以看到对这种方阵的描绘。一排排的人,纵深为6个人。每一个士兵都有弓和矛的武装,戴着一个皮盔,携带着一块正方形的防盾,可以遮盖全身。
在两种文明之中,战争的基本原因都是生物性的和经济性的。牲畜的繁殖愈盛,则寻找新草地的要求愈频繁,任何时候只要有一次旱灾,即可以成为一次侵入的预兆。同样,城市人口愈繁殖,则所需要的粮食愈多,于是必须用来耕种的土地也愈多。所以在两种文明之中,战争都经常是为了肚皮打的,不管是人的还是兽的肚皮。有史以来,在生存的斗争中,“生存空间”(Lebensraum)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柏拉图在他的《共和国》(Republic)一书中,也曾讨论过城市问题。在苏格拉底与格劳孔(Glaucon)的谈话中,他指出,战争是文明的风土病。从一个最简单形式的城市为起点,他指出,当文明进步之后,人类的要求也随之而增加,那个足以支持一个原始文明的土地,遂不足以支持一个高级的文明。下面所引述的一段即可以展示其辩论的精华:
苏:于是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国界,因为原有的健康的国家已经不够大……并且要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兽类,以供人民食用。
格:一点都不错。
苏:所以过去足够支持其原有居民的国家现在会是太小了,或者说不够大了。
格:一点都不错。
苏:于是我们想要获得我们邻国的一片土地,以供畜牧和耕种之用。而假使邻国也和我们一样,超过了其需要的限度,并企图对于财富作无限制的累积,那么他们也就会同样地想要我们的土地吗?
格:苏格拉底,那是无可避免的。
苏:那么我们就要发生战争了,格劳孔,是不是?
格:绝对如此……
苏:所以姑且不论战争的利害如何,我们现在即可以断言已经发现了战争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也就是国家中一切罪恶的根源,无论公私都是一样的。
格:这是毫无疑问的。
畜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第一次大冲突,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代中。从里海地区的北面草原中,涌出了大量的好战民族,即所谓的印欧民族(Indo-European),这一情形延续了几个世纪之久。他们成群结队地向东、向东南、向西和向南移动。这种移殖运动的动机是什么,还不曾有确切的考据。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变化,造成连续的干旱期;或者是如某些史学家所暗示的,优秀马种的选牧和刀剑的发明,驱使着他们向外发展。
在西面,许多游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即已渡过了多瑙河,变成了希腊、罗马和其他欧洲民族的祖先。其他的一部分,号称雅利安人(Aryan),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又分裂为两个集团:一支向东南进入印度,另一支向西南进入“肥沃新月”地区的北面山地中。这后面的一个集团就号称为伊朗人(Iranian),其中有两个最强大的种族,为米底人(Medes)和波斯人(Persian)。
差不多在这些侵入行动的同时,另外有一个民族,其祖先可能是闪米特人(Semites),号称为西克索人(Hyksos,意为沙漠的王子),又在西亚出现,并蹂躏上埃及(Upper Egypt)地区。他们带着马一同走,在此以前埃及人是不知道有马的。西克索人成功的主因似乎是他们有了马拖的战车(Chariot)和优秀的兵器。战车可能是从巴比伦人(Babylonian)那里学来的,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马即已从北面输入这些地区。
虽然上埃及地区对于西克索人也曾做激烈的抵抗,不过一直等到下埃及(Lower Egypt)的底比斯(Thebes)发动了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才把他们最终赶走(底比斯又分为凯尔奈克[Karnak]和卢克索[Luxor])。于是雅赫摩斯一世(Ahmose I,前1580—前1557年在位)开始建立第十八代的埃及王朝。在这些战争之中,古老的埃及民兵逐渐变成了一支组织良好的陆军,共分为两个“大师”(grand division):一个驻防在三角洲上,一个则在上埃及地区中。士兵有弓和矛作武装,也携带防盾,但却没有甲胄。“箭筒”(quiver)已经由亚洲输入,而“火力”也都已经是“成排”(volleys)地发射。虽然尚未使用骑兵,但却已经采用了战车。在“法老”(Pharaoh,埃及王的尊称)的国家牧场中饲畜着数以千计的马匹,而战车制造也变成了一种艺术。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3卷)
作者:[英]J.F.C.富勒
译者:钮先钟
版本: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1年5月
如何
参加
1
想要书的朋友请在下方留言区直接留言,给我们发来你想要《西洋世界军事史》的理由!你给出的理由越真切,距离收到赠书也就越近。
2
《西洋世界军事史》赠书共2套,将赠送6位读者(每人随机赠送其中1册)。我们将在点赞数量最高的5位读者中选择1位读者(理由如果和本书关联度不高,该条留言在选择时可能会被书评君顺位跳过),同时选择留言最为精彩的5位读者赠出该书。
3
活动截止日期:2022年3月21日10时(我们会通过回复留言确认福利获得者,然后请被选中的读者另外单独发一条留言,告诉书评君你的邮寄地址和联系方式)。
整合:安也;编辑:张进;校对:王心。
福利派
阅读需要主张
《战争史》([英] 约翰·基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s/1zlUONIBV--5_c4WhSe8lNg
提取码:tzun书名:战争史
作者:[英] 约翰·基根
译者:林华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9
页数:456
内容简介:
《战争史》是“我们时代最卓越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跨越4000年的历史时空,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远离。战争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文明演变的主要动力。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而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从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遗迹;
从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罗马帝国的重兵方阵;
从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的战车对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原子弹爆炸,基根为我们描绘了不同文明形态下的战争,这些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背后的冲突与对抗。
全书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形式单线罗列战例,而是从石、肉、铁、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原始部落的燧石矛头、希腊战士的青铜武器、马背民族的战马和战车御者,以及近现代军事制度,每一次战术、武器、战争组织等的进步,都催生了更高程度的文明。透过军事、战略角度的精妙分析,跨越人类学、生物进化论、演化心理学等多元领域,基根从战争的视角,引导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人类文明。
历史的本质在于反思,反思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战争史》从战争的角度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中,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
编辑推荐:
“我们时代最卓越、最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酝酿40年的野心之作,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写给文明世界每个人的战争史经典巨作。
以截然不同的视角,重新解释战争,以及人类社会的命运。战争不是政治的延续,而是植根于人性的文化现象。“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于其战争缔造。”军队和战争改变了政治和文化的本质,甚至主导了文化的形态。
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体形式单线罗列历史上的战争事例,而是从石、肉、贴、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既有军事、战略角度的精妙分析,又能跨越人类学、生物进化论、演化心理学等多元领域,解读不一样的战争与文明。
权威经典,作者是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著有二十多部畅销作品。《战争史》荣获1993年首届达夫·库珀奖,《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年度最佳选书。
全新译本,联合国高级翻译担纲翻译重任,译文流畅易读。20周年典藏纪念版,新增精美彩插,给读者提供完美的图文阅读体验。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战争史》是我读过的最有宏大视角和人文关怀的战争著作。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著名政治经济学者)
战争是驱动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约翰·基根的这部《战争史》,在短短400页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争的“大历史”,以期我们铭记人类历史的血腥和残酷。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知名国际关系学者
约翰·基根的文字颇具可读性,同一时代的军事史学者无人能出其右。《战争史》广征博引,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军事史学者
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为我们展开一幅引人入胜的战争历史图景,……这是一部旷世佳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约翰·基根从历史学、心理学、冶金学、遗传学、后勤学、考古学、战略和战术等多个角度入手,考察战争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古巴比伦帝国,抑或索姆河会战,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且提出新颖的观点。《战争史》这部著作令人惊叹,无与伦比。
——奈杰尔·尼克尔森(Nigel Nicholson),政治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
1993年我接触到这本书,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刻画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战火纷飞的恢弘图景。
——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一部杰作,……即使再过一百年,它依然将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经典性丝毫不会逊色。
——《纽约客》
作者简介:
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2012)
享誉全球的战争史学者
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
被评为“我们时代最卓越、最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
1934年生于伦敦,长期执教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家,之后担任《每日电讯报》防务主编。他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凭借在“军事史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Prize)。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日,他受比尔·克林顿邀请参观白宫;世纪之交,英国女王授予他千禧年百名荣誉人物勋章。
基根专注于战争史研究,著有二十多部作品,读者对他的每一部作品的期待,不下于哈利·波特迷对J.K.罗琳新书的期待。《战斗的面目》和《战争史》是基根的经典代表著作。《战斗的面目》出版于1976年,使他一举成名,成为桑赫斯特学院最引人关注的天才作家。《战争史》耗费基根40年心血,这部集大成之作获得1993年首届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被评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至今仍然雄踞在英美等国畅销榜的前列。
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是二战战争史上的奇迹,1940年5月27日,撤退任务开始。
散不去的大雾帮了盟军的忙,德军飞机无法精确打击目标,只得徒劳返航。然而撤退第三天,大雾散去,敦刻尔克上空晴朗无云,德军的俯冲轰炸机整装待发。好在,英国皇家空军,也开始参与保护这次撤退行动。?
大撤退持续了近十天,预计撤回的三万人,最终变成了三十三万。这些人员顺利撤回英国为反攻积累了充足的力量,避免了英法联军被德军全部歼灭的命运。
电影通过海陆空演绎了这段历史,这也是二战历史上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
战争总能给人带来很多思考,也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
战马
有句短评说得很棒:如果你被它感动了,说明你依然相信人性。
战马象征着人性里的善良,它见证了战争的无情和丑恶。
最令人感动的是战马乔伊被困在站场无人区时,交战双方选择放弃愤怒和仇恨去解救乔伊,在那一刻,人性里的善被激发出来了。战马唤醒了人内心最柔软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
自私贪婪和善良纯真如影随形的陪伴着我们,没有人是真正善良的,正如没有人是真正邪恶的一样。
电影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很值得去看,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用战马来演绎战争的作品。
里边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很感人也很感动自己。
血战钢锯岭
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4月至6月的冲绳岛战役期间。
冲绳岛战役是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战役,美军准备攻克冲绳之后,以冲绳为基地进攻日本本土。
参加此次战役的美军一共有八个师,而电影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就在其中的第77步兵师第307团1营B连2排担任医务兵。?
一个不热爱战争的人却给战争带来了奇迹,他用一个人的力量在战场上救活75名自己的战友,他不顾一切为赢得战争的奋斗精神最终激励了战友拿下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个电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训:持平常心,行本分事,做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