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依据的“三纲五常”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一个奉公守法的大臣来说,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毫无疑问应当尊崇和膜拜的。只不过,在权力的角逐场中,不少乱臣贼子出于对皇权的觊觎,也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就说在隋朝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位大臣,不仅厚颜无耻弑君篡位,还极其下流无耻地霸占了皇后。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胡作非为的大臣,正是隋炀帝的宠臣——宇文化及。不仅如此,胆大包天的宇文化及最后也做了半年皇帝,临死前还留下一句话流传至今。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贵族出身,胡作非为
后来成为乱臣贼子的宇文化及,出身却相当的高贵。宇文家本来就属于当时的关陇贵族的一份子,而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则是北周的上柱国、隋朝的大将军。在这样的权贵家庭里成长,宇文化及从小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仰仗家里的权势胡作非为。
宇文化及有骑马的爱好,时常带着府里的家丁仆役,骑着高头大马四处狂奔乱跑,丝毫不顾及城中百姓的死活。因此,宇文化及被京城里的百姓称为“轻薄公子”。对于百姓们的怨言,宇文化及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地横行不法。
后来的隋炀帝杨广通过陷害兄长杨勇夺得太子之位后,为了笼络朝廷里的勋贵集团,提拔宇文化及为太子府里的幕僚。就这样,宇文化及得以进入太子府,与杨广一起厮混。攀上高枝的宇文化及更加骄横无礼,甚至多次收受贿赂为别人牟取私利。
尽管宇文化及的不法行径多如牛毛,杨广却对宇文化及感到臭味相投,始终没有处罚过宇文化及。后来,杨广登基继位成为隋炀帝,宇文化及因此鸡犬升天,被任命为太仆少卿。仰仗着跟皇帝的交情,宇文化及越来越胆大妄为。
02
宦海浮沉,弑君霸后
其实杨广一直以来都对宇文化及的所作所为心中有数,只是念在往日的情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只不过,利欲熏心的宇文化及并不懂得收敛,反而越发贪婪暴戾,终于触及了杨广的底线。
一次,杨广出巡榆林郡,宇文化及作为亲随伴驾。当时为了对付北方的突厥,隋炀帝下令禁止与突厥通商。可胆大包天的宇文化及却偷偷与突厥勾搭,私卖物资给突厥以牟取暴利。正所谓纸包不住火,隋炀帝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怒之下把宇文化及削去官职,囚禁了起来。
然而,或许是隋炀帝的确念旧或者是顾忌宇文家的势力,没过多久就又把宇文化及放了,还官复原职。只是隋炀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偶发善心放过了宇文化及,却由此埋下了祸根。
隋朝末年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隋炀帝的统治摇摇欲坠。可隋炀帝却对此不以为意,还乘着龙舟沿京杭大运河南巡江都。随着北方的土地逐渐被各路豪强和义军首领占据,隋炀帝打算留在江都,无意回京平叛。只是这样一来,隋炀帝无意间就激起了禁卫军的不满。
原来,禁卫军多以北方人构成,隋炀帝固然可以留在江都继续享乐,但他们却无比地想念亲人,希望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样一来,暗中图谋不轨的宇文化及跟想叛乱的禁军勾搭上了,双方一拍即合,禁军在宇文化及的煽动下决定发起叛乱。
就这样,对隋炀帝心怀不满的宇文化及借用禁军的怨气发动叛乱,逼迫隋炀帝自杀,完成了乱臣贼子的第一步——弑君。此后,宇文化及一方面拥立年纪幼小的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傀儡皇帝,一方面堂而皇之地霸占了隋炀帝的三宫六院,其中就包括了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
03
穷途末路,称帝放话
弑君叛乱后,宇文化及就成了隋朝的乱臣贼子,因此受到多方的声讨。而宇文化及深知麾下的禁军思乡心切,因此不得不带领着禁军踏上北归之路。只不过,宇文化及一行人的北上之旅,遭到了多方势力的联合打击,本就志大才疏的宇文化及连吃败仗,情势危急。
当再次被瓦岗寨的李密率军击败后,宇文化及麾下的士兵纷纷四散逃亡,实力大为削弱。然而即便是遭遇了这种情况,宇文化及残暴贪婪的品行依旧不改。死到临头的宇文化及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想要自己当皇帝。
离死不远的宇文化及留下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话:“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也就是说,已经危在旦夕的宇文化及认为死亡没什么大不了,就算是死也要当一天半天的皇帝过过瘾。于是,宇文化及在魏县称帝,于穷途末路过了一把皇帝瘾。
好景不长,宇文化及的皇位还没有捂热,就遭到了周遭割据势力的围攻和打击,河北起义军首领窦建德率军南下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再次兵败,大小亲信包括自己都被窦建德俘虏了。于是,这个弑君霸占皇后的乱臣贼子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被窦建德下令处死,结束了他荒唐无耻的一生。此时,距离宇文化及称帝只过去了短短的半年时间。
04
小结
纵观宇文化及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个横行不法的贵族子弟因为机缘巧合而成为乱臣贼子的故事。对于宇文化及来说,出身贵族的他本来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他却偏偏被利益所蒙蔽,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不过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因为臭味相投而赏识宇文化及的隋炀帝杨广最终被迫死于宇文化及之手,宇文化及还无耻地霸占了隋炀帝的皇后,甚至在众叛亲离的危局下还当了半年的皇帝。可以说,宇文化及的所作所为对于昏君杨广来说,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另类的惩罚。
参考资料:《隋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3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为什么我们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