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乱世来临之际,有无数枭雄争相雄起于华夏大地,最终谱写出一曲曲传世战歌。经过分析不难发现,东汉末年王室虽然衰微,但多数诸侯能够雄起,也要依靠朝廷给予的正统身份,其中军职身份尤为重要。汉末将军虽然众多,但重号将军却绝非一般人能出任。以四方将军之一的左将军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汉末各路诸侯中至少有五人担任过此职。其中两人割据一隅,另外三人驰骋中原。
袁术——横跨江淮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人。汉末汝南袁氏,乃四世三公之家,而袁术便是袁氏的嫡子。凭借这层关系,袁术一直受到朝廷的重视。大将军何进掌权时,袁术与哥哥袁绍为其幕僚。董卓入京,为拉拢袁术,便将其拜为后将军。后来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袁术依旧是被拉拢的对象,被授授左将军,假节,进封阳翟侯。在乱世到来之际,袁术凭借家族势力,顺利占据南阳,辐射江淮地区。
尽管开局良好,可袁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他在治理南阳期间,每日贪图享乐,大肆行奢靡之事,更从不体恤民间疾苦。渐渐地,富庶的南阳竟然被袁术挥霍一空。在此情形之下,袁术还有了称帝的荒诞念头。袁术在寿春称帝之后,引得天下反感,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刘备——龙盘巴蜀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刘备早年依附于同门师兄公孙瓒麾下,凭此捞得不少军功。尽管公孙瓒对刘备不错,但后者却渴望在中原地区建功立业。因此在不久后,刘备以救援徐州的名义,转投陶谦麾下。陶谦病逝以后,刘备得到当地士族支持,遂成功取得徐州。此时的刘备,也正式跻身于中原群雄之一。
不过,刘备此时的手段还有些稚嫩。在袁术、吕布对徐州虎视眈眈之时,刘备又没有处理好与陶谦旧部的矛盾。陶谦部将曹豹突然反叛,袁术又出兵攻打。刘备遭到内外夹击,最终被赶出徐州,只好委身于曹操麾下。曹操平定徐州、杀死吕布之后,将刘备任命为左将军。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刘备一直以左将军身份行事。如他在荆州时,便以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刘备入蜀以后,蜀汉集团也曾正面击败过曹操,一度达到巅峰。
吕布——纵横中土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氏。吕布以骁勇闻名州里,成为并州武将集团的代表。并州刺史丁原在任期间,为巩固自己地位,刻意拉拢吕布、张杨、张辽等将领。后来丁原入京,吕布趁此机会转投董卓,成为朝廷的骑都尉。尽管如此,并州军与凉州军的摩擦依旧越来越严重。司徒王允察觉到这个情况,便将吕布拉拢过来,联手将董卓除掉。后来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吕布不敌,败退而走。从此,汉末朝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吕布勇武过人,袁术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选择与他联盟,助其拿下徐州。不过,吕布占据徐州后,与袁术产生矛盾。袁术称帝后,曹操为拉拢吕布,便加封其为左将军。不过,这只是曹操的驱狼吞虎之计,利用袁术与吕布之间的矛盾,曹操先后击败袁术、吕布。建安四年(199年),吕布遭部下背叛,于白门楼殒命。
士燮——威震岭南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士燮少时聪颖,曾师从名士刘陶,积累了一定的名气,逐渐升任为交趾太守。在乱世来临之际,士燮抓住时机,在交州一带立足。交州位于中国最南部,那里远离中原,所以士燮和几个兄弟能在岭南地区称雄多年,并将势力发展到越南一带。在孙权掌控江东之后,士燮明智地选择归降。为了安抚士燮,孙权上表朝廷,将其晋封为左将军。士燮后享年九十岁,可谓是极为长寿了。
公孙康——割据辽东
公孙康,辽东襄平人,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子。辽东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公孙家族控制辽东期间,曾一度将势力扩散到东北亚地区。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曾与董卓部将徐荣有旧,因而被任命为辽东太守。
官渡之战期间,曹操击败袁绍,袁绍二子袁尚、袁熙不敌,只好流亡到辽东地区寻求庇护。但公孙康看出曹操统一北方已不可阻挡,便将袁氏二子斩杀,将首级送给曹操示好。就这样,曹操向朝廷表奏,加封公孙康为左将军,晋封襄平侯。从这时起,公孙家族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也正式合法化,公孙家族也因此割据辽东长达五十年之久。
参考书籍:《三国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