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集结所有兵力,准备向京城出发。
出发前,他发出一道檄文,文中有八个字: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对于上述八个字,崇祯应该是认账的,因为不认账不行。
上台以前,憋足了劲要干掉魏忠贤,魏忠贤干掉了,又出来党争,后金入侵,看准了袁崇焕,要他出来上岗,一顿折腾,后金没能折腾回去,袁督师倒给折腾没了。
本想着卧薪尝胆,忍几年,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再去收复大好河山,结果出了天灾,又出来若干人等造反。
调兵,干掉若干人等,若干人等被干掉,又出来了若干更狠的人,再调兵,把若干更狠的人,又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准备一鼓作气……
清军打进来了。
好吧,那就去打清军,全部主力调到辽东,打个一年半载,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后院又起火,投降的不投降,跑进去的又跑出来。
很巧,又是灾荒,大荒,没法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
崇祯的故事就是这样。
崇祯很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
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困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部将被人杀,东西被人抢等等。
这工作,谁干?
最不幸的是,崇祯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无法换来一个幸福的结局——他的努力,终究失败。
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崇祯知道这点。
知道结局,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悲哀。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同志应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现实是残酷的,而今这个世界,要活下去,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一、绝不妥协。二、绝不当俘虏。三、尊严。
于是,在那天夜里,崇祯登上了煤山。
就这样吗?
就这样吧。
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他走向了那颗树。
来源: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372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