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年农历七月,隋文帝杨坚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死于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隋文帝虽然死了,但关于他是怎么死的,历史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无论是《隋书》,还是《资治通鉴》,都认为隋文帝并非善终,而是被他的儿子杨广,也就是隋炀帝害死的。不过,这种说法漏洞百出,那么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一天早晨,宣华夫人离开隋文帝的寝宫,前去更衣。这时候杨广也跟了出来,欲行非礼,“夫人拒之得免”。回到隋文帝的寝宫后,宣华夫人神色异常,引起了隋文帝的注意。之后,宣华夫人哭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隋文帝非常愤怒,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接着隋文帝命人招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
按照《隋书》的说法,此时的隋文帝想废掉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不过隋文帝的计划没有成功,杨素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广。之后,杨广封锁了消息,控制了皇宫,派自己的心腹张衡进入隋文帝的寝宫,宣华夫人以及其他宫女被赶了出来。没过多久,宫中的人们就得到了消息,隋文帝已经驾崩了。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杨广与宣华夫人的关系。史料记载,杨广在做晋王的时候,就与宣华夫人有过来往,“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当时,隋文帝年纪已经很大,江山社稷早晚是杨广的,对于这些宣华夫人心里很清楚。因此在杨坚病死之前,宣华夫人与杨广之间应该已经存在私情了。
在唐朝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死后,被唐高宗李治纳入后宫,之后还封为皇后。不过,宣华夫人的命比较苦,在杨广登基一年后就病死了,年仅29岁。隋炀帝杨广闻讯非常伤心,还写下了一首《神伤赋》,用感人至深的文章,来追忆这些绝色佳人。综上所述,唐朝出于政治目的,彻底否定杨广,才会制造杀父夺位的谎言。
参考资料:1.《隋书》;2.《资治通鉴》;3.《隋唐五代史纲》
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他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杨坚,弘农华阴(今陜西华阴)人。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为隋国公。杨忠死後,杨坚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由此可见,杨坚不仅是关陇集团上层犟有力的军事统帅,还是皇亲国戚,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死後,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杨坚便以「入宫辅政」为由,总揽军政大权,号称「假黄钺左大丞相」,都督内外军事。公元五年二月,杨坚逼宇文阐让出帝位,登基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犟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犟锐,威动殊俗的犟盛国家。後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密报,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不过,史学界也对杨广弑父一说感到质疑。认为杨广已经是太子,隋文帝也病入膏肓,没必要弑父。唐朝编写的隋书极力贬低杨广,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本纪里皆说文帝是病死。在隋文帝本纪里,隋文帝病情发展非常合里,丝毫没有他杀迹象。
唐是篡隋而立,抹黑前朝是肯定的。杨广篡位说不可信。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仅三十八年,真正统治过国家的则只有隋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
一般认为,隋文帝杨坚为隋朝建立呕心沥血,继位后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天下安定,史称"开皇之治"。而隋炀帝继位后好大喜功、残暴荒淫,导致了隋朝国力衰弱、民怨四起,最终被推翻。
一种说法认为,杨广是在杀死自己的父亲杨坚后强行继位的,这种观点被越传越凶,而在传播的过程中,许多人为其添加和丰富剧情,最终形成了"血溅屏风"等生动详细的版本。那么,杨坚真的是杨广杀死的吗?这三个证据或许能够揭露真相。
第一样证据,是官方所修订的史书《隋书》。对于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其上还有一个哥哥杨勇。开皇元年(581),杨坚登基建立了隋朝,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身为嫡长子的杨勇当上了太子。
据《隋书》记载:
"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
不过,杨勇虽然靠着先天优势当上了太子,却没能将其保持下去。
当时,百官认为杨勇日后必然继位,便纷纷前去朝见,而杨坚听说后,认为这并不符合礼制,便"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杨勇喜好美色、奢侈,这令崇尚专情、借鉴的杨坚、独孤伽罗夫妇感到不满,渐渐的,杨勇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就越来越低了。
另一边,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杨广做出不喜娱乐、用情专一的样子,久而久之,在杨坚的心目中,杨广无疑成为了更加适合的继承人。
史书记载道:
"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最终,开皇二十年(600),在重臣杨素、独孤皇后的共同游说下,杨坚废除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四年后,杨坚感染重病,杨广作为太子前来照顾,而他却趁机"奸乱宫闱"。杨坚听说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召回杨勇。可是这还没来得及出发,杨坚便"暴崩"。
我们知道,作为新建立的朝代,唐朝对隋朝是有着一些抹黑的,在《隋书》中就有着多处体现。然而,在杨坚去世这件事上,魏征等编写者却没有直接说是杨广所为。
在其它地方,隋书对杨广没什么赞美之词,而如果杨广真的弑父,唐人们没有理由不借题发挥,指明其罪行。所以,从《隋书》的记载来看,至少可以说,史家们并没有杨广杀父的证据。
在另一巨著《资治通鉴》中,对于杨坚之死的记载也只是:"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至于明说杨广弑父的,则是《大业略记》、《通历》等稗官野史。
第二个证据,则是行为逻辑。今天,警方在寻找、甄别犯人时,常常会采用分析作案动机的方式,毕竟大部分的情况下,犯人都是出于某种理由来作案的。那么,我们就从分析作案动机的角度,来看看杨坚去世这一"案件"。如果杨广是犯罪嫌疑人,那么他的动机何在呢?当时,三十五岁的杨广正值壮年,又已是储君,而年过花甲的杨坚则是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1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