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人头盖骨
1929年冬天,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角的周口店进行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属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因此,“北京人头盖骨”的珍贵可想而知。
1941年,北京人头盖骨被移交给即将离开北京撤回美国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同年12月5日,该部队所乘火车驶往秦皇岛,但由于随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俘虏了北京、天津等处的美国兵,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下落不明。
2、连山易
《连山易》之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是中国第一部易书,据传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但上古三易中的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
3、归藏易
《归藏》是传说中的古易书,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
《归藏易》是黄帝时代所用的易,以坤卦为主,坤是纯阴,一切阳能“归藏”到纯阴的境界里去了,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民间传说由于上古三易,无物不算,由于太过逆天被神明毁坏,仅保留了部分周易!
4、大禹铸九鼎
传说时代,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都城。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夏朝灭亡后,九鼎落入殷商手中;武王伐纣后,九鼎被供奉在周王室宗庙;秦昭王五十二年周赧王死后,九鼎被西迁咸阳。秦亡后,九鼎便不知所终。
5、和氏璧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先后流传至赵国、秦国。秦亡后不知所踪。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但无法印证。
秦朝灭亡后,和氏璧成为世人争相抢夺之物,更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之说。各朝各代更是以和氏璧为镇国之物。
6、随侯珠
随侯珠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
传说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淮南子》有云:“随珠和璧,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和“和氏璧”命运一样,在刘邦灭秦后随侯珠下落不明,民间最流传的一种说法便是随侯珠有可能随秦始皇殉葬。
7、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亡后,历代统治者皆以持有传国玉玺作为合法正统的象征。历代帝王你争我夺,传国玉玺几易其主,后销声匿迹,杳无踪影。
8、秦始皇十二金人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保证天下稳定,于是收集各地的兵器,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立在咸阳皇宫前,世代守护大秦基业。也有传说十二金人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然而仅仅几十年后,秦朝灭亡,十二金人也消失不见,从此下落不明。
关于十二金人的去处,历史上大抵有3种说法:
(1)项羽火烧咸阳,将其一并烧毁;
(2)十二铜人流落民间,于汉末被董卓销毁十座用于铸造钱币,剩余两座又毁在前秦苻坚手里;
(3)十二金人被始皇帝放入了皇陵,在地下继续守卫着大秦始皇。
9、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称为古今第一的书法作品,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由书圣王羲之所作的序文手稿,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集序最后一次现世是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得此瑰宝,命人大量临摹。唐太宗去世后,兰亭集序真迹从此消失,传闻被唐太宗陪葬于昭陵。
10、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是一部大典,更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中华文明的丰碑。
永乐大典共有正副两套。正本的下落更是扑朔迷离。有人认为大典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有人却认定大典应该是被殉葬了。副本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11、乾隆九龙宝剑
九龙宝剑是乾隆皇帝陪葬的宝剑。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当了4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宫殿中。这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放在他身边的一柄九龙宝剑。
剑共5尺,剑柄特长,上雕9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
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
12、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13、夜明珠
慈禧为了让自己尸身不腐,就将夜明珠含于口中,葬于清东陵。随葬有大量的珍宝,包括闻名中外的夜明珠在内。这颗夜明珠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它所发的光也有所不同!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寝陵被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后辗转流落到宋美龄手中,被当做鞋饰,随即不知去向。
由于这颗夜明珠非常稀有,价值连城,1908年当时估值就达8亿美元,目前流失在国外收藏家的手中,国内进行了几次赎回,都没能成功!
出不出现的,就要看机缘了,因为其中有几个是真的消失不见了的。这四件顶级国宝,一个是当初大禹制造的九鼎,第二个则是传国玉玺,第三个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真迹,第四个是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当然,中国遗失的国宝远远不止是这些,比如说当初敦煌出土的,被外国考古学家强盗式掠夺走的文物,再比如说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还有就是《永乐大典》的正本和圆明园中被抢走的那些国宝。
一、九鼎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获得了王位。在获得王位之后呢,大禹为了方便管理,就将整个天下分成了九个州,又命令每个州的最高长官,进献青铜。大禹用这九个州贡献的青铜,分别铸造了九个大鼎,分别代表九州。而这九个大鼎,也成了王权的象征。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被商朝灭掉,商朝得到了这九个大鼎。
等到商朝被周朝灭掉,九鼎又在周朝度过了八百年的时光。后来诸侯争霸,楚庄王曾经?问鼎中原?。更是有秦武王嬴荡为了展现自己的力量,强制性举起代表秦国的鼎,活生生被鼎压死的故事。但是奇怪的是,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九鼎就神秘失踪了,从此以后,谁都再也没见过九鼎。所以,九鼎再次问世的可能性,是相当低微的。
二、传国玉玺
没了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就有了后来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所制,是秦始皇命令李斯打造出来的,上面还刻有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倒是一直传承下来了,在王莽篡汉的时候,因为王莽逼迫太后交出玉玺,玉玺被愤怒的太后摔于地下,摔出了一个小口,而后王莽命人用黄金将玉玺补了起来。
后来玉玺经过很多人的手,汉献帝给了曹操,所以曹操的地位才被承认。乱世当中也一直传承,最后在五代十国时期,彻底失踪。到了宋朝,有人说发现了传国玉玺,但是宋徽宗时期,因为宋徽宗喜好风雅,命人仿造了不少假的传国玉玺。恰逢宋朝被灭,金掳走宋徽宗、宋哲宗二帝,传国玉玺也消失了。后来再出现的,大家大多数觉得是假的了。所以,传国玉玺真假难辨,就算是找到个传国玉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三、《兰亭集序》
王羲之作为书圣,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可谓是声名赫赫。而且他有个铁杆粉丝,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十分崇敬王羲之,所以当初在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十分开心。他曾经创造了一个副本给后人观赏,而真迹则不知所踪。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兰亭集序》是在他的墓穴当中做了陪葬品吧,所以,《兰亭集序》还是有可能会重见天日的。
四、北京猿人头盖骨
这个就更不确定了,这个头盖骨出土的时间,是在我国动荡时期,那个时候,虽然在北京发现了头盖骨,但是依照民国政府的能力,根本保不住这个头盖骨。所以,在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民国政府和美国政府达成协议,要将头盖骨运往美国。但是在中途,却被日本的军队偷袭,自此,头盖骨下落不明。如果头盖骨是掉入海中,这么多年,那么小小的一个头盖骨还能保存下来的几率不大。但是要是被日本带回国内......归还的可能性也很小就是了。
所以,这四大下落不明的国宝级文物,想要再次重见天日,实在是难啊。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奇珍异宝定数不胜数。有很多奇珍异宝得以流传,当然也有很多已经失传,并且价值不菲,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至今中国失传的绝世国宝级文物中的三件宝贝,每一件的价值都可谓无价之宝,如果得到其中一件,那绝对是家族的幸运。
第一件: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三年,全书两万两千卷,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十分遗憾的是,《永乐大典》的副本惨遭浩劫,大多亡于列强侵略时期,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而正本的去向也不得而知。
有人说明英宗将此书殉葬于永陵,因为明朝有殉葬书籍传统,并且英宗对此书也甚是喜爱;也有人说此书在明末时期,文渊阁失火的时候就已经焚烧殆尽。但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只能依靠考古发掘为我们解密。
第二件:泰阿剑
泰阿,又名太阿,十大名剑之一,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铸剑时经历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更有活人炼剑。本是楚国镇国至宝,秦统六国后归始皇帝陛下所有。《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帝驾崩后把宝剑带入地宫。
第三件:《兰亭序》
《兰亭序》被称为“千古第一行书”,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是书圣王羲之巅峰之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史书记载:唐太宗遗诏中明确要求《兰亭序》陪葬,所以,此书可能存于昭陵这种。还有一说《兰亭序》在乾陵。至今,昭陵被盗,乾陵没被盗,究竟在何处,不得而知。
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国宝是九州鼎和玉玺,但它们的下落不明。九洲鼎又名九洲鼎,又名大禹鼎,初夏御天下大分为九洲,夏器岭九州畜牧业铸铜九鼎,以示天下一体。夏朝灭亡后,传到商朝,商朝灭亡后,传到周朝。这样的关是一千年,这个九州鼎是一个鼎,代表着镇压民族运动的宝藏。
城濮之战之后,楚王攻打洛河地区,也就是在周王的眼皮底下。当时,国王派他的孙子去安慰他。楚庄王想把三脚架搬到楚国去。国王说它太大了。太大了,不像真的。王孙满还看到楚庄王依然不放弃,说裁决在德不在定。楚庄王终于无话可说,离开了洛河。所以九州三脚架代表正统和连续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周朝发现鼎不见了,派了一个号码到罗河去查无所获。传说后来的周王因为太穷,不能借钱生活,所以他偷偷地打破了三脚架来赚钱。
当秦始皇看到镇压的大锅已经消失,他带来了世界上的士兵,铸造了12个铜人。为什么是12个?因为秦以水为德,以六为荣,十二为六,即六对。与此同时,为了镇压民族运动,皇家玉玺被锻造出来。玉玺传给赵王,赵王不肯还给林相如。这块玉最后落入秦始皇手中。他命令李四写道: 我受天命,长命百岁。八字,这与12件青铜器一起作为秦朝压制万年郭运的器物。没想到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东西都到了西汉刘邦的手里,到了西汉的最后一代,王莽篡夺了王位,把玉玺交给了他的王政君。
王政君非常生气,他把封条扔在地上,弄破了一个角。王莽死后,玉玺传给了刘秀。如果他真杀了太监,他很容易就脱身了,董卓。当关东诸侯攻打董卓时,孙坚进入洛阳城,取得了皇家的封印。袁淑发现后,就拘留了孙坚的家人,最后孙坚交出了皇家印章。这样,玉玺就传给了袁术,袁术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皇帝,于是他拿走了玉玺,自封为皇帝。失败的结果,他带着玉玺去了袁绍,途中被曹操派兵拦截,玉玺消失了。
当刘备成为皇帝的时候,还有一些传言: 在关羽外藩、襄阳、襄阳门前,张家、王秀奉玉玺、埋葬汉江、福元泉、风光烛辉、天神。如果认为是刘备为了得到王位而创造了它,那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刘山投降后,司马氏家族没有得到封印。至于袁叔,玉玺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出现。
结论: 九州鼎由夏初传至周末,历时近2000年,玉玺由秦代传至元叔去世,历时400多年。在谁的手里?或者已经化为尘土,没有人知道,至少在古代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得到这两样宝贝。当然,在他看来,拯救黎明是不可能的,因为从三国到现在,已经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却从未出现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