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皇帝带头“林下风雅”,文人画焉有不盛之理

听书读书共分享 2023-09-20 03:48:24

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听琴图”了。

这件作品设色绢本,纵147.3厘米,横51.3厘米。图中居中而坐,身着黄冠缁服道士打扮,微微低头抚琴的,就是赵佶本人;边上一个小几上,熏香中正有袅袅的香烟缭绕;背后是苍劲挺拔的青松与摇曳生姿的绿竹……不仅让人想起宋代诗人王汝舟在《咏归堂隐鳞洞》中所写的“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这青松绿竹肯定不是宋徽宗自手栽的,他也不可能把名利比作尘灰,但他对皇位应该是看得比较淡,否则也不会穿着道袍,与臣下在青松绿竹间熏香弹琴。也正是在他的引领下,宋代的文化艺术发展才会创下中国文化的巅峰。

“林下风雅”画展,表达的主题也是这种文人们逍遥放达的人生观,展现他们啸傲山林,流连诗酒的旷达生活。

“宁食薇草不吃周粟”伯夷叔齐、“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伯牙子期、商山“四皓”等历史上有名的高士故事以画作的形式呈现。“竹林七贤”的倜傥,“渊明归去”的高蹈,“兰亭修褉”的风流在展厅里随处可见。

虽不见富丽堂皇,也不见高山大川,但从人物的衣着、神情和眼神等细节处,却可以感受到文人隐士的真性情,体会到古人对自由和尊严的本能扞卫。

文人画,自两宋兴起并成为画坛主流,与宋代众多帝王带头创作不无关系,更是文人画家们通过绘画这一方式记录生活情景,表达内心感受,寄托高雅情操的重要载体。我们在观赏这些画作时,也是在与文人交流对话,也能从中感悟到文人画的真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