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子罕拒绝别人献上的宝玉,表示不贪财才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天天文言文 2023-09-20 05:53:04

文言知识兼词“诸”:“诸”作兼词,位置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

1、在句中时相当于代词“之”+介词“于”。

如上文中的“献诸子罕”,“诸”应理解为“之于”。“之”指代玉石,“于”作介词。

又如,《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诸”应理解为“之于”。“之”指代土石,“于”作介词。

2、在句末时相当于代词“之”+语气词“乎”。

如,《孟子·庄暴见孟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应理解为“之乎”。“之”指代“王尝语庄子以好乐”这件事,“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3、在现代汉语中,“诸”也有“之于”的意思。

如“诉诸法律”,“付诸行动”,如果写成“诉诸于法律”,“付诸于行动”就是病句了,因为“诸”的意思里已经包含一个“于”字了。

文化常识上文选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着。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还编纂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而且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

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史学界将左丘明尊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春秋》及“传”

《春秋》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由于《春秋》的文字极为简练,难懂,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春秋三传”的侧重是有区别的,《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侧重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春秋左氏传》则侧重历史细节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左传》。《三国演义》中说关羽爱读《春秋》,其实读的应该是《左传》。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

启发与借鉴

面对宋人献来的美玉,子罕不仅洁身自好、不为所动,还为宋人做了周到的安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清正廉洁。子罕坚守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的宝物“不贪”弥足珍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破坏一次规矩,就会留有一个污点,逾越了原则的约束,最终只会沦为欲望的奴隶。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天天文言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84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