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由王劲松出演的蒋介石,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
他明显地拉开了与之前由孙飞虎、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形象的差距。
应该说,中国影视作品里的蒋介石形象塑造,都是由孙飞虎界定了这一形象的底色与基调。
孙飞虎突出了蒋介石色厉内荏的个性,在当时的中国影视领域,被认为是颇有创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现在看来,孙飞虎的表演风格,是减少人物的表情动作,总体来说,就是端着一个架子,然后在这种基调下面,突出人物的一惊一乍的神情变化。
正是这样的设定,使观众觉得孙飞虎演出的蒋介石不同于之前想像的那种穷凶极恶的定调,而认为孙飞虎在形象塑造上,颇有突破。
孙飞虎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他的眼神汩汩流动,带着一种与他这个年龄不相称的温情,这种温情里面会闪过一丝忧郁、无奈与恐慌,这基本上构成了孙飞虎扮演蒋介石的特点。
总体来说,孙飞虎在一本正经地表现蒋介石的外形特征的同时,暗含着对人物的“奈何明月照沟渠”黯然心伤心态的强化。
在《开国大典》里,蒋介石在离开大陆的时候,吟诵了一句“垂泪对宫娥”,非常典型地代表了孙飞虎扮演角色的形象定位。
在这一点上,孙飞虎要胜出赵恒多、许道临许多。
但实际上,孙飞虎与蒋介石相似度非常低,两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赵恒多眼睛无神,表情声嘶力竭,没有表现出不怒自威的军人气质。
许道临犹如白面书生,气质欠缺,正襟危坐之时,感到只是摆着一个架子,毫无气场。
孙飞虎在同一时期的演员中,可以说是独领风骚,无人匹敌。
孙飞虎退隐之后,马晓伟脱颖而出。
可以说,马晓伟基本继承了孙飞虎奠定的演艺风格,着重表现蒋介石优柔寡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设个性。
我们可以用人脸识别软件,比较一下马晓伟与蒋介石的相似度,可以看出,两个人的相似度非常低。
马晓伟身高近一米八左右,但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学习的时候,身高记载是1.69米,马晓伟直接拉高了蒋介石的身体高度。
马晓伟不愧是演技功底深厚的一名演员,他在抓住蒋介石主要特征上,注重展现人物的苦撑危局、左支右绌、心交力瘁的生存状况。
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很少看到一个笑脸,整天是忧心忡忡,焦头烂额,特别是马晓伟扮演的晚年蒋介石,拄着一个拐杖,佝偻着腰,抿着一个嘴唇,竭力模仿出老年蒋介石身上的那一种沧桑感。
而实际上,我们在蒋介石的晚年照片中,多数看到的是蒋介石微露笑脸的一面,根本没有马晓伟出演时的那一副苦大仇深模样,这一切,都说明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只是历史情境下规定的一个落寞失意的风云人物的艺术加工而已。
真正与蒋介石达到形似的是演员吴京安,他扮演的蒋介石,几乎通过了人脸识别软件的审视。
但吴京安缺乏蒋介石那种内敛的气质,他更适合扮演一个朴实的农民,所以,吴京安的日常照,与蒋介石几乎难分伯仲,但他扮演的蒋介石不符合观众心目中的人物标准,所以吴京安只是客串了几回蒋介石。
王劲松出演的蒋介石,给人的感觉,就是人物比较瘦俏,脸上见骨,凹凸有致,这是之前的孙飞虎、马晓伟扮演的蒋介石形象中,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特征。
我们可以用人脸软件比对一下,在一个恰当的角度之下,王劲松能够被比对软件,认为与蒋介石的原型照,具有高度相似性。
这在蒋介石的扮演者中,是除了吴京安之外的唯一一个具有如此之高相似度的一名演员。
甚至大家一直认为很相似的孙飞虎,其实用人脸比对软件比对一下,相似度也令人大失所望。
《大决战》中的蒋介石,电视剧也突出了人物的咄咄逼人的气质,一扫之前由孙飞虎、马晓伟扮演这一人物过度地向人畜无害角度倾斜的人设风格。
在《大决战》第一集中,直接描写了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意图动用暗杀手段,对付谈判对手,剧中表现宋美龄竭力反对这一企图,这也是表现同一题材电视剧中少见的揭示蒋介石凶狠一面的真实还原。
在高希希导演的《毛泽东》中,同样也表现了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就没有提及蒋介石的残暴的一面,反而电视剧设计了毛泽东与蒋介石一起拎水浇灌的场面,基本回避了蒋介石背后使绊子的历史真实。
从电视剧《大决战》对蒋介石的设定来看,王劲松也强化了人物身上的凶狠、残忍的一面。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剧突出了蒋介石为一方的深度思辨交锋,有些台词,不仅仅是交待历史事实,而是穿越时空,有了深度的内涵。
比如蒋介石与毛泽东谈话时,并没有就具体的谈判细节,进行事实介绍,而是展开了思想的交锋。
剧中,当毛泽东提及普罗大众缺少发言的空间,无法保护民权,蒋介石话中有话地直接打断毛泽东阐述自己的理念,称:“我倒是忘了,贵党一直是自称代表人民的利益。”
毛泽东继续陈述自己的看法:“坚持真正的革命理想,是为更大基数的民众谋利益。”
蒋介石继续反驳道:“口号是对的,但是喊多了并无益,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几年的战争,百姓是应该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我倒是愿意劝毛先生,不如放下武器,接受改编,这样更好。”
毛泽东回答道:“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希望中国的人民,可以永远不面对强权和武器。我们要推动和平,因为真正的和平,可以带来社会革命,中国最需要的就是社会格局的改变。我们有经验,我们可以做好。”
从这些对话中,都可以看出电视剧的编导颇有高屋建瓴的构建愿望,力图使电视剧从更高的层面,反映历史人物在当时情境下的思辨锋芒,其中也渗透着编导们对历史的深度反思。这比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剧,只注重于历史事实的介绍,更体现出编导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在《大决战》里,我们也注意到,对蒋介石的刻画,也没有把他表现成一味地纵容腐败,而是强调了他也有着整治国家的意图,但是,他认为只有解决燃眉之急,才能有时间去整顿吏治。
这种对蒋介石的从政理论的重新设定,都修改了之前的蒋介石形象设计中虚与委蛇、言不由衷的人物定性,而是还原出人物在历史情境下本身的应有反应,带有同情的理解的新型格局,这都可以看出《大决战》编导在人物塑造上,赋予了角色以更多的现代思维的加盟。
这一切,都使得王劲松扮演的蒋介石有着更多的建基于人性的鲜活角度上的个性演绎,使得人物在接近于原始暴戾度上都有了较大突破。
王劲松的面容上,少了许多孙飞虎、马晓伟赋予的儒雅的气质,直接呈现出一个历史上的武夫的原生态气质,更为契合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走向与质素。
这样,王劲松不仅开辟了另一个蒋介石的形象定调,同时,也让建立在这个个性上的人物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影像透视。
应该说,王劲松的蒋介石走出了一个新的角色定调,意味着我们对历史本真的还原,在一步步地接近着历史最原初的本色,而不是用我们一厢情愿的由终局回溯式的理解去修订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真实状态。
这样的人物塑造,才会具有说服力。
王劲松扮演蒋介石的新鲜感上,无疑意味着走出了这一崭新的一步。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94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立足本职践初心,植根人民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