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化遗产
挖掘黄埔文化遗产
传播文化黄埔
问
南海神庙里住着谁?
除了南海神之外,南海神庙里还有他的妻子明顺夫人、金花娘娘和来自南亚的波罗神达奚司空等等。
答
那么,南海神庙大殿中妥妥的“C位”祝融是从何而来的?他又是怎样成了南海神的?
“祝融”由来
在神话传说中,祝融被称为“南方赤帝”“楚人祖先”。神宫在南岳衡山,职责司夏司火,是个火神。关于祝融的由来,其实有很多个版本,《山海经》一书中记载: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据此,可以知道祝融是炎帝的第五代孙。
《海内经》中又称: “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大荒西经》则补叙为: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有人说祝融是官职,炎帝的后代担任过此职务,所以以官职为族号,颛顼的后代也担任过祝融一职,也以职务为族号。因此造成历史上有炎帝族祝融氏和颛顼族祝融氏之分。
▲ 祝融画像
关于祝融的模样,《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曾说: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称他并非“完人”,且形象方面具有南方少数民族色彩。
火神缘何变成水神?
关于火神祝融兼任海神的事情,这又是另外一段传说了。相传尧时,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尧令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令土壤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上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
▲ 鲧伯取土
但是,天帝很快便知道了息壤被窃,于是派火神祝融下凡,在一个叫羽山的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另外,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水火合一后的祝融
有人认为水火相克,不相容,不可以水火合一。但中国的五行说,水生木,木生火,无水就无木,无木就无火,因而水火是相克又相生的,水火合一的神祗不违反五行说。
▲ 火神祝融
到了隋朝时候,南海神祝融被隋文帝杨坚定为侯级神祗,以“侯”的规格祭祀。到了唐代,唐玄宗认为仅封四海之神为“侯”级,实乃不恭,且感南海神护佑海外贸易线路畅通,给国家带来黄金万两,于是封其为“广利王”,上升为王级待遇。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皇帝刘鋹封其为“昭明帝君”,穿起了龙袍。但南汉不是中央政权,封号被宋太祖取缔了,宋代时封其为“洪圣王”,“昭顺王”,“威显王”。元代封为“灵孚王”。
明代朱元璋认为君权神授。人间君皇无权封神,改称“南海之神”。朱元璋的御令没有得到彻底执行,他的儿子朱棣(成祖)于永乐七年(1409)封南海神为“宁海伯”。后来明熹宗朱由校把南海神称作“南海广利洪圣大王”。清代雍正皇帝又封南海神为“昭明龙王”,这也是封建帝王对南海神的最后一次册封。
▲ 南海神祝融神像
据说昔日南海神像用清漆布扑造成,头戴金冠,身披蟒袍,手执玉笏,端座龙椅,胯下放置木牌行宫,五柳长须,两眼直视,表情严肃,望之让人肃然起敬,可惜神像在“文革”时被毁。当今的南海神像是1986年重塑的,使用现代手法和材料,头戴金冠,黄袍披身,手持“玉笏”,粉面,柳须,仪态安详,只是端坐的不再是龙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