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彭德怀日理万机,一人身兼数职,管党、政、军三方,除了批阅各类文件外,免不了要四处奔波,外出视察。
每次出发前,他都对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四个不准:
一、每到一地,不准要求当地人接送;
二、在任何地方吃饭,都不准请客;
三、不准要人家代买东西,如果送上门来,也要婉言谢绝;
四、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
这四个不准可不光是嘴上功夫,每一个都被彭德怀执行到位。
某次,彭德怀到杭州勘察钱塘江北岸。忙完公务准备驱车离开时,看到一伙人正往车上装鼎鼎有名的绍兴酒。
他心里猜想,酒应当不是掏钱买的,而是谁故意送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
面带怒色的彭德怀找来了警卫参谋,让他交代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参谋自知理亏,便将酒的来历一一告知。
部分绍兴酒是买的,另一部分是官员们曲意逢迎额外赠送的。
彭德怀听完解释,又补充了一句:“今天大家吃饭的伙食费,算清楚了没有?”
陪同送客的官员在旁站着,这一连串的发问让他直冒冷汗,他忙不迭地接茬:“酒的问题,工人们已经装车了,装不下的,可以原封不动退回。餐饮费用还未核实清楚,等会儿回去一定清点好,按照规定一分不落地结清。”
话毕,彭德怀才满意地点点头,不再追究此事。
彭德怀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是一直以来保持的习惯,是他个人性格的体现,不掺杂任何的作秀成分。
他本身就是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农民,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能够说出这“四不准”来,丝毫不令人感到惊奇。
长征途中,红军抵达遵义红三军团奉命进驻尚嵇镇,军团部设在一个叫做懒板凳的地方。
那里的人民都知道红军队伍里有一个彭大将军,不仅是彭德怀军事指挥能力强,威震四方,还因为他真心实意地对人民好,把人民当自己人,什么好处都想着人民,大家才愿意信服、敬佩他。
彭德怀的警卫员,随身携带一个大包袱,包袱里所装物品很简单,无外乎是一些打土豪时分得的布料、盐巴和银元。
部队按需按比分配,彭德怀自己的那一份总舍不得用,都是在碰到家里有困难的群众时,直接送过去。
今天行军到这里,送一些东西,明天到那里,又送一些。
指挥部的门口从不冷清,来往的战士汇报军情,村子里的老人小孩也喜欢来部队驻扎的地方闲坐。
彭德怀处理完军务,喜欢蹲在门口,和大家唠家常。
他说话带着口音,也没有文绉绉的句子,和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人混在一起,其乐融融的,一点都没有官架子。
军民们尽显鱼水情,战士们夜晚要休息,借用村民们家住上一两天,村民们也是热情满满。
如果到处都住了人,部分没地睡的战士会借来门板、稻草,窝在每家每户的墙角,凑合一晚上,第二天再把所借用的物品还回去。
有一次,一位战士忘记还门板,彭德怀代劳归还。
但是他不知道门板是谁家的,只好扛着门板,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喊:“这是谁家的门板?”
那天,有不少人看到了红军队伍里这个特大的官,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地位,接地气的模样。
这一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场景,在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拍摄还原了出来。
1947年,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的杰出战果。
为了继续抢占天时地利人和,把胜利果实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上,彭德怀及时作出决策,北上三边。
正值六月的天,部队行军在沙漠中,很多战士因缺水严重而昏厥。
彭德怀已年近五十,没有骑马,和战士们一起徒步,嘴唇已经干裂。
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经常让水给其他战士喝。
部队走出沙漠后,警卫员为了给彭德怀补充营养,特地到集镇上,买了几根黄瓜,准备当晚餐的配菜。
黄瓜没有炒,洗好了放在桌上,彭德怀从外面回来看到,喜出望外。
他没有思索,拿起水灵灵的黄瓜就啃了一口,咀嚼的过程中,他顿生疑惑:“哪来的黄瓜?”
于是,他不再继续吃,而是叫来了管理员询问,管理员支支吾吾半天答不出一个字,彭德怀心里有谱了。
他问:“战士们都有吗?”管理员望向彭德怀,大气不敢出,最后垂下眼帘,摇摇头。
得到了否定回答,彭德怀把手里的半截黄瓜放到了桌上,起身就往外走。
副政委了解前因后果后,找到了彭德怀,两人就此事交流意见。
彭德怀说,他气自己咬了那根黄瓜,他觉得有必要做检讨。
他还强调,剩下的几根黄瓜,谁也不许动、吃了,都留给伤病员。
当天,彭德怀就组织了一场团以上干部会。
会上,他感慨近段时间的辛苦,着重提到了缺水问题。
在铺垫了大半天后,他针对自己吃了黄瓜一事,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他面向大家鞠了一躬,觉得黄瓜事小,可黄瓜反映出来的官僚主义事可就大了。
他还在此事的基础上,分析可能会产生的后果,认为他自己背着大家,在缺水的情况下吃黄瓜,以后就会有纵队司令员心安理得地吃着鸡腿,喝着鸡汤,指不定演变到最后,连旅长、团长、营长、连长都会上行下效,我们官兵平等的初心彻底被打破。
而如果官兵的距离拉开了,如何上下一心?
他说,吃黄瓜,做检讨,绝对不是小题大做。
检讨结束,众人被彭德怀所思所想震撼,也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大家沉默地低下头,把话听到了心里。
彭德怀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解放军大大小小的将领。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时,在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中明文规定: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也具体提及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彭德怀的种种做法,从小事出发,却成就了大事的高度。
小事背后的彭德怀,无疑是一个大写的人。
本文由大荟师合伙人商城【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