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后世常常将这三人的武功齐名。但实际上,真正的历史中,李世民的身手要远超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要比李世民大上九岁,当李渊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才十九岁,而李建成已经二十八岁了,一个刚刚成年出头,一个快要步入而立之年,身体的基础条件就不一样了。
当然有的人对此也有异议,说古代很多猛将不都是三十岁之后才达到巅峰吗?
是的,实际上很多历史上着名的武将都是大器晚成,但是大器晚成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那些而立之年才成名的将领们,是厚积薄发。而李建成呢,他没有厚积薄发的机会,他正式出道是在公元617年,此前一直都没有率兵打仗的记录,因为也没有机会,李渊是把他往文人的方向培养,自公元617年起,李建成被李渊安排进行政治工作,但是李世民却是十六岁就开始参加军事活动,两人的差距太大。
二十八岁的李建成,说白了就是个政客类型的世子。
而十九岁的李世民,那就厉害了,文武双全。
那么再将目光放到李元吉身上。
李元吉是李渊的第四子,是窦皇后的亲子,和李世民、李建成属于最亲的兄弟关系。
其实李元吉就要比李建成的武力值高得多,李元吉比李世民小五岁,比大哥李建成小了十四岁,李渊晋阳起兵时,李元吉就是个叛逆少年的年纪,他也和二哥李世民一样,披甲上阵。
但可惜的是,李元吉有这么一个战斗力已经爆表的二哥李世民,李元吉几乎没有什么历练的机会,再一个,李元吉生不逢时,隋末群雄个个牛高马大,心狠手辣,当年刘武周攻打并州,李元吉被击败逃往长安,这个刘武周是什么人物?是隋末枭雄,还有突厥的助力,十几岁的李元吉在武力值和军事谋略上根本就不可能比过刘武周。
可是刘武周最后却是被二十岁出头的李世民给解决掉了,两兄弟高下立判。
因此,要说一个结论,那就是李建成优秀在文,李元吉优秀在武,但可惜他俩遇到了李世民,李世民文武双全,压了他们不止一头,若不是因为这样,李元吉和李建成也不会联合起来暗算李世民。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与其说是势力集团的斗争,其实我们更应该理解这是他们仨兄弟之间的恩怨。
这场恩怨,总要用亲兄弟的血画上句号。
自晋阳起兵,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这父子四人表现出了不同层次的梯度能力。
其实李渊很少亲征,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亲征,那就是霍邑之战以及攻取长安之战,可即便是霍邑之战,都是李世民跪求李渊不要退兵,并且舍生忘死冲击敌人中军才拿下的胜利,这一战中,李建成还是和李世民关系和恰的。
自唐朝建立,武德元年起,大唐就没歇停过。
因为李渊坐镇都城,又让太子一同留在长安,出战最多的还是李世民和李元吉,可惜李元吉很倒霉,遇到的都是人精、狠人,往往输多败少。那么李世民呢?
李世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天才,除了谋略够强,也能够舍生忘死,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超高的武力值,是通过一次次生死战斗得来的,不是打娘胎里来的。
在武德年间,李世民破西秦,柏壁之战,虎牢关大战,每一次都让李世民满身伤害,如在史料中记载,李世民其中的一场战斗: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敌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
顶着箭雨往前冲,这种只在电视里看到的桥段,当年的李世民亦是经历过。李世民没有说自己是李渊的儿子就躲在后面,反而是身先士卒,被箭射中了,拔箭冲锋。所以李世民为什么受军方拥护皆是因此,大唐是秦王打下来的这话是不虚的。
经过生死洗礼的李世民武功自然是不用说了,可李世民不仅是一个猛将,更是一个智将,他的军事意识很高,在柏壁之战中,为了实时观察刘武周的动向,李世民自己穿着铠甲,只带着一个士兵趴在山丘上休息了。毫不夸张地说,李建成一辈子都没做过这种事,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大唐没人能打赢的刘武周,被李世民平定了。
世民尝自帅轻骑觇敌,骑皆四散,世民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 李建成在武功上最大的功绩是灭掉刘黑闼,可实际上,刘黑闼此前已经被李世民重创,魏徵害怕李建成被彻底压过一头,因此提醒李渊让李建成去捡个大便宜。李建成的武功成就和李世民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事情。
另一个齐王李元吉是能打,但是他嫉恨李世民。
李元吉是有过功绩的,武德四年,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这一战中,李元吉擒住了乐仁昉,因为李元吉这个人性格有些暴力倾向,总的来说,武力值不算低,可是却没什么大智慧。李元吉出生的时候,据说因为长得丑差点被亲妈扔掉,这件事真假与否难以考察,反正史书就是这样大大方方地写出来了,但反映出来的一种事实是,李元吉给人的观感不好。
能打是能打,但李元吉不是李世民,没有太妖孽的战争水平。
所以李元吉很少独自支撑一场大战的胜负,他还没有那个能力。李元吉大概是在19岁左右,开始嫉恨李世民,他跟随过李世民几次出战,可能也因为李世民年轻的时候比较狂,伤害了弟弟李元吉的自尊心。
李元吉最擅长的武器是“马槊”,一般来讲,能用冷门武器的都是有武力值的,不过后来有一次李世民或许是为了考验李元吉,让李元吉和尉迟恭比武,李元吉主张把马槊的利刃给去掉,以免擦伤尉迟恭,但是尉迟恭却说不必要。
后来果真被尉迟恭空手夺走了李元吉的马槊,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不得不说,李世民很多时候的为人处事,就是容易让弟弟自尊心受损,所以李元吉多次跟随李世民征战,知道李世民的强大,但他恨李世民,这种恨就像极了叛逆期少年对兄长的排斥。
武德七年,东突厥两个可汗想要侵唐,被李世民一恩威并施给唬住了,李元吉在站在旁边,什么用场都没派上,纯属是个花瓶,其实他根本没办法表示,打又打不过,至于计谋,李元吉根本就没什么计谋可言,每次陷害李世民,李元吉都是用诬陷、下毒、离间这些最低级的方法来暗算,可见其智慧和心胸。
公元626年,秦王党和太子党矛盾爆发到无法再压制的地步,于是兄弟三人在玄武门展开了生死决斗。其实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说不上悬,一是他已经掌控了当时的禁军元从禁军,二是李建成、李元吉的武力值不如他,即便是一打二,经验丰富的李世民也能够自然应对。
兄弟三在玄武门决斗,首先是李元吉拉起弓箭,要把李世民给射死,可是李元吉心慌了,没有经历过高度紧张生死搏杀的他,心乱了,他射出的三箭都被李世民躲开了,这三箭直接改变了历史。李世民在躲过了李元吉的攻击后,率先把李建成先给杀死了,李建成一死,这些争斗就都告一段落。
而李元吉则被尉迟恭用马槊飞射杀死,被钉在了玄武门的地面上,李元吉没有死在李世民的手下,而且又是死在自己最爱的兵器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吧,但对他来说,对兄长扭曲的仇恨,如此落幕又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延安市吴起县吴旗革命旧址暨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