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885|先生请讲】“邢襄名人——魏裔介”两次科考

邢台新闻广播 2023-09-21 05:29:37

本周主题

邢襄名人故事

邢襄大地在其3500多年建城史上涌现出众多名人故事,帝王名君、名相贤臣、匠人学者、抗日英雄、时代先锋……“邢襄名人”主题邀请了《邢襄名人传》书籍中部分主创人员讲述邢台历史名人故事,传承邢襄历史文化,弘扬燕赵文脉。

主讲嘉宾

柏乡县作家协会主席

魏国静

魏国静,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理事,柏乡县第三届作家协会主席。

清初名相魏裔介后裔,对魏裔介文化思想颇有研究,先后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国相魏裔介》、《汉牡丹与光武大帝》、《一代诤臣赵南星》。近年来多次参与邢台市及柏乡县的部分历史文化研究工作。

【本期主题】

“邢襄名人——魏裔介”两次科考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尽。这一年,魏裔介二十九岁。是年五月,大清定鼎中原,是为顺治元年。当月,清廷催促前明举人赴京会试(选拔进士的考试),魏裔介的名字即在其列。催选的公文下得紧。在魏裔介对时下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做出综合判断后,经其借古鉴今、反复比较、缜密思考,处于应付当前形势,有思想、有准备的魏裔介只好带着矛盾的心情至京“赴试”。之所以说他心情矛盾,是因为此时魏裔介还没有做好迎接大清国的思想准备;之所以他要进京赴试,是因为他想利用此机会近距离地探视一下这个新朝的作为,是否得民心顺民意。

随后,魏裔介经过三年的审势、观察,其实也是其思想斗争最复杂、最矛盾、最激烈的三年,清醒地认识到:此时国家最需要正确的政策措施,来兼并军阀、平息战争、恢复生产,安定民心。济世安民的志向,始终萦绕在魏裔介的心中,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入仕,进入有决策权的朝堂,或许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是仕清?还是做悠游林下的野夫?魏裔介何去何从已胸有成竹。

这期间他又总结了一句名言:摄生之道,大忌嗔怒。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与他人动怒,也就是发脾气,这样伤人伤己。

随后,魏裔介又进京参与了第二次的科考,进入仕途……

编辑:刘露露/责编:闫辉

2

2

7

7

9

0

3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5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