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摆脱西方视角的世界历史该是什么样?一部不再静态看待历史事件的世界历史,该如何呈现?一部让中国读者可以读出新意的世界历史又该新在哪里?
——也许这些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历史的每个拐点时刻并非偶然,读史的每个视角都有自身的意义。
不过,对很多以史为鉴、思考当下的读者而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懂得判断水流的方向远比从河中捡到漂亮的石子或抓到爱吃的鱼更重要;这就像从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帝国历史故事中,明晰世界发展的方向趋势、把握世界发展的未来格局一样重要,比如这套不可错过的《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过去的历史全集,大多是涵盖整个时代、历史分期清晰的作品,但本质上是非常静止的历史。与此相对,就像“兴亡”这个词所象征的,讲谈社要讲出世界的动态历史。在此意义上,也希望会让读者感受到区别于西方人历史视角的,全新的世界历史。
它以帝国为锚点,横向连接各个地区,构建出全球历史的四维图景,从更大的格局讲述世界的历史。在此意义,它是一部很新、很有野心的世界史——从东方视角看各大帝国的兴亡。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聚焦于兴亡的世界史,在“世界”和“历史”两个方面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这里有教科书中不会记载的世界和时代,也能看到非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这套书成为了一部真正“动态的世界史”。
以我们自身为例,由于身处亚欧大陆东端的舞台中央,一直是世界历史中无法回避的主角。于是,从接触历史教育的那天起,我们就习惯了以中国已有的视角和立场看中国、看世界。
而我们的邻居日本,世界史中似乎并没有他们浓重的笔墨。但他们却一直在向西注视着亚欧大陆,向东关注着大洋彼岸势力的崛起,同时南顾那片单纯亦复杂的文化集群。
因此,这套书作为展现日本人视角中世界帝国兴衰史的集锦,聚焦于从“兴亡”和“世界史”两方面刷新我们的认知。以不远不近的“他者”站位,既非西欧中心史观,又不同于中华中心主义的角度,或许能带来更多思考和激荡。
这套书单分别是: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近代欧洲的霸权》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
《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世界上的文明体多种多样,在各自的时空中经历兴亡之后,为后人留下大量物质和精神的遗产。众说纷纭当中、历史拐点时刻、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的国家的等视角,都有他应有的意义。
它延续了讲谈社普及专业知识的传统,由九位日本世界史学者,聚焦九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帝国:古希腊、古罗马、唐帝国、奥斯曼帝国、吴哥王朝、俄罗斯帝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专为普通读者撰写而成。
日本原版耗费10年,中文版引进出版再花5年,译者均为国内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国内外一流学者作序推荐,是一套兼具可读性和学术前沿性的世界史读本。
日本人写的世界史
理清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坐标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推荐价:398元(包邮)
聚集九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帝国
以全球视角回望过去
我们需要怎样的世界视野,需要怎样的世界史?
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答案。然而,世界文明多种多样,我们事实上本不该考虑我们所需要的历史是什么,因为这种随意打扮历史的行为太多了,我们需要的是: 客观、客观、客观!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聚焦于兴亡,非常客观地评价世界上各个大国的兴起衰落,这是尤其可敬的。
亚历山大大帝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建成大帝国?
从霸主时期到帝国式微,罗马人的信仰和生活状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所谓“中央欧亚” 在何处?
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大清帝国,又是怎样在一战前相继消失的?
精选几个历史的断面,透视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全球的视角回望过去,是《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给人最大的印象。
无论对象是神一般的亚历山大帝国,还是让人无限怀恋的唐帝国,抑或是自近代至今引领世界的欧洲诸国,都被一一客观而冷静地叙述,不夸张,也不贬低,少有偏见。
我们的隔壁邻居日本人,究竟是怎么看世界的,从这套书中,大可一窥究竟。
这套聚焦于兴亡的世界史,由日本一流的历史学者撰写,在“世界”和“历史”两个方面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这里有教科书中不会记载的世界和时代,也能看到非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让这套书成为一部“动态的世界史”。
在首辑推出的九本中,杉山正明的蒙古史讲述世界从蒙古时代 开始真正全球化,林佳世子的奥斯曼帝国史则分析多民族共存的伊斯兰世界如何实现长期安定,石泽良昭笔下的东南亚仿佛一个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森安孝夫眼中的安史之乱也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转折点,等等。这些不同的历史视野,融入一个共同的文明系谱,成为人类能够安心共享的知识体系。
第1卷 《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森谷公俊着
(帝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功底,展现立体的亚历山大形象,行文流畅好读,轻松全面了解亚历山大。近80幅图片,生动展现亚历山大的征程与古代希腊世界。
人类历史上最瞩目的英雄、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从希腊开始东征,仅仅10年之间占领东至阿富汗、印度西北部,西至埃及、希腊的大帝国。他是不可一世的英雄、残暴的征服者、希腊文化的使徒、温情脉脉的情人。即使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他也已经超越了人类,与众神一样。
第2卷 《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本村凌二着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特聘教授)
简明扼要的罗马帝国通史入门——罗马建城、布匿战争、元老院、屋大维、尼禄、君士坦丁,本村凌二以文学之笔,形象生动地讲述罗马帝国的漫长历程,毫无基础也可轻松看懂。承载了人类全部经验的罗马——有民主,有专制;有和平,有战争;有多神教的世界,有一神教的基督信仰;有从繁荣到衰落,亦有从衰落再度走向繁荣。人类所有的经验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哪里还有如此跌宕起伏、饱满完整的历史世界呢?
第3卷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
森安孝夫着
(大阪大学名誉教授)
日本人写的世界史
理清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坐标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推荐价:398元(包邮)
本书论证翔实而视野恢弘,行文流畅而深入浅出,各章节专题环绕唐朝、粟特、回鹘的历史交往,试图从中央欧亚的视野重新检视中国史乃至于世界史,实属一本难得的历史学普及读物。
从本书再看安史之乱,或许不应被看作是个人的反叛,而是整个10 世纪欧亚大陆变动,即辽、金、西夏、蒙古王朝的先兆。他们具备了游牧民的军事力量和因丝绸之路贸易而带来的经济力量,然而最终因未能争取回鹘而在军事上失败,造就了伟大的大唐帝国。
第4卷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杉山正明着
(京都大学东洋史学博士,京都大学教授)
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多瑙河的史诗帝国——蒙古的铁蹄,从朝鲜半岛踏到多瑙河、东地中海沿岸,极盛时占据欧亚大陆近一半版图。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各自的疆域中继承蒙古帝国的光芒。从陆地角度看世界史,蒙古帝国统合欧亚大陆才是世界史的开端——杉山正明认为,蒙古帝国统合欧亚大陆才是世界史的开端,在此之后才有真正的世界地图。全球首次连接并非通过海洋,而是通过陆地。
第5卷《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林世佳子着
(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80余幅图表、300页篇幅,轻松了解奥斯曼千年史——本书延续为普通人写作的传统,充分兼顾历史的经度和制度、文化、社会的纬度,内容丰富,叙事生动,配之以大量图表,可轻松了解奥斯曼帝国的盛衰荣辱。从部落,到横跨三洲的大帝国,再到“西亚病夫”——位于亚洲另一侧的奥斯曼帝国,同样是游牧民族起家,拥有多民族多宗教的广阔疆域,维持五百年的内部和平,在近代之后经历衰落、改革与崩溃。在此意义上,它不再遥远,而是中国历史的镜像,是不可不知的参照。
第6卷 《东南亚:多文明世界的发现》
石泽良昭着
(上智大学教授、校长)
回眸历史,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东南亚,面容似乎总是半露半掩。中国、印度、阿拉伯、欧美……全世界的文明在此碰撞交汇,而在纷繁多样的表象之下,则是当地不变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为工作、生活加速所困的人,或许可以在这里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是发展进步就是好的,内心富足的生活更应该是目标所在。甚至这种非线性发展的多文明世界,或许是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
书本里既有国王建寺征战的文治武功,也有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 既有高棉占城军队血雨腥风的殊死鏖战,又有趁店主打瞌睡之际盗窃东西的顽童;既有婆罗门帝师对王子的谆谆教导,也有寺庙童僧的琅琅书声;既有王室选妃娶妻的庄重,也有村妇捣米煮饭的日常;既有首都集市上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的男女老少,又有森林里上蹿下跳、追逐嬉戏的珍禽异兽;既有高棉人的杂耍摔跤,又有中国人主持的斗鸡赌博。
阅读《东南亚》,仿佛是在观看一部黑白纪录片,时光倒流,人们回到了9—13 世纪的吴哥,就像1296 年访问柬埔寨的周达观那样,亲身体验高棉帝国的宏伟壮阔、繁荣富强,目睹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第7卷 《近代欧洲的霸权》
福井宪彦着
(学习院大学教授,校长)
在世界历史上,本来就不存在只有有幸或者只有不幸的理想国。乌托邦终归是“不存在的地方”。人类的任何时代任何文明,都会有光,也会有阴影。
19世纪的光和影,是当前世界的源头。衣食住行、时间概念、娱乐学习、国家及民族意识,我们生活的规范几乎都是在19世纪欧洲创立,它是每个人理解周遭的原点。
此前落后的欧洲,如何抓住大航海的机遇,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它又是如何没落,陷入一战的泥潭,将霸权拱手让给美国?
世界纷纷走向保守、英国脱欧、移民问题、局部冲突及恐怖事件频发,不断变动的世界真的走向学者所称的“一战前的多国平衡”了吗?未来的局势会是什么?欧洲霸权的光影是我们思考未来变局的重新出发点。
第8卷 《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
土肥恒之着
(一桥大学博士、名誉教授)
日本人写的世界史
理清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坐标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推荐价:398元(包邮)
小小的俄罗斯大公国,如何一步步跨越欧亚,成为世界上疆域*大的帝国——罗曼诺夫王朝时期,俄国以几乎每天增加400公里的速度扩张,向东到达太平洋,向南抵达黑海沿岸,与奥斯曼帝国争锋。沙皇、罗曼诺夫王朝300年——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二世,俄国历史上的风云君主,上演真实的权力游戏。
第9卷 《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羽田正着
(东京大学副校长、教授)
显微镜下的东印度公司,既是公司,也是影响全世界的帝国——作者聚焦英国、荷兰、法国三家东印度公司,细致分析它们从小小的股份公司一路演变成拥有土地、军队,能够发动战争的殖民代理机构的过程。了解东印度公司的推荐之作。17、18世纪,亚洲海洋是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于古代东亚统治者来说,海洋是边陲之地,然而在17、18世纪,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的中心。茶叶、香料、瓷器、纺织品吸引全世界注目,西班牙大帆船从遥远的美洲穿越太平洋,携带一船船白银抵达亚洲之海,换成上述商品再驶向欧洲。本书以亚洲海域为落脚点,超越国别和地区,构筑两百年巨变的新图像。
延续中国史普及专业知识的传统,
介绍全新知识疆域
讲谈社的出品有一个传统,就是定位在大众阅读,请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高中学历以上的读者撰写普及读本。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就是在这个定位上推出的:
“过去的历史全集,虽说也分成数卷,但大多是涵盖整个时代、历史分期清晰的作品,换句话说,是非常静止的历史。与此相对,就像‘兴亡’这个词所象征的,我们希望本系列一定要讲出世界的动态历史。在此意义上,希望它会让读者感受到很新、很有野心的题目。”
如何用既非西欧中心史观,又不同于中华中心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贯穿欧亚的丝绸之路?
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都继承了蒙古的遗产?
同时注视着东方与西方的俄罗斯帝国三百多年的兴衰史……
这些你都能在书中一一读到。
简体中文版首辑
历时五年,隆重呈现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共9册,每册对应一个帝国。
采用32开大小,锁线精装、可平摊,阅读感良好。
每卷书,都含有上百幅的地图和相关的照片,图文相得益彰。
卷首最具代表性的彩图,以及国内外一流高校学者导言式的序言,则在翻开书的瞬间,将你带到历史的那个时期: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晏绍祥
美国德堡大学教授 刘津瑜
复旦大学教授 姚大力
复旦大学教授 向荣
复旦大学教授 李宏图
北京大学教授 昝涛
吉林大学教授 张广翔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 孙来臣
各路专家一致推荐
讲谈社邀请了日本一批顶尖学者,试图写出一部日本学者——通过世界史呈现日本的立场和角度——眼中的世界史。世界太大,历史太长,每卷只能叙述世界史的一个断面,聚焦全球变迁的一个时段,不过,就是这些精心选择的断面,也呈现了世界史的一些“重大时刻”和“关键事件”,因而使整个世界的历史因果链得以理解。
——葛兆光(复旦大学教授)
今天越复杂,越该回头看看历史!潮起潮落,盛衰轮转,帝国的时代一一过去,但是经验与教训却并没有过时。新的篇章正在开始,历史并未终结,这个时候,回望历史,或许会让现在与未来变得清晰,至少,让更多的人清醒。
——白岩松(着名主持人)
日本人愿意称自己为“边境”人,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世界历史的“边民”。他们身处世界尽头,千年以降遥望东西海平线上轮番上演的海市蜃楼,心有戚戚焉。由他们书写的世界史尤其是古代史,与亲身创造人类恢弘历史的那些民族的后人书写的,带有使命与愿景的历史不同——他们缺少体感,但也正因了缺少体感而少了许多偏见。
——高晓松(着名文化人、主持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这套日本一流学者所写的世界史,对人类的过去与现在有所了解,当面对现实问题与困惑时,我们就能增加几分定力和理性。
日本人写的世界史
理清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坐标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推荐价:398元(包邮)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7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