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观里林立着大量历代碑文,其中最着名的就是“碧血碑”,而关于这座碑,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的军队连克抚顺、开原,辽东战事日益紧张,而这时的明神宗却因长期怠政不上朝,致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几乎陷于瘫痪。到崇祯年间,各地农民起义的消息纷至沓来,以张献忠和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威震西北,这让彼时身在兰州城的肃王朱识鋐整日胆战心惊。
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李自成占领西安并建立了大顺政权,随后便派大将贺锦出征西北。当年十一月,贺锦率领的起义军到达兰州,“兰州人开城迎贼”,贺锦及部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兰州。起义军如潮水股涌入肃王府,这座昔日气派辉煌的府邸顷刻间大乱,肃王朱识鋐慌乱中藏向山字石,后被起义军杀害。肃王妃颜氏、赵氏、顾氏、嫔田氏、杨氏率领200余宫人上北城墙意欲投河殉节,但起义军已追至墙头,仓皇之间颜妃一头撞向矗立在这里的一块诗碑,顿时鲜血淋淋,当场而亡,其余众妃嫔宫人“刎毙、缢毙、自掷毙,顷刻自尽”,场面之惨烈,深为世人惊叹。
颜妃所撞的诗碑,高2.3米,宽1.3米,上刻着主持募刻着名肃府本《淳化阁帖》的肃宪王绅尧的一首狂草诗,题为《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而自此以后,颜妃洒血的地方,留下了一块碗大的血痕,每逢阴雨或天气变化,痕迹就非常明显,似有鲜血殷殷渗出,成为金城一奇。清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在拂云楼上看见此碑,忽动恻隐之心,于是命人在颜妃墓前建烈妃祠,将碑移至墓旁,取《庄子·外物》中“苌弘化碧”之意,称“碧血碑”。烈妃祠建成后,左宗棠还为“碧血碑”撰联:一杯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从此,那块沾染了颜妃鲜血的诗碑被称为碧血碑,1976年《碧血碑》与左宗棠书写的《正气歌碑》,一同移至金天观内,至今这块碑还立在金天观西廊,而左宗棠撰写的《碧血碑》联现藏于兰州碑林。
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碧血碑已遍体伤痕,许多字已残损,但它同历尽沧桑的金天观一样,在无数个朝代的更迭中演绎并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并忠实地记载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如今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金天观日益成为华夏子孙向往的地方,它静默地接受着一代又一代瞻仰者的光顾,成为一方落满历史尘埃的民族记忆。
完
来源 | 兰州文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