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明朝开国功臣善终者寥寥无几,此人乃兵部尚书文武双全,全身而退

深圳文学 2023-09-21 10:33:26

原题:《文武双全的明初兵部尚书乐韶凤 | 秦德着》

明代全椒载入《明史》中的人物,首推文武双全的兵部尚书乐韶凤。

乐韶凤,字致和,一字来仪(《明史》为“舜仪”),安徽全椒人。元末与同乡赵奎、王才、鲁文质、陈旭、陈友等人相处友好,同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春至和州(今和县)军门拜见朱元璋。

这年秋天,起义军从采石渡江,乐韶凤协助朱元璋处理军务;后又跟从太祖攻下金陵。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乐韶凤掌起居注。是年秋,朝廷首开科举,太祖又命他与詹同、宋濂等五人共同担任京畿地区乡试考官,协助刘基、秦裕伯推行以“四书”文句为题的新科举。

洪武四年,改任给事中、中书省员外郎。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晋升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共同制定“教练军士法”。

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学士,由武转文,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同年九月,任历书推纂官,后又作“回銮乐歌”。洪武八年三月,因当时语言过杂,旧韵多起于江南,朱元璋命令乐韶凤制定全国性的统一声韵,乐韶凤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韵》,成为中国音韵学史上的巅峰巨制。大明开国之初,礼制久荒。因前朝为元,为游牧民族,所以儒家礼制亟待恢复,任务艰巨而重大。朱元璋悉委托乐韶凤制定。洪武十二年乐韶凤因病去职。不久,又和宋濂同被征复启用,拜国子监司业,旋升祭酒。第二年再次辞官,获准回椒,不久病逝。葬在今六镇镇郑桥附近,与北宋参知政事(副相)、邑人张洎、张环祖孙为邻。

乐韶凤是大明开国功臣中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的为数不多者。民国9年《全椒县志·摭拾》载蒲圻廖道南云:乐尚书韶凤尝从太祖御河游。上曰:“携手上金桥,有事不相饶”。 韶凤跪对曰:“平生仗忠义,不畏帝王刀”。君臣相得之盛,罕见其比。

从当年乐韶凤带人赴和州投奔朱元璋,到洪武十三年因病辞官,前后整整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来,乐韶凤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并恩准回乡,全凭他的忠勤恋主、赤心报国。他的两首题为《辞朝》的七律诗可资佐证:

壮年扈跸侍龙颜,几度承恩虎豹关环佩陛辞人似玉,旌旗阶引象如山。忠勤恋主心犹赤,潦倒还乡鬃已斑。明日淮西瞻望处,九重宫阙五云间。 二

五云深处忆乡关,江北淮南咫尺间。两地家声垂故里,一门和气统朝班。赤心报国清如水,白发从官重若山。料得晚年风力壮,圣恩恩宥不容闲。 古时全椒学宫编载其履历。乐韶凤有弟四人,俱应辟举。

乐呤凤,原名晖,官授开封府知府;乐梧凤,原名毅,官诸暨州同知;乐止凤,原名禧,官礼部侍郎;乐文凤,原名礼,官太常寺卿。《明史》言其兄弟“俱知名”。

一门五凤,实则恩荣无比,显赫无比。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乐韶凤还是全椒酥笏牌的创始人。 明初,朱元璋大释开国武将兵权,时任兵部尚书的乐韶凤,为保平安,创出酥笏牌,一来向朱元璋表忠心,二来希望能够全身而退,后朱元璋允其回乡养老,得以善终。其后,酥笏牌制作工艺也从乐府流传全椒,并以马厂镇得以保持当年秘传。酥笏牌终成全椒着名点心之一,一直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

秦德着,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名入安徽省人才资源库(1993年8月由安徽省人事局发证)。因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过几篇教学论文,1994年3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现任县文化和旅游局主任科员、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系《西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读书与工作期间,曾在《新滁周报》《滁州日报》《安徽日报》《党员生活》《江淮风纪》《安徽宣传》《后勤导刊》《安徽吟坛》《江淮文艺》《东南文艺》《天府散文》《旅游作家》《深圳文学》《华东旅游报》《中国水利报》《底线文学》《西北作家》《中国乡村》《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网》《世界作家导刊》《半月谈》《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等省内外知名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文300余篇(首),并主编《行走全椒》一书(该书于2019年3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曾多次获奖: 1987年10月,诗作《荷塘》在安徽教育学院大学生“收获的季节”文学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1997年9月应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改革出版社邀请,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荣获 “一级撰稿人”奖牌;2018年荣获“2017安徽旅游故事创作大赛”二等奖;2019年8月在安徽省全椒县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面向省内外)中,其创作的宣传语“儒乡全椒,乐享太平”一举夺魁,荣获城市形象宣传语一等奖(第一名)。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她们的事迹有哪些?

1、花木兰

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穆桂英

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

3、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4、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5、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

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

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 (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扩展资料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与梁红玉、花木兰、樊梨花齐名,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继业的孙媳妇。

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注:北宋由于金朝的侵略而灭亡,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与南宋,合称“宋朝”,也就是大宋)。

参考资料:花木兰-参考资料:穆桂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2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