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1岁的胡风因在日本组织留学生抗日文化团体,被日本驱逐出境,回国后的他来到上海,进入左翼作家联盟,先后担任宣传部长、行政书记等职,虽很多人对他不喜,但胡风的人格和思想,却深得鲁迅欣赏,鲁迅夸他“是有为青年”。
也是在回国的这一年,他遇到了除鲁迅之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妻子梅志。
梅志,江苏武进人,本名屠玘华,18岁进入上海左联,从事宣传工作,比胡风还早一年,但年纪却比胡风小12岁。
1933年的一天,胡风在一位友人家与梅志相遇,商议营救被捕的左翼盟友,当日,梅志穿着一身淡蓝色的旗袍,全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给胡风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此后,在工作中,胡风开始关注梅志,他发现梅志不同于以往他见过的那些世故又精于算计的女人,而是单纯善良,渐渐喜欢上了梅志,开始展开追求。
而梅志,早就听说过这位年轻有为的评论家,在胡风的热情追求下,二人走到了一起,1933年年底,19岁的梅志与31岁的胡风喜结连理。
婚后的梅志与胡风相处极为融洽,她一边料理家务,一边帮胡风整理文稿,日子过得自在又充实。
在胡风的影响下,梅志也开始搞文学创作,1934年,20岁的梅志发表散文处女座《受伤之夜》。
梅志与胡风夫妻二人感情极好,然而,胡风是爱国青年,还是左翼文人,这便注定这对夫妻无法平静的过一生。
1934年10月,因人告密,胡风左联领导人身份暴露,只能辞去职务,安心创作。
1935年,胡风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引发争论,胡风被推到风口浪尖,也是在这个时候,胡风与鲁迅开始频繁接触,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抗日爆发后,胡风又辗转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抗日活动,日子过得极为艰辛,好在一点,这段日子,妻子梅志始终陪伴在胡风身边。
1949年,新中国成立,胡风当选文联委员、作协常委,并出任《人民文学》编辑常委,夫妻二人的生活算是稳定下来,度过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
然而,1952年,一篇名叫《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将胡风再次推到风口浪尖,说胡风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
这本没有什么,可到1955年的时候,性质变了,胡风被打成“反”党,讨胡运动爆发,1955年5月,胡风被捕,2100余人受牵连,他的妻子梅志自然首当其冲。
当有人提出要梅志与胡风离婚时,梅志坚决拒绝,死活不同意,因为她坚信,胡风无罪。
梅志的坚持,也让她和她的孩子们吃尽了苦头,残酷的审讯,几乎让梅志精神崩溃,无数次想要一死了之,但想想自己的家人,只能咬牙硬挺。
而她和胡风的三个孩子,同样陷入困境,晓谷留职查看,不得重用,晓风不能上大学,只能去当工人,晓山中学毕业,去偏远地方插队......
终于,1965年,情况稍有好转,胡风梅志一同被送到四川改造。
可接下来浩劫来临,胡风再次被送到监狱,留在川西的梅志是心急如焚,时刻担忧丈夫安危。
1973年,梅志再次见到胡风,可此时的胡风,已经完全崩溃,目光呆滞不认识梅志了。
梅志留下来照顾胡风,但胡风的病情很不稳定,甚至好几次差点砍伤梅志。
看着丈夫的模样,梅志是心如刀绞,终于,1979年,在遭受长达24年苦难的胡风、梅志夫妇,相携走出了监狱。
出狱后的胡风,出任文联委员,作协顾问等职,但他的问题,并未彻底平反,于是,66岁的梅志,又四处奔波,为丈夫正名。
1985年,在出狱的第6年,胡风离开人世,享年83岁,也是在这一年,他二次平反,直到1988年,胡风才彻底平反。
奔走8年,丈夫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梅志心底的石头落地,丈夫病逝后,梅志开始着书,《伴囚记》、《胡风传》等等,让人们了解自己与丈夫那段岁月。
2004年,梅志走完人生路,享年90岁。
在民国时期诞生了很多传奇的爱情故事,像军阀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的无奈之爱,张爱玲与胡兰成之间的凄美之恋。乱世之下能够携手一生共患难是件很难的事,也正是相伴不易让这种爱情变得很难得。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胡风,他的名气没有鲁迅、冰心等人大,但是他与妻子梅志之间的爱情直到今天都被人歌颂着。 1936年10月19日,一代大文豪鲁迅因病逝世。胡风作为鲁迅坚实地追随者悲痛万分,鲁迅作为胡风文学道路上的导师,最亲密的挚友与世长辞。胡风此时能做的就是好好送鲁迅一程,他选择和左翼文化运动的战友一起为鲁迅出殡抬棺。 胡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清华大学,酷爱文学的他在日本留学时以笔名「 ”谷非”发表文章。回到国内后,胡风得到了自己心仪偶像鲁迅的赏识,鲁迅对他的文章一直评价很高,在文学上鲁迅尽心尽力地指导着胡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帮助着胡风。 对于胡风来说,鲁迅是他人生路上的榜样,是他生命中的一道光。在1933年胡风遇到了一生的挚爱梅志。在一次的作家联盟接触中胡风遇见了那时畅销儿童作家梅志,梅志有着大家闺秀的温婉,也有着新时代女性的进步性,梅志给胡风留下来很深的印象。 在两人的工作相处中,胡风对梅志渐生爱意,在经历很久的思考后,胡风鼓起勇气讲出了长久以来自己的心里话,向梅志提出交往。在胡风三十一岁,梅志十九岁,这一年两人结婚了。婚后的日子过得幸福而又惬意,梅志不仅是生活上的贤内助,还是事业上的好伙伴。 1936年鲁迅过世后,胡风十分痛苦,失去了人生的导师与挚友。梅志安慰胡风,自己会是他人生路上后半程的挚友,不离不弃。梅志真的做到的了,在胡风被人举报、打击的时候,梅志坚定地站在胡风的身边陪伴着胡风共同迎接着风雨。 只是后来因为历史的变故,把两人分隔两地,只有同望一轮明月聊表相思之苦。胡风在狱中忍受不了无尽的打压,曾想过自杀结束一生,唯有梅志一直为胡风寄来胡风爱吃的食物,寄来自己攒下的毛衣,支撑着胡风度过艰难的岁月。 在1979年夫妻两人终于团聚了,此时二人已经被生活折磨的两鬓斑白,脸上写尽了沧桑。1985年胡风与世长辞,留下梅志一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长达五十一年的婚姻,让胡风在离世时有着梅志的陪伴也走的安心。梅志奔波十五年,在1988年终于为胡风赢得 *** ,胡风被国家证明是个优秀的文学家。梅志给胡风的爱是不离不弃,是风雨无阻的坚守。 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不是简单地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绝美爱情,而是风雨之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却相守在一起的真爱至上。结合在一起很容易,但是在绝境之下决不放开彼此的手,这才是最不易的。胡风的前半生有恩师鲁迅的帮助,后半生有梅志不离不弃的相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参考文献: 《胡风传》
胡风,原名张光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他是民国时期不可多得的才人,也是民国时期活得最坎坷的文人。幸运的是,在那段黑暗岁月里,胡风并不是一个人在「 ”战斗”。胡风的女儿张晓风曾说:「 ”在父亲多灾多难的一生中,有两个人对他产生过巨大影响,一个是鲁迅先生,一个是妻子梅志。” 图 | 胡风和小儿子 神经质的有为青年 1902年,胡风出生在湖北蕲春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6年转入清华大学英文系。同大多才子一样,胡风在国内读了几年书后便出国留学,于1929年赴日本庆应大学攻读英文。 同年,胡风开始以笔名「 ”谷非”写评论文章。刚开始时,在日本的文化界里,胡风算是小有名气的。可于1933年,由于胡风同其他留日学生一同组织抗日团体而被日本 *** 驱逐出境,那一点名气也就慢慢消失殆尽了,胡风只好回到上海。 回国后,胡风有幸和他心中的文学界「 ”男神”鲁迅共事。初次相识时,鲁迅对胡风的印象算是好的,他特别欣赏胡风这样的人才,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胡风鲠直,易于招怨……他的缺点:神经质、繁琐,以及在理论上有些拘泥,文字不肯大众化,但是有为的青年……”正所谓先抑后扬,鲁迅对胡风的夸赞虽然褒贬皆有,可于情理上来说,鲁迅是极看好胡风的。 1933年8月,胡风先后担任了「 ”左联”的宣传部长和书记,主要负责与鲁迅联络。自接到这份工作开始,胡风就经常跑去鲁迅家做客。而鲁迅呢,一旦出了新刊物,就会立刻把胡风叫去,同他交流学术。由于鲁迅的日文刊物比较多,有的时候两人甚至全程用日语交流。 除此之外,鲁迅还曾出声帮胡风解决分歧。胡风在左联工作期间,由于他常和鲁迅往来,同事之间总有人看红了眼,其中有个名叫周扬的,他以为自己和鲁迅疏远是胡风故意从中挑拨导致的,因而他和胡风的关系可谓是水火不容。而鲁迅在谈及这两人的矛盾时曾明确表示过对周扬的不满,他觉得周扬是个轻易诬人的青年,容易怀疑憎恶他人。虽然鲁迅这是为胡风好,可这也加深了周扬对胡风的怨恨。 图 | 鲁迅先生 人生的光芒 对于胡风来说,鲁迅是他人生中的挚友,也是他前进道路的光辉。1924年,胡风第一次见到鲁迅时便曾说过,看到鲁迅仿佛是「 ”看到了一道光”。他的女儿张晓凤也曾回忆道:「 ”每期《语丝》刊物拿到手,父亲都要抢先阅读鲁迅的文章。”而在胡风得知鲁迅为其仗义执言后,胡风对鲁迅的感激崇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得此消息的胡风当时痛不欲生,他的挚友兼导师悄悄地就离开了人世,这让他如何不痛苦?为了报答鲁迅生前对他的好,胡风和其他左翼文化运动的战友一道为鲁迅守灵抬棺。自那时以后,胡风深刻看清了自己未来的路,他接下来的人生使命便是走鲁迅未能走完的路。他人生的光芒虽已熄灭,可他可以做传承那道光的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在《七月》杂志担任主编,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扶植新人上。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文艺评论文章,形成了以「 ”主观战斗精神”和「 ”精神奴役的创伤”为特质的胡风文艺思想。因此胡风还曾被国外誉为「 ”中国的别林斯基”。 图 | 在鲁迅葬礼上,胡风是抬棺人之一 偶遇终生伴侣梅志 鲁迅虽不能指导胡风走完整个人生,可还有梅志能够陪伴胡风走完整个黑暗时期,就在「 ”左联”工作期间,胡风认识了他终生的伴侣梅志。两人虽然都曾互相听闻过对方的名号,但互相并不熟悉。直到参与营救盟友活动,这两人才开始真正认识。当时的胡风看见梅志一头短发,一身淡蓝色旗袍,那直率潇洒的背影,始终令他不能忘怀。 郎有情妾有意,同梅志多次接触后,两人都对对方有好感。一次,胡风在找房子时邀请梅志一同前往,房东误以为梅志是胡风妻子,胡风将错就错,直接默认梅志的妻子身份,当天晚上就向梅志告白。在胡风的真情告白下,梅志欣然同意交往,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于1933年成婚。 那一年,胡风31岁,梅志19岁,他们在那间租来的小屋里开启了长达51年的婚姻生活。 图 | 胡风与梅志 和胡风不同,梅志是一位颜值与才华并存的优秀作家,她主要写的是儿童故事,如《小红帽脱险记》、《小青蛙苦斗记》等。然而,在和胡风结婚后,梅志放弃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她本是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里的一颗「 ”流星”,却自愿放下那支描绘童话世界的笔,转而当起胡风身边的「 ”全能助手”,不是帮他收集各种资料就是全身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1953年,胡风在北京买了一所四合院,他想给梅志和自己的孩子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住进新家不到两年,他所期许的幸福家庭就因为自己被毁。 1955年,胡风被人诬陷是反革命份子,梅志同他一起被收押进看守所,两人开始迎来人生中最坎坷的时期。在监狱里,胡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反抗的心,看着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胡风麻木了。可一想到自己家人会被他牵连,他又不由得担心起来,他不能放任自己颓废下去。于是,他开始在囚室中吟诗,以此来寄托对亲人的怀念。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胡风发觉自己依旧没有任何要被释放的迹象。故而,他只好借着冬天体寒的名义要求家人送冬衣。可最后他收到的却是妻子梅志的冬衣,由此他便知晓,梅志因他受了牵连,至今和他一样也没能解放。胡风无力替梅志做任何事,他只能将梅志的小毛衣穿在自己身上,自我安慰道:「 ”我又和妻子在一起了”。 图 | 胡风梅志一家 大难临头 十年囚禁十年苦,一朝关怀一丝光。就在胡风快崩溃时,有人给他送了一大包食物,里面全是他爱吃的。胡风不由得破涕而笑,因为他知道,只有梅志才了解自己爱吃什么,这一包吃的是梅志在传达她回家了的信号,是在鼓励胡风别放弃的信号。就在1965年年底,胡风终于获准回家吃团圆饭,并且能够和家人团聚三个月,这虽然只是一时的解放,可对于胡风来说,已经足够了。 1966年,胡风和梅志一同被押到雅安地区芦山县劳改茶场。一年后,胡风又被押进监狱,这一次监狱生活,彻底让胡风失去生的希望。在那里,他不是被同监室的人打骂,就是被外界的言语攻击,再加上自身生病的折磨,胡风的精神开始崩溃,他自觉走投无路,多次尝试自杀未果。 图 | 曾经一家合影 1973年,梅志被调到胡风身边照顾他,在她看到胡风时,她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胡风已然不是她印象中的翩翩才子,而是一个像从破庙里出来的老和尚。梅志不由得失声痛哭,胡风立刻反应过来去捂住梅志的嘴,「 ”不能哭!干事听到了,要加罪的。”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胡风还不忘保护梅志,他虽然没有思想,但内心深处还存留着对梅志的爱。 看着精神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的胡风,梅志心生绝望,她本来也想和胡风一起自杀,可她又不甘心,她不能让胡风一直被冤枉下去,她还有孩子需要她,她不能就这样堕落绝望。抱着为胡风 *** 的信念,梅志一直咬牙坚持着。 1979年,梅志带着情绪渐渐稳定的胡风熬出了头,两人都被释放出狱。虽然胡风精神状态尚未恢复,可还好,两人还活着。而梅志自出狱后就一直带着子女为胡风 *** 而奔波,这一奔走便是15年。1988年,胡风早已逝世三年之久。这一年,是他被冤枉的第33年,在这第33个年头里,胡风终于获得了全面彻底的 ***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梅志的不放弃。 图 | 1980年12月30日,在北医三院,胡风与梅志 张晓风曾说:「 ”没有母亲梅志,就不会有活着走出监狱的胡风,也不会有胡风案的彻底 *** ”。可以说,梅志的不离不弃是胡风人生最大的幸运。胡风曾给梅志写过一首诗叫《我等着你》,这是胡风对梅志的爱。而梅志给过胡风的爱则是坚守,风雨无阻的陪伴。 文 | 千拾『原创』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PS:我组建了一个圈子,欢迎朋友们加入哦~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4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