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慈英是一位80后,出生于江苏一个中医世家,受祖父影响爱上了国学。虽然大学本科学的是英语,最后却成为了一位国学的传播者。
解慈英现在基本定居在成都,以孔雀的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创办了道胜之境国学堂,向人们传授国学知识,逐渐在国学圈内有了名气。
记者初次见到孔雀老师,是在成都一家咖啡馆,他刚带领学生从贵州龙场游学归来。“学习国学,不能躲在书斋里学,一定要走出去,到各地游学考察,到生活中去体察人生百态,到自然中去感悟物理,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之所以将自己名字改名为孔雀,原来是因为,在十多年前,解慈英偶遇易学一大流派大六壬孔雀门第二十六代嫡系传人邢皇玺,成为其关门弟子,深研易学,大六壬与法奇门。并赐名孔雀。为更好的传播易学文化,国学文化,推动经典学习,解慈英又创办道胜之境国学堂。
除了深研易学,解慈英还博采众长,广泛学习道家、儒家、释家思想,并涉猎西方哲学,融汇贯通,并将其学习所得应用于现代生活,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思想体系。
2008年,在北京国际周易研讨会上,解慈英以《易学原理与大六壬应用》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在易学界初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地位,被易学界誉为“六壬之子”。
在解慈英看来,现代人对易学、道家许多思想有许多误解,也少有人了解释家思想精髓,“其实,古代读书人,都会学易学的,易经作为六经之首,是每位读书人的必修课,没有那么神秘。”他认为,易学除了诠释了许多人生道理以外,更注重实践应用,学好了易学,对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处理人际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而道家文化也是从易学里延伸出来的一门思想,也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一套思想。
解慈英表示,学习国学,一定走出去游学考察。他说,这次到贵州龙场游学,学员们收获就很大。贵州龙场是心学大师王阳明悟道讲学的地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其后几百年的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于中国,指出了中国读书人凡事容易夸夸其谈,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并以身作则,告知以知行合一;于日本,则造就了今天整个日本的匠人精神国民性,并竖立了科学精神。甚至明治维新的年号都是选自《易经.离卦》的卦辞。‘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是为明治’。与阳明先生,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如出一辙。
在解慈英看来,王阳明经过勤学苦读和艰难的悟道,将儒释道思想进行了融汇贯通,逐一去掉了儒家表里不一,不知权变;佛家虚而不实;道家实而不虚的缺点,达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境界,创造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他虽身为儒生,却在指挥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及以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实现了百战百胜,创造了一代军事神话。
解慈英认为,事实上,南怀瑾先生所讲的: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大度看天下;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才是当代中国人应该追求的境界和高度。也是新一代国人应该具备的精神风貌。
会动脑,会动手,有德,有才,有能力,豁达,如此则不迷茫,不恐惧,不混乱,如此才和谐,富足,安宁。
“现代人因为不了解国学,老是觉得国学很神秘,事实上,真正了解了国学,你就不会觉得那么神秘!
”解慈英表示,在学习和传播国学中,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神秘,取其严谨,“我自己的希望就是,用科学的、现代的语言,向全社会传播原汁原味、准确的经典国学文化,大道至简的易学思维方式。”
据了解,为了弘扬国学文化,他还在筹划拍摄“孔雀道人”系列电影。其首部电影《孔雀道人》是孔雀老师耗时三年构思策划,以多年来为客人提供咨询的真实案例为主的,第一部现实题材为原型的玄幻推理电影,以科学的态度来阐明道文化,易学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该电影现已进入实际准备阶段,预计在2021年春节档在网络各平台播出。
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6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清国忠臣最后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