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方跟太古、榆次接壤,最低海拔987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榆社县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商有箕子(帝辛叔父)开辟邑境,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更千古留名……抗日战争期间,榆社是太行山老根据地,红色思想遍布榆社。
为了纪念这些英雄,榆社在化石博物馆建立了一个红色展厅,里面悬挂的照片,都是抗日先辈,在其中一面墙上,挂着独立团营长郝三成和警卫员的合照,若不是这张照片,恐怕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位老兵的故事。
2018年,一位90岁的老人,神色匆匆的来到榆社化石博物馆,看到这张合照,指着其中的一个人痛哭说:这就是我啊!这位老人到底是谁,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1928年,榆社县一个小山村诞生了一个男孩,父母读过一点点书,算是文化人,就给给孩子取名郝志全,希望孩子未来胸怀大志,郝志全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3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和平的生活被瞬间打破。
榆社县深居山西腹地,有大山作为屏障,但是听说日本鬼子的暴行,哪怕是年幼的郝志全也是咬牙切齿,1935年,红军为抗日,在太行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红色思想也传到了榆社县。
听说红军来了,百姓都非常开心,当地村民还逐渐拉起一支红军队伍,也就是后来的独立营,郝志全年龄小,就跟着红军后面跑,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红军们就将窝窝头、小米粥分给郝志全。
自那时起,郝志全就向往着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就跟战斗英雄王小二一样,先是当起了送信人,1937年日军进入山西,中国军队也是进入了山区,不断的消耗日本有生力量,在数次的战争当中,榆社的独立营立了不少的功劳。
榆社县的人都以红军和独立团为荣,1944年,16岁的郝志全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抗日队伍,他本就是榆社县的人,所以就被编入了榆社独立营,营长郝三成看他年龄小就让作了自己的警卫员。
郝志全跟着营长参加过不少的抗日战争,也参加了后期的“太原战役”,战争胜利之后,郝志全回到了家乡务农,娶妻生子,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足,但也安定,不过这几十年来,郝志全搬了好几次家,一些身份证件都丢失了。
儿女们长大之后,也都去了外地工作,两口子依旧在榆社县生活着,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生活各方面开销也多了起来,花销最多的是医药费,两口子又不想去麻烦儿女,后来当地相关部门给老兵发放生活补贴。
由于郝志全的身份证件都丢失了,所以一直都没有办理,2018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来到了化石博物馆的红色展厅,看着当年的自己十分激动,就指着照片说:这就是我啊!
最终,在调查取证下,身份得以证实,相关部门也给他补办了证件,这位老兵的故事又为榆社县增添了一份彩墨。
在当今社会处处都需要能够表明身份的证明,这是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避免的,为了不成为黑户必须在出生就着手办出生证明,之后就是身份证。国家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种政策也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在枪弹雨林中活下来后,虽然隐姓埋名了,但是国家为了给予他们该有的荣誉,因此他们会有着军人独属一份的军人证。但是如果丢失了,又该如何去证明自己军人身份呢?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遗失掉了军人证明的老人,他又该如何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往事随风,老来想要国家认可
老人的名字叫郝志全。16岁的年纪,和许多人一样有着报效祖国的决心,于是毅然加入到了抗日团队当中,奔赴前线。不怕死不怕累的那股子冲劲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表现突出的他被调入到独立营,并且期间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上党战役中以少胜多,太原战役中在炮火中存活,之后成为了郝三成营长的警卫兵。抗日战争结束后,郝志全也重回故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2018年,已经90岁高龄的郝志全找到了县政府,想要重获自己是一名军人的国家认可,但是在听完郝志全的抗战经历后却因为苦于没有证明提供而无法证明,村里的人认为郝志全此举就是为了能够得到特殊照顾,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这让郝志全很是无可奈何,虽然在战场上活下来已然是最好的结果了,但是那段抗日的艰苦岁月就因为缺少一张证明而说不存在就不存在了吗?
丢失证明,只好指认照片
因为老人的斩钉截铁,工作人员只好将事情上报,而这件事情也因此闹得沸沸扬扬,得到了很多社会关注,很多人都是信任郝志全,因为他们认为在对方这个年纪了已经没必要再说谎骗人来获得什么好的福利了,应该只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得到认可。
他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和郝三成营长拍过一张照片,于是委托了山西省博物馆馆长,让自己亲自前往指认。原来当年郝志全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之中勇敢地和敌人搏斗,并且击毙了许多日本人,出于对郝志全的满意,郝三成营长就和他合照,留下了一张照片。在博物馆中,郝志全指着墙上一张早已发旧的照片说:这就是我。这张照片中一人坐在椅子上,另一个在一旁站立着,而这位站在一边的人就是郝志全。虽然已经不是当初的那般模样了,但是却也是两相对比之下非常相像的。后来又在老战友的佐证下,郝志全军人的身份终于得到了认可,遗憾也得到了圆满。
总结
郝志全现在常说自己是替那些战死的战友们看新中国的发展,回忆起过往的他仍旧带着对战友们的怀念和感伤。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战死沙场,同样也有和郝志全一样苦于没有身份证明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证明,同时也会因为时间久远而遗失证明,但是却是实实在在浴血沙场和敌人厮杀过的,在和平之下的我们对这些老兵必须致敬。
并不是想要得到特殊待遇,并没有麻烦国家的想法,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真正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认可。这个愿望如此的微不足道,不为名不为利,这是一种特有的归属感作祟。工作人员可以在老人没有相关证明,等同于大口说白话的情况下将事情重视对待应该也是出于对老兵的敬畏吧?而能够得到公众关注,应该也是想要这些老兵们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吧?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中国军人将热血挥洒在了战场上,他们一些人成为了烈士,一些人成为了将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战争结束后,便功成身退,继续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对于这些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军人们,国家都是给予了优厚待遇的,如今还在世的,大多幸福地过着晚年生活。然而经过时间冲刷,很多老兵的资料都已经遗失,本期介绍的就是一位90岁的老兵,他当兵时的证据就被弄丢了,他又该怎样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郝志全是山西省晋中人,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才16岁,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的一腔热血被点燃,毅然决然地参军奔赴战场。郝志全虽然年轻,但是身强体壮,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勇猛,立下了不少军功。郝志全称,自己还因为战功被调入榆社县独立营,在这里他当上了营长的警卫员,而且还跟随营长参加过很多场大战役,之后还和营长合了影。抗战结束后,郝志全便回到了老家工作,随着几次搬迁,能证明他身份的相关证件却遗失了。
郝志全丢失证件后,便无法证明身份,他对此十分焦急,毕竟那是他曾经浴血杀敌的见证。后来在参观抗日纪念博物馆时,他意外发现了当年他和营长的合照,老人激动地指着博物馆的一张照片说:这就是我。
在照片中,郝志全穿着军装笔挺地站在营长的后面,虽然如今的郝志全老人,已经满脸岁月的痕迹,但是依稀可以辨认出照片中的人正是他,那么他的照片又怎么会跑到博物馆呢?原来郝志全退役回老家的时候,这张合照也就被他带了回来,因为特别有纪念价值,他就上交给了当地博物馆,没想到这张照片最后却成了唯一可以证明他身份的物件。
郝志全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上过战场,现在却连能证明的材料都没有,这也让大家十分痛心,当然也有不少人都在为寻找老人的证明材料而努力。曾有一位志愿者说,已经在另一位战友的手上找到了资料,能够证明郝志全的身份,这位老人的心愿也总算可以实现。
郝志全说自己不想给社会添麻烦,他只是想证明曾经是个兵,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想想他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姿,大家都十分动容,也希望老人能毫无遗憾地度过晚年。
“我不愿意给祖国添麻烦,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曾经是个兵”,这句话出自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他饱含着热泪说道。没有其他的要求,就是想证明过去是个兵,90岁的老人为什么这么说,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山西抗战老兵郝志全的故事。
他叫郝志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杨桃村人。
1931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此之后,战火逐渐蔓延到大半个中国,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发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自发参军到前线,为维护祖国的山河抛头颅洒热血。1944年,郝志全16岁,这一年他他怀着满腔热血入伍,被编入当时的129师的385旅。
在战场上,小小年纪的郝志全表现十分英勇,后来因为突出的表现被调遣至当时很有名的部队榆社独立营,担任营长郝三成的警卫员。在榆社独立营,郝志全跟随郝三成营长参加过不少的战役,如上党战役,太原战役等等,立下赫赫战功。
1945年抗日战争的取得胜利后,又发生解放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后,有人选择留在城市,有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郝志全也选择了回乡。回到家乡的他,变回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生活中郝志全非常低调,很少和别人提起他在部队的战功,粗茶淡饭平平淡淡过着自己的日子。
后来,县里要修建博物馆,在榆社县化石博物馆里设立了一间“红色”展厅。抗战时期的榆社独立团的影响力很大,可惜的是,博物馆方没有找到团长郝三成的照片,郝志全知道后,马上把自己和郝营长的唯一的一张合影捐献了出去,他却全然不知,后来这张照片成了唯一能证明自己身份的重要物件。
因为多次搬家,辗转多年后,90高龄的郝志全不知不觉中把当年的荣誉证书和相关材料全部遗失。政府在统计老兵信息时,他拿不出任何可以证明的资料,“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我只想证明曾经是个兵“,自证身份,对郝志全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于是博物馆里的照片成了唯一的证明材料。郝志全老人在儿女的陪同下,来到榆社县化石博物馆,他指着展柜里陈列的那张老照片中的一个八路军战士说:“这就是我。”
可是没有其他证明资料,即使有照片,也一时无法证明照片中的人就是年轻时的自己,后来民政部分还有志愿者,积极参与协调,他们力求帮助老人再找到一些辅助证明的材料,最终他们找到了另外一位也参加过独立营的老兵,两个老兵相见,这才如愿证实了郝志全老人抗战老兵的称号。
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战事结束选择解甲归田,这正是中国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体现,不求别的,只求一个证明,让我们向郝志全老人致敬。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2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