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4日广州解放后,原南迁到广州的国民政府又迁到重庆,试图在西南进行最后的抵抗;但此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广州解放后不到50天后,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重庆。
反动派溃败之迅速,致使很多军警宪特没能及时撤退到台湾;重庆解放后,搜查这些人成为公安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1951年,西南局的邓书记在审阅高级军警宪特的名单时,发现了一个叫李杜的人;在略微思考后,就下令将其释放,并要求当面赔礼道歉。
这是为何呢?李杜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李杜1880年生于辽宁义县,从小聪慧过人,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庚子事变时,俄国出兵东北,对百姓烧杀抢掠,见此状,李杜决定投笔从戎,投入到清军二十镇的耿营官。
日俄战争之后,徐世昌主政东北,并着手整顿军队,李杜考入东北讲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李杜积极响应,带头将辫子剪掉,并将辖区内的革命党保护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熙洽公开叛国投敌,沦为汉奸,将吉林拱手让给日寇;并要求吉林省内的各县市要听从新城府的节制,但时任依兰镇守使兼东北军二十四旅旅长的李杜立即下令:“拒不附逆,坚决抗日”;要求辖区内的所有税款都不要上交伪省政府,并将辖区内13个县的武装进行整顿,准备抗日。
熙洽深知李杜的影响力,如果能让其归降,那势必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于是反复派汉奸到依兰劝说,甚至亲自登门,许以高官厚禄,但都遭到李杜的拒绝。
1932年,汉奸于琛澄根据熙洽的命令,率伪军配合关东军直扑哈尔滨;在这危急时刻,李杜率部星夜兼程赶赴哈尔滨,最终将于琛澄所部击溃,随后,李杜就被推举为吉林自卫军总司令。
于琛澄的兵败,引起关东军的恐慌,调集大军准备围剿李杜;自卫军虽浴血奋战,但终因敌众我寡,李杜被迫率部退出哈尔滨,返回依兰。
1932年3月,在日寇的扶持下,傀儡政府“伪满洲国”成立;为打击伪满洲国,李杜指挥大军反攻哈尔滨,且连战连捷;但就在即将攻克哈尔滨的时候,日寇趁自卫军主力不在依兰,调第14师团偷袭依兰,无奈之下,李杜只好退到梨树镇。
李杜在依兰经营多年,大部分的粮草、武器弹药均落入敌手,加上在日寇的不断围剿,于1933年春退入苏联。
在安顿好部队后,李杜便回国;当时李杜上书国民政府,要求支持他到东北组织和领导义勇军继续抗日,但因此时国民政府将重心放在南方围剿红军,因此否决了李杜的提议。
经过此事后,李杜对国民政府失去了幻想,转而参加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这期间,李杜接触到了共产党人,思想开始发生变化。
1935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到西北地区围剿红军,李杜便找到张学良,劝他停止内战,重整旗鼓,打回东北老家。
张学良深知李杜是一个爱国军人,因此对他的建议十分重视,便派人与共产党进行联系,为后续的西安事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后,党组织考虑到李杜在东北地区的影响,便举荐他出任抗联的总司令,但在通过新疆去苏联赴东北时,受到盛世才的阻挠而没有实际到职。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侵华,看着半壁江山被日寇侵占,李杜以抗联总司令的名义到重庆筹款抗日;随着声势越来越大,引起蒋某人的注意,便派特务将设立在重庆的抗联总司令部查封。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为和共产党抢夺东北的地盘,准备将李杜等原在东北有影响力的人物派回东北,为其服务,并授予李杜为陆军上将。
李杜阔别家乡多年,但得知返回东北的军政首脑人员要公开发表反共声明时,李杜毅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并退出军界。
1949年重庆解放后,李杜因过去国军陆军上将的身份而被捕;但邓书记在审阅名单时,看到了李杜的名字,邓书记对李杜这个名字很眼熟,在得知名单中的李杜就是当年的爱国将领李杜后,马上让西南公安部的情报处长于炳然专程赶到关押李杜的石板坡监狱,将老先生接回家中,并赔礼道歉。
随后,李杜就被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于1956年去世,享年76岁。
川军当年属于国民革命军,即归国民党管。
川军,为民国期间四川军阀部队。清末,清政府编练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四川军阀长期混战,自辛亥革命后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共约470余次。
抗战爆发后,四川军人更是群情激愤,纷纷请缨杀敌。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川军第41军军长孙震在重庆表态,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
1937年7月16日,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陈执功等23名学员联名请缨参战。“学员等身为军人,痛亡国之无日,欲请缨而无路,今以最大之决心,宁愿为收复失地之抗战而惨死,不愿为带兵升官之军人而幸生”。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正式命令川军出川,参加抗战。
扩展资料:
川军三路东征,浴血沙场。
从1937年9月开始,川军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第一路由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率领(辖第41军,军长孙震;45军,军长陈书农;47军,军长李家钰)从成都启程,徒步经川陕公路至宝鸡,然后沿陇海路东进,经潼关、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对日作战。
第二路由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率领(辖第21军,军长唐式遵;23军,军长潘文华;44军,军长王缵绪),这一路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启程,乘船沿长江东下,经武汉转道许昌、郑州,参加南京保卫战。
第三路由川军将领杨森率领第20军,从贵州出发,直接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这三路参战的川军共14个整编师,20余万人。此外,1938年春,川军将领范绍增在顾祝同的支持下,于重庆组建了第88军,开赴第三战区作为总预备队。再有独立第35旅,原系川军第20军杨森部的一个加强旅,后直属国民政府军政部,也奉命开赴前线。
60年前的四川,交通极端落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军开赴前线,困难重重。当时虽有长江通道和川陕公路,但车辆船只极少,川军出川多靠步行,长途跋涉数千里。
川军装备十分简陋,每个士兵仅有粗布单衣2件,绑腿1双,单被1条,单席1张,草鞋2双,斗笠1顶。所用步枪80%系川造,质量差。每个战士配备子弹三五十发,手榴弹二枚、大刀一把,一个团仅有几挺机枪。尽管武器装备较差,
但川军在各次会战中,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特别是广大士兵,更是满怀民族义愤,冲锋陷阵,前仆后继,报效祖国。川军第20军和第26师参加淞沪会战时,在一片平原地带,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川军远道而来,仓促参战,几乎连像样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抵挡敌进攻。
日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大炮和军舰,攻击的炮火来自地面、空中和海上,守卫阵地的川军官兵常常整连整营地被敌人的炮火毁灭。
第41军、第45军将士,身穿单衣,赤足草履,一直从成都步行2000多里,奔赴山西战场。11月的山西,已是北国冰封,寒风刺骨,将士们全身冰凉,手持一杆老式川造步枪,腰系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战况十分惨烈。
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第41军代军长王铭章,奉命率部死守滕县,阻击敌军。日寇采取空军、炮兵、坦克部队和步兵联合作战的战术,轮番进攻,川军拼命死守,王铭章等3000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由于川军死守滕县三个昼夜,终于挫败了日寇增援台儿庄的企图,使友军能顺利完成对台儿庄的包围。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与友军一道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击毁坦克30余辆,缴获步枪1万余支,机枪数百挺。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之后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川军
人民网—川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
有名的主要就是以下几位了
陈明仁
陈明仁(1903—1974),湖南醴陵人,黄埔第一期学生,中国著名将领、军事家,无论是北伐东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皆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国民党军队中南征北战25年,官至兵团司令,被授衔中将,曾获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10月,应白崇禧之请赴武汉就职“华中剿总副司令”,1949年初以第1兵团司令官身份率29军、71军到湖南编训,并接管长沙警备司令部,下辖15万官兵。1949年8月4日,他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发出起义通电,毅然和平起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称赞。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程潜
程潜(1882.3.31-1968.4.5),字颂云,汉族,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董其武
董其武(1899---1989),解放军高级将领。1919年从军,参加北伐战争。从1928年起,在国民党傅作义部历任参谋、团长、旅长。1933年,参加著名的长城抗战,抗击日本侵略者。1936年,参与组织指挥绥远抗战,获百灵庙大捷。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起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
陶峙岳
陶峙岳(1892-1988)又名陶纪常、陶锄,号岷毓,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早期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战士、著名爱国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杜聿明
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1961年3月,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病逝于北京
黄维
1983年,他出席了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
1989年3月20日,黄维在参加两会期间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85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3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班琳丽:秋风渡|中原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