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不想做皇帝?当然想。说实在的,不想做皇帝的人也实在不多吧。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最晚在迎献帝都许时就开始有蓝图了,官渡之后开始提上日程,建安十五年之后进入具体操作。但是孙权写信劝他称帝,他并没有这么做。一旦称帝之后,天下必群起而攻之,曾写信劝他称帝的孙权也有了进攻他的充足理由。而当时的称帝的时机并不成熟。
赤壁在军事上对曹操集团是一个重大打击,但是从政治上看,其实是一个转机。可以说,从赤壁后,曹操集团就不再把统一天下作为真正的目标,如果此前这个集团的行为还可以纳入“恢复汉室”的轨道中,那么此后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着“代汉”这个中心来进行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魏王,这个王,已经相当于当时的周王了。到了这一步,帝位可以说已在掌心中了。
曹操封公建国对曹魏代汉事业是关键性的一步,曹操没有封公前,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者,但是要称帝进而家天下其地位还是脆弱的:汉室本身早就虚弱无力了,能够阻止曹操向帝位迈进的,主要是和曹操同事的各路士族豪门不愿意一个新的强势皇帝凌驾于他们之上。而这些士族豪门,从理论上只是曹操的同僚,并不是曹操的臣子,君臣关系未定。
但是曹操封公建国之后就不同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建立属于自己的臣子班底了。魏国的臣属阵容强大,就等于直属于曹操的实力更强大了,因为这些士族豪门的重臣们都已经和曹操定了君臣名分,身上打上了曹氏的烙印。如果曹氏失去权力,他们这些曹氏的臣子,也必然是前途无亮了。而他们联合起来就代表着北方大部分的资源和人才!
如果曹操长寿,那随着他对整个魏国的整合一步步完成,代汉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用公司做比方,曹操这时已经不是局限于强化自己汉帝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权力,而是新成立了魏帝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曹操最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这就是历史的力量,不由一两个天才而改变。所以,曹操不称帝,及时刹车,就是对“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精神的本色践行。
曹操深知,汉朝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汉室的正统地位为人们所生深深信服,倘若他随意造反,必然受到天下人的指责和唾骂,可能会让他这辈子的付出都付诸东流,成为千古罪人。而这一切,是曹操所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另一个原因在于,曹操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他只不过统一了中国北方,但是却无法击败刘备和孙权。如此一来的话,倘若他随意称帝,那么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甚至让敌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这样的局面是不利的。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做事情会考虑周全,他知道自己的权力早已经超过了皇帝,即使没有皇帝的名号,天下终究还是归他管的。同时曹操也深知,即使自己没有称帝,他的后代也会称帝,如此一来天下依旧是曹家的,又为何要着急呢?因此,对利害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曹操发现自己不称帝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便没有了改变的想法了。
主要成就
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心机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称为一代枭雄,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他称帝了,就证明他是真的乱臣贼子,是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坏人,曹操那么聪明,他可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曹操不选择称帝,是因为他称不称帝都一样,反正他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和吃穿用度都和皇帝没什么两样。所以他不愿意称帝。
其次,天下大势还没有定,各路诸侯割据,百姓还不稳定。在这个时候称帝,只会更加添乱,同时给了那些诸侯一个联合起来讨伐自己的理由,所以他没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是一个诗人,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理想和抱负也不仅仅局限于称帝。虽然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他却努力克制了称帝这个欲望。他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天下也没有乱成一锅粥。如果没有曹操这个人,那么天下也许早就变成一片焦土了,可能天下百姓会更加贫穷。
但是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被世人称为奸贼,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在那个追名逐利的年代,人人都是为自己而战,曹操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对于国家百姓也确实做了一些实事。所以他对于一个时代来说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单单拿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来说,也是很大的。
第一个劝曹操称帝的人是孙权吴国的孙权杀了蜀国的将军关羽后,非常担心刘备会借机出兵报复。于是,孙权想出了一个计谋:他要向曹操俯首称臣。并且立即派使者送去了一封劝曹操称帝的书信。
这时,司马懿也抓住机会,立即劝说曹操称帝。
(孙权)
陈群说:?汉室自安帝以来,到现在国运已经衰弱了。魏王您德高望重,百姓仰望,故孙权远在东吴也向您称臣、劝您称帝呢!此乃天人之应,异气同声。魏王您应早登大魏皇帝,而即正统,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曹操笑着说:?我做了30多年的汉臣。虽然我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现在已经是魏王了,我怎么还敢奢求别的呢??
古代劝进的方式,都是属下劝好几次,权臣非得推辞好几次。不能一下子就答应的。因为这样才能看出这位大权臣并非有意篡夺王位。
曹操年纪很大了,想让他的儿子当皇帝。曹操只想做?周文王?(推翻商朝的周文王没有称君王,让自己儿子周武王做了开国君主)。曹操越是拒绝称帝,大臣们越是想说服他。曹操的心腹之一夏侯惇也加入了这个劝进队伍,他说:
"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除万害为百姓所归者,即生民之主也。今王上从戎三十余年,功业卓著,天下投归,理应顺民应天,复何疑哉?"
曹操见群臣都来劝自己称帝,连忙挥挥手,拦住他们,说:
?别说了。如果我有天命,我就做个周文王。?
(曹操)
曹操的话意思很清楚。他想当皇帝,但是自己不会称帝,将称帝的伟业留给自己的儿子。司马懿明白了曹操的这一举动,但他还是没能想明白,像曹操这种枭雄,为何甘愿采取如此柔软缓和的做法?
有多少人为了最终登顶,没有条件去创造条件去称帝?(例如袁术)。是什么让曹操拥有如此绝情的自制力,以至于拒绝了拥有一切、近在咫尺的终极诱惑?
曹操的这句话?如果我有天命,我就做周文王?,已经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了20多年。起初司马懿听到曹操说这句话时,也是根本听不懂,只有当司马懿处于同样的处境时,他才终于意识到曹操心中的难处。
曹操,为什么不想称帝?在我看来,曹操之所以没有称帝,最大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毕竟是汉人,不能忍受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例如,袁术称帝后,别人都说他是个大逆臣,结果袁术没有一个好下场。你认为曹操没有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十分想称帝。只是他是真不敢。
这一点新三国里其实表现的比较多。三国志中也有提及。只是写的太深。一般很难看出。
比如曹操带群臣狩猎,羞辱汉献帝。气的荀彧脸色发白。
再后来曹植御道奔马。荀彧以命相抗。还有打败袁绍后搜出的官员与袁绍的书信往来。
都让曹操知道不能草率称帝。上一个草率称帝的袁术死的多惨。
而且也是曹操病逝的太突然,很多布局都还没有走完就先死了。也没来得及。
之后为何选了曹丕做继承人,他知道曹丕善隐忍,时机不到不会出手,他更爱的曹植却比较张狂。在他没有十足的把握下贸然称帝会引起朝堂震动吴蜀联军在联结杀来魏国休矣。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38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圣人忘记了今天结婚,跑去找道士嗨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