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北京烤鸭为何来自南京

飞碟说 2023-09-22 11:02:18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47-北京烤鸭从哪来

作者:那日苏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说到中国最知名的鸭子, 北京烤鸭必然拔得头筹。作为自宫廷流到民间的经典菜式,烤鸭如今已经成为了京城美食的代表作品。

北京人对鸭子的热爱在整个北方来说都是独一份的。毕竟鸭子是水禽,相比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北方人并不将鸭子视为最主要的家禽。

人们心目中吃鸭花活最多的还是以 南京为代表的 江淮一带,正所谓“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

南京“筑地养鸭”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图片:panther / 图虫创意)

南京人对做鸭的自信由来已久,而 北京烤鸭的故事,也得从金陵城开始说起。

从绿头鸭到大白鸭

在被人类驯养之前,鸭属动物都是具有迁徙习性的水鸟,相对干旱的北方并不是它们的传统栖息地,水泽遍布的 长江中下游平原才是鸭子的主要活动区域。

因此鸭子等水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长江两岸先民的食物来源之一,先秦文献《诗经》、《楚辞》之中都有猎捕水禽的记载。

与生俱来的戏水天赋

(图片:图虫创意)▼

至今江淮地区的中心 南京仍是吃鸭的主力地区, 盐水鸭、鸭血粉丝汤、南京板鸭、鸭油烧饼都是这座六朝古都的名菜。

某外卖平台曾经公布过南京的消费数据,南京人 一周就点了7万只鸭子。

金陵名菜盐水鸭

最能体现鸭子本味的一个做法

(图片:新能源 /图虫创意)

所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江淮河网孕育出众多的水禽才让江浙沪居民对鸭子有了独特的偏爱。

而北京人爱吃的鸭子,正和这些江淮鸭有着微妙的历史联系。

鸭子:就很慌张...

(图片:解忧顺风耳 /图虫创意)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北京烤鸭所用的鸭子和南京人吃的鸭子在品种上有着 显着区别

相比于南方的水鸭子,北京鸭可以称之为是 鸭中巨无霸,羽毛纯白,体型硕大丰满,胸部十分突出。

一只成年的北京鸭体重可以达到 3kg以上,是常见于南方的绍兴鸭、绿头鸭、莆田黑鸭体型的 2-3倍左右。

北京鸭是专一育肥的肉用鸭品种

白白胖胖,更适合做北京烤鸭

鸭子:我谢谢你?

(图片:图虫创意)

举例来说, 绿头鸭主要栖息于水生植物丰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泽等水域中,体型小巧适合在芦苇中穿梭,家养绿头鸭在放归野外后几代就能演化回野生状态.

而北京鸭则体型过于臃肿以致于 失去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而且已经适应了长期脱离水的生活。

绿头鸭是家鸭的祖先

会在秋季和春季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图片:图虫创意)

不过在 肉鸭的世界中,北京鸭还不算是最重的,成年 高邮鸭的体重就超过北京鸭。但北京鸭的赢在 出栏时间,一般在 40天左右就能到达成体,比高邮鸭快了约3倍。

北京周边本不产鸭子,北京鸭是被人工选育出来的品种,选育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尽快长出更多的肉供食客消费。而它们的祖先,全都来自于 江淮水乡

鸭固有一死,或死在南京

或死在北京

(图片:Matt / 图虫创意)

北京鸭的代表—— 白羽鸭,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为宋朝,出生于安徽亳州张耒的诗作《双白鸭》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考虑到诗人自身的生活轨迹,以及两宋时期偏安王朝始终未能统治燕云十六州,北京鸭来自于南方的事实就不言而喻。

北京鸭是由南方特有的小白鸭培育而来

更符合北方的饮食需求

(图片:图虫创意)

据品种志记载,北京出现白羽鸭的时间大约在距今500年左右。也几乎是在这个时间段,北京米市胡同有了京城第一家烤鸭店。

那是 永乐14年(公元1416年),一个对北京来说很特别的年份。

跟着永乐帝迁徙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明朝是少有的自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大一统王朝。 南京,被开局一个碗的皖北皇帝 朱元璋选为了明王朝的第一座都城。

但这里却不是大明唯一的选择。

南京明故宫遗址(图片:图虫创意)

由于南京城部分是填湖而建,到了洪武后期 地面下沉至北低南高的局面,不仅破坏了风水,而且造成了市民生活、首都防卫的很多不便。

朱元璋曾经派人考察过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做准备,只是最后因政务繁杂而作罢。

靖难之役后,迁都任务交到了朱棣手中。

也许是因为久居塞上不适应南方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南京周围太子旧势力过多,又或许是觉得北元未除应当天子守国门,总之他选择了率领百官北征,回到他的燕赵龙兴之地 北平府。

北京原为朱棣的封地

永乐四年

明成祖下诏以南京故宫为蓝本

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图片:印像TC / 图虫创意)

这个计划从他登基的第一年就开始逐步实施了。

永乐元年,朱棣 改北平府为顺天府,设为陪都。

到永乐14年运河疏浚完成,皇帝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循着运河水道向新都城进发。

皇帝走了

但吃鸭的习惯却在南京保留了下来

(图片:韩华视界/ 图虫创意)

京师人口骤然增加,经济水平达到了空前繁荣。

当时北京的人口构成除了山东河北一带充实京城的军户,最多的就是来自于 南京的官吏百姓

这些说着江淮官话的人尽管跟着永乐帝到了北方,却依然难以改变自己在家乡的生活习惯,比如对 鸭子的嗜好

据说当时从南京迁到北京的众人中有一位王姓商人,瞄准商机在南城兵马司附近开了京城第一家烧鸭作坊,店名为 “金陵片皮鸭”。因为店铺位置好,方便宜人,所以路人称 “便宜坊”

现在的便宜坊名字就和这老便宜坊有关系,所以一定要念 “biàn yí fāng”而不是“pián yí fǎng”。

便宜坊始建于永乐十四年

是北京烤鸭的鼻祖

(图片:deposit / 图虫创意)

当时的吃客把片皮鸭又称为 南炉鸭,意思是从南方传入的炉火烤鸭。

“金陵”、“南炉”都证实了北京烤鸭祖上的南京血脉。由此可见,一场轰轰烈烈的迁都对北京文化的塑造影响是巨大的.

北京烤鸭从品种到技法都在这一传统的北方王城生根落地,并在之后的数百年里不断演化成京菜之中最负盛名的佳肴。

最能代表北京菜的就是北京烤鸭了

(图片:makingultimate / 图虫创意)

烤鸭北上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 北方色彩

比如 南鸭北渡鲁菜进京大约是同时出现的,而且京城几代烤鸭大厨都来自于山东荣成,因此北京烤鸭的吃法有着很多鲁菜的元素, 葱丝的使用和 荷叶形面饼都是源自鲁菜的特色。

鸭饼卷上葱丝黄瓜丝和肥嫩的鸭肉之后

和煎饼卷大葱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deposit / 图虫创意)

挂炉式的烤制方法则更多的可能借鉴了 北方少数民族整羊烧烤的烹饪方式。

这种烤法不适用于大多数种类的南方鸭子,因为水鸭子皮肉太薄、体脂率低,不好掌握火候。

但对于填鸭饲养的北京肥鸭来说, 挂炉的做法才能激发它们皮肉间的香气,吃起来刚刚好。

挂炉烤完的鸭子皮肉分离

皮沾上绵白糖,肉沾上甜面酱

各自发挥着特长俘虏着食客的舌头

(图片:Stripped_Pixel /图虫创意)

进京赶烤

时至今日,外地人到北京一定要吃一次北京烤鸭,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当代地方人士到首都朝觐时一种庄敬的 仪式感

当然,烤鸭本身的滋味并没有愧对这一期待。

既有美名,又是美味

(图片:斯太尔 / 图虫创意)

北京烤鸭原有三种做法 ,即 焖炉法、挂炉法叉烧法

叉烧是最传统的做法,是用三尖的叉子在火上翻烤,过程中厨师要用手操纵着铁叉不停转动。这种烤制方式似乎来自于北方民族的烧烤传统,北魏壁画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手法。

然而 叉烧法既费力气又不能保证滋味,最终逐渐销声匿迹。今日餐桌上的烤鸭大多数是由焖炉法和挂炉法两大做法烹制而成。

焖炉顾名思义,是把收拾好的鸭子放入火炉之中关上炉门焖制。焖炉烤制的鸭子水分被锁在皮肉之间,滋味突出一个鲜嫩滑口, 鸭皮附着与鸭肉之上,酥软多汁入口即化。

焖炉烤法没有明火,凭炉墙热力烘烤

烤出来的鸭子皮肉不分,但肉质更细嫩

焖炉烤鸭的代表仍是便宜坊

(图片:不拍街拍故事 / 图虫创意)

而挂炉则没有炉门, 上方为半圆形方便鸭子的挑动。挂炉烤制的过程是先烤鸭背,再烤鸭胸,最后把整只鸭子挑起 “撩裆”

挂炉法对燃料要求较高,一般为 果木,最上品的是枣木,据说烧起来散发的烟味仍有淡淡的青枣香。

挂炉法烤出的鸭子湿气祛得彻底,油脂被火焰烤到表皮之外, 让鸭皮更加酥脆,在口中咀嚼时香气冲鼻,吞下去也留香满口。

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挂炉法

有坚持果木烤制的,也有运用现代科技电烤炉的

(图片:图虫创意)

肥鸭经过数小时的焖挂烤制早已 外脆里嫩,出炉之后刀功精湛的厨子需要迅速片下鸭肉装盘。

一只北京大白鸭约莫四斤重,按照烤鸭这一行当最古老的规矩,片出的鸭肉数目达到 108片为最佳。

这个数目能保证每一片都薄而不碎,烤至酥脆的皮与滑嫩的鸭肉丝丝相连。

每一位片鸭师傅都经过长年训练

手法娴熟为顾客片下适合卷饼吃的鸭肉

剩下的鸭架就是油炸或者是做鸭汤了

(图片:网络)

烤鸭最主流的搭配还是 甜面酱荷叶饼。就是这三种简单的元素,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吃法。

片好的烤鸭端上餐桌,一些心急的男士会用筷子夹起片好的鸭肉,在酱料碗上扫荡一番后均匀地涂抹在面饼上,放上两根葱丝就卷成团状塞进嘴里。

吃的是面饼在受到口腔挤压后一瞬间酱汁泄露, 酱料的甜、葱丝的辣和鸭肉的香在味蕾上一齐绽放的奇妙反应,这是 豪放派

眼前的美味令人迫不及待

(图片:图虫创意)

另一种吃法则精致得多,摊开荷叶饼之后调上一抹 甜面酱,如纤细的毛笔尖沾满墨汁书画于宣纸上写意。然后用一两片鸭肉盖在酱料上,佐以黄瓜条、胡萝卜丝,红绿搭配煞是好看。

之后 荷叶饼被卷成长条状,方便小口啜食, 在底部把面饼翻折上去,只留上边的小口保证酱汁不漏,这是 婉约派

无论哪种吃法,都能体会到酥脆的鸭皮细嫩的鸭肉

混合着酱汁和解腻的黄瓜葱丝带给味蕾的攻击

(图片:马小洒 / 图虫创意)

不管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能看到的都是 缘起江淮的食鸭文化在北京的兴起壮大。

南方的绿头鸭北京的大白鸭,从南京应天府到北京顺天府,从金陵片皮鸭到北京烤鸭, 一个物种的演变、一个朝代的变革、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都在一桌烤鸭上得以体现。

图片: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养鸭考古札记》,沈晓昆、范梅华、戴网成、王永昌

《北京烤鸭“趣谈”》,李燕山

《中国名产篇之一 北京烤鸭》,王盼盼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点个在看,一起吃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5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