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的“五胡”中便有羌。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就是羌族建立的政权。早在唐代末期的时候,党项族人就开始建立了一些割据势力。以党项族人拓跋思恭为首领的割据势力逐渐兼并了周边的一些部落,占据了夏州(具体在今天的陕西一代),自称刺史,名义上服从唐朝中央,实则割据一方。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受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并被赐姓为李。之后便世代相袭。其后,党项人一直占据着夏州。到李德明(981年—1032年)时期,他实行“依辽和宋”政策,在夹缝中逐渐强大。辽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而宋仁宗也封其为夏国王。
李德明死后,他儿子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大夏因在宋朝的西边,故宋人称之为“西夏”。1227年,西夏最后一个皇帝投降蒙古,西夏灭亡。前后历经了190年,产生10位皇帝。
享年和在位时间具体如下
李元昊,享年46岁,在位11年。
李谅祚,享年21岁,在位19年。
李秉常,享年27岁,在位20年。
李乾顺,享年57岁,在位54年。
李仁孝,享年70岁,在位54年。
李纯佑,享年30岁,在位14年。
李安全,享年42岁,在位6年。
李遵顼,享年64岁,在位13年。
李德旺,享年46岁,在位4年。
李睍,生卒年不详,在位2年。
西夏的这10位皇帝,除了最后一位生卒年不详之外,9位皇帝平均年龄44.8岁。比辽、金、两宋、唐代都低。西夏皇帝寿命最长的李仁孝享年70岁,在古代皇帝中算是高寿了。其次是李遵顼享年64岁。其余的都不足60岁。
西夏皇帝虽然平均年龄不是最长的,但是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和之前皇帝超过3个的朝代相比却是最长的。如果将最后这位末代皇帝算在内,西夏10位皇帝的平均年龄达到了19.7年,如果不算最后这位生卒年不详的皇帝,那么9位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长达21.7年。实属罕见。在西夏之后500年,清朝皇帝平均在位时间才超过他。
皇帝享年短但在位时间长,这是西夏的独特之处。竟然有两位皇帝的在位时间达到54年,而其中的李乾顺却只活了57岁,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皇位上度过。不知道这样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滋味。
但李乾顺并非孤例,他的两位前辈也是如此:李谅祚活了21岁,在位时间长达19年;李秉常享年27岁,在位时间长达20年。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不多见。
来源:冯玄一 历史控
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扩展资料:
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前十的皇帝:
一、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在位时除鳌拜、平三藩、 *** 、驱逐沙俄、西征漠北,开创了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一位文治武功的皇帝。
二、清乾隆皇帝:在位60年。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汉武帝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四、西夏仁宗李仁孝:在位54年。
西夏第五位皇帝,即位时年十六岁, 在位期间结好金国;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在他在位期间,西夏达到了盛世。
五、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53年。
西夏第四位皇帝,他三岁继位,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西夏国力逐渐强盛。
六、梁武帝萧衍:在位47年。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
七、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49年。
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
加强 *** 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
使契丹达鼎盛。
对外实行联合党项抗击宋朝之策,向周邻扩张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
八、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0岁时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国家运转几乎停摆。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华,例如利玛窦就觐见过万历帝,开始西学东渐, 整个社会也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个性解放的精神。
九、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46年。
耶律洪基在位四十六年,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
但他好汉文化,多作诗赋,有《清宁集》今佚。
十、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
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嬴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
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
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
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