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金缕衣能和少年时光相提并论,足见其重要性,这金缕衣并非只会出现在一些小说作品或者古代诗词中的物品,而是真实存在过的东西。
所谓的金缕衣是指以玉片为衣,以金丝为线串联而成,价格昂贵而且是身份的象征的衣物,多见于陪葬品。在汉朝时时只有皇亲国戚和一些地位很高的大臣才能在陵墓中放置金缕衣,到了三国时管理更加严格,魏帝曹丕直接下令禁止用金缕衣作为陪葬。
为啥禁止?因为这金缕玉衣太珍贵了,用来陪葬只是劳民伤财。金缕玉衣这么珍贵,盗墓贼自然也知道,不过由于其太过珍贵,向来都是作为国宝存在的,今天要讲的这事比较奇特,盗墓贼挖了墓,却特地留下了金缕衣。
1994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被发现,等考古人员进入墓中时才发现整个陵墓早已有人光顾,陪葬品所剩无几,连楚王的骸骨都被人拖了出来,身上的金缕衣也只剩玉片,破碎不堪便知是人工强行拆取,那么这些无利不图的盗墓贼为何只抽取上面的金丝,不顺手带走数量庞大且品质极优的玉石?原因有四。
一是当时的玉石还是个稀罕物,民间很少有人见过,就连上流社会都极少流动,一般也就皇室和位高权重的大臣可能会使用,盗墓贼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青白色的物件到底是什么,自然不会大费周章的带走。
其次即便有盗墓贼能认出这是玉石,也根本不敢带出去,正所谓''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玉是皇家专属物品,皇室之人相信玉能让尸身历经千年而不腐败,那时的玉都是从遥远的西域运送而来,数量稀少,每一块玉石都有专人登记在册以供查询,市面上突然出现一块玉石必定会引人注目,出手难度、风险都太大,而且典当铺的老板可能都不认识玉石。
三是当时玉石加工严格,一片玉石从出土到检验,在送到中原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工匠们拿到玉石后先要将其分割成小玉片,然后打磨抛光,再穿上金线,步骤繁琐,要求高,每片玉石在形状、厚度、高度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少部分顶级工匠才具备这种才能。
金缕衣的玉片都非常薄,按照当时的技术很难进行二次加工,盗墓贼拿到是什么样,倒卖的时候也还是那个样子,根本没办法改变形状,这种一拿出来便会被人发现,放在家中也容易招来祸端,还是不拿为好。
而且古代迷信思想盛行,盗墓本就有违天道伦理,很少会有人敢冒犯上天的旨意行事,而且从某些方面说金缕衣本质是一种裹尸布,是污秽之物,死人所带之玉聚集着阴气,拿了脏手,甚至还会招来霉运,得不偿失。
况且墓主的陪葬物中都能有金缕衣,身份自然相当高贵,墓中值钱的东西绝对不少,青铜器、黄金、白银肯定数不胜数,自己肯定优先是拿这些值钱又容易变卖的东西,何必去纠结一些玉片,烫手山芋还是不碰为好。
对于冒着生命危险去别人陵墓的盗墓贼来说,如何在保全性命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像玉这种不好转卖的东西基本都不会碰,费尽心思拿了出来却没办法变成钱,而且在盗墓一行也有自己的行规,有的东西是万万不能碰,这金缕衣上的玉片便是其中一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