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几个人死得非常可惜,而且他们的死都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天下大局,如果他们不是早逝的话,三国的局面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说历史不能重来,但是可以想一想如果他们没有过早离世的话,会对当时天下局势有什么影响?
第一位 郭嘉
郭嘉死于曹操西征乌恒的时候,因为重病不能随行,等曹操大胜回来郭嘉已经不在了。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也就是说曹操周围,郭嘉在决策上的影响力相当之大,这一点其他几位谋士都不能和他相比。
可以预见的是,有郭嘉在曹操身边,先不说赤壁之战是否会延迟爆发,单说周瑜群英会再怎么精彩,那样破绽百出的反间计肯定会被郭嘉一眼识破;二则,庞统的连环计(就是用铁链把大船连在一起)也不会成功,关于这点,程昱也提出过不同意见,不过曹操没采纳,试想郭嘉在的话,两大谋士一起反对,曹操肯定会慎重考虑;三则,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估计也成不了,黄盖白挨一顿板子。一句话,刘备水师大将蔡瑁等人不会死,大船不会连在一起,火烧赤壁这把火也烧不起来。这样的话,那胜负可就两说了,估计最后还是曹操胜算大,如此一来,曹操倒还真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所以曹操大败北遁后,才会越想越伤心,不由得老泪纵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大哭了郭嘉一番,曹操这话说的一点没错。
第二位 孙策
江东基业的开创者是孙坚,但奠基者却是小霸王孙策,孙策趁群雄逐鹿北方无暇顾及自己和江东之际,横扫江东,四方豪杰之士争相来投,这一点连曹操都看走了眼:他和刘备两人青梅煮酒时对孙策的评价是“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等到孙策平定江东击败黄祖的时候,曹操才恍然发现一个劲敌在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了起来,然而此时孙策大势已成,所以曹操一面在感叹“狮儿难与争锋也!”一面与孙策交好和孙策联姻以笼络孙策。
然而就在此时孙策却在一次围猎中意外的被刺杀,不久就不治而亡(孙策的死疑点重重,不过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而他死的时候正是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和弟弟孙权不同,甚至和他父亲孙坚也不同,孙策极具侵略性,以他的性子绝不会对官渡之战置身事外,他一定会参与其中,不管他最后参与哪一方,孙策都会是利益的获得者,无论曹操和袁绍谁胜谁负,孙策都能在其中分一杯羹,有了孙策搅局,北方的乱局就不会那么容易结束了。
即使官渡之战还是曹操获胜,但是他的后方有孙策在一旁虎视眈眈,曹操平定北方就不会那么轻松了,这是其一。其二,有孙策在,刘表应该还不是对手,在曹操腾出手南下荆州的时候,不说荆州全部至少有一部分应该已经落入孙策之手。可以预见的是,孙策不死,最难过的是刘备,他也根本没机会乱中谋利,得到荆南四郡进而夺取了益州三分天下。一句话,孙策在,天下是曹操和孙策的南北对峙,没刘备什么事。所以孙策一死,曹操和刘备都松了口气,估计都在偷着笑。
第三位 周瑜
周瑜是坚定的反曹反刘派,坚持不妥协,坚持以武力解决和曹操的争端,以武力解决和刘备的争端,最好是把刘备彻底赶出荆州。如果大都督周瑜还在,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但荆州北部包括南阳和南郡一部分依然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周瑜在曹仁手下没战到什么便宜而且一时也奈何不了曹仁,所以他的目光必然会盯住刘备手中的荆南四郡。
说实话,虽说是“既生瑜,何生亮”,但是刘备和孙权真的翻脸,当时的情况下,刘备估计还真不是主战派周瑜主导下的东吴对手,最可能的结局应该是这样:双方打打和和,最后荆南四郡大部分归属孙权,孙权支持刘备全力西进,但同时靠近西川的武陵或南郡其中的部分归属刘备,双方依然结盟,没有了荆州这个根本利益的冲突,孙刘两方关系也许会和谐很多。刘备也不用留下关羽和大军防守荆州,谋取了西川后可以全力和曹操争夺雍、凉和关中,也就不会有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败了。
第四位 庞统
庞统贪功冒进死于落凤坡,对刘备的打击一点也不亚于曹操失去郭嘉的打击。本来按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时的设想,是先夺取荆州再图西川,现在随着庞统的加盟,刘备的设想正一步步的实现,:荆州虽然只得到荆南四郡,但有诸葛亮和关羽赵云等人驻守稳如泰山,刘备自己带庞统和张飞,黄忠,魏延等大将夺取西川,随后刘备和诸葛亮两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天下有变时,两边可以同时策应。
可是庞统的死彻底打乱了这一战略布局,诸葛亮只能把防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他并不放心的关羽,带着赵云前去西川与刘备会合。后来的事情证明了诸葛亮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骄傲的关羽被东吴偷袭丢了荆州,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刘备兴兵伐吴却兵败夷陵,上庸的孟达惧怕之下投降了曹魏,使得蜀汉又失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据点。毫不夸张的说,对于大局而言,庞统的意外死亡是刘备衰败的开始。
刘备对庞统的死也是悲痛不已,一哭痛失肱骨之臣,二哭大业受阻。
第五位 法正
东吴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后,刘备兴兵大举伐吴,其实当时朝中反对出兵的占据了主流,诸葛亮,赵云等都明确反对,但刘备都没听进去,结果是先胜后败,夷陵之战陆逊一把大火烧了刘备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力和物力,损兵折将无数,使得蜀汉很久都没回复元气,刘备自己也气得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最后死去。
刘备时期,特别是法正归顺后,诸葛亮其实做得更多的是幕后工作,随同刘备在前线出谋划策更多的是法正,刘备能夺取汉中,法正更是功不可没。刘备对法正也是非常信任,虽然可能无法与郭嘉曹操之间关系相比,但对他的建议刘备大都能听得进去,所以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诸葛亮这是句大实话:在当时刘备满腔怒火的情况下,估计法正也不一定劝得住,但是正如诸葛亮所说,如果法正随同刘备一起的话,刘备应该不至于犯下连营百里,兵力分散的错误。伐吴之战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会输得那么惨,后面蜀汉也不至于步步维艰。
曾经以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志未尽的诸葛亮,是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人,虽然诸葛亮的死让我非常伤心,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志并非是蜀汉最好的归属,而诸葛亮累死于北伐,似乎就是一种天注定。曾经以为精通音乐、风流倜傥、 一身才华的周瑜,是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人,虽然周瑜的死确实让人伤心,而且年仅36岁就去世了,本想着在赤壁之战击败天下无敌、阻止不可一世的曹操统一天下的周瑜,在之后会有更大的作为时,周瑜因却病去世了,也许阻止曹操就是周瑜的宿命,当完成了宿命,周瑜也就在冥冥之中注定了自己的归属。
关羽关云长在三国之中,其实还有一个人,他的死让刘备心碎,不惜发动一场大战,让孙权如释重负,抢夺了梦寐以求的荆州,他的死让蜀汉倒退,让天下三分成为定局,他就是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关羽无疑是个英雄,论军事才能,他是蜀汉排名第一的武将,他是敌人眼中让人敬畏的猛将,他是三国唯二之一的万人敌,他更是中国历史上威震华夏的熊虎之将。都说三国演义是抑曹尊刘,但关羽却被三国演义严重矮化,原本三国妥妥的第一名将,却被三国演义弄个比吕布还不如,原本三国中最让人敬仰的战神,却被三国演义活生生地弄成了“关三刀”,事实上,关羽才是三国正史上的第一名将,什么吕布,典韦,赵云等人,遇到关羽,都得敬畏三分,而关羽的死,算得上三国最可惜的,同时也最让人伤心,因为关羽的死,影响实在太大了。
万人敌关羽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不是演义,这是正史上关羽斩杀颜良的真实记载,也是三国正史上为数不多的,阵斩敌军主将,割其首级,然后在敌兵将的众目睽睽之下从容离开,无人敢阻拦,这就是关羽的万人敌表现。你在三国正史上,再也找不出等同于关羽斩颜良的战绩,这不是演义,这是历史,是真实存在的,这不是偷袭,也不是单挑,就是在战场斩杀了敌将,如果你能感受一下三国战争,就会明白这是多么不容易。但是,这还不是关羽的巅峰,而是关羽的开始,关羽的巅峰之战是一场被称为威震华夏的襄樊之战,而关羽本人就是死在了这一战中,从巅峰到身死,关羽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却让人无限感到可惜、伤心,伤心的不仅仅是关羽的身死,更是蜀汉的前途从此陷入了阴暗。
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襄樊之战是一场虎头蛇尾准备不足的战役,关羽以蜀汉荆州三郡之兵力、人力、物力、财力挑战曹魏整个中原战区,对方力量对比之悬殊,关羽前期功绩之巨大,后期失败之悲惨,都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导致了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很多人不喜欢关羽的傲,看不起人,目中无人,既看不起同僚,比如关羽说马超何许人也,又看不起君主,比如关羽拒绝了孙权为儿子的求婚,关羽就是这样傲,都说骄傲的人是有资本的,关羽也是如此,谁叫人家是万人敌,熊虎之将呢?不信?你问问郭嘉、程昱、周瑜就知道了。
三国第一猛将关羽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起初,因为擒于禁,斩庞德,围襄樊,败曹仁而威震华夏,威震华夏四个字的份量不亚于项羽当年巨鹿之战的功绩,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核心区,因为关羽一支偏军的北伐,导致曹魏三万精锐中央军不战而降,导致曹魏左将军于禁投降,立义将军庞德被斩,征南将军曹仁像个孩子似的躲在城池中不敢应战,而曹魏整个中原地区上至高官,下至百姓,都因为关羽北伐襄樊之战产生蠢蠢欲动的各种叛乱行为,而关羽是曹操一切乱象的源头。除了赤壁之战,曹操从起兵到现在何时有过如此之大的失败,3万精锐中央军啊,连同两员中枢大将被俘杀,这不是个小数目,你在整个三国,再也找不出有如此分量的战役了,而且因为关羽一支偏军的北伐,能让两大强国孙权与曹操联合起来,对付一个最为弱小的关羽以及关羽背后的蜀汉势力,难道曹操就打不败关羽呢?还需要向孙权求和?
关羽刮骨疗毒曹操并非打不败关羽,只是战争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一直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关羽之死之所以如此让人可惜,如此让人伤心,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关羽这一场冒进的战役,把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砸得粉碎,蜀汉政权从此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荆州这个战略要地被那个背后偷袭盟友的孙权夺取了,因为一个人,一支偏军的失败,而导致整个政权陷入孤立绝望的情绪,从此失去了天下,这在三国是绝无仅有的。如果关羽见好就收,退兵襄阳,只占据汉水以南,与曹魏隔江对峙,那对蜀汉来说也是一场重大胜利,如果关羽拿下了襄樊,就能打开进入华夏腹地中原的战略通道,就能威胁曹操的核心区--许昌和洛阳,那曹操迁都必然就会实现,如果关羽不发动襄樊之战,那么三国的局势将会更加精彩,蜀汉就会有打败曹魏统一天下的那一天。
关羽之死然而无数个如果,也挽不回关羽逝去的生命,也无法拯救蜀汉摇摇欲坠的政权,这一切的缘由都出自关羽的身死,可以用一句非常简短的话来形容关羽的身死。关羽死,蜀汉衰。即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也无法挽救蜀汉的命运,即使诸葛亮五次北伐,也无法拯救蜀汉的国运,所以,三国之中,死的最可惜的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关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