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惊蛰节气,原来是人生的三种大修行!

三官庙 2023-11-02 18:02:15

惊蛰
传统二十四节气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位于雨水和春分之间,属于仲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雨水之后,雷声渐起,蛰伏的昆虫在冬眠中惊醒,开始爬出地面。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百虫惊醒,万物生长,到处都是一处春光融融的景象。
1、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粲然而花华。

2、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

3、三候,鹰化为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仲春时节,春和景明,气象万千。春风更加温暖和煦,桃花红,梨花白,黄鹂鸣,燕飞来,鸟语花香,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田野里日渐丰满的小河边,风姿绰约的垂柳打扮成待嫁的新娘,羞答答地站在那里,心事在初春的枝头优雅生长,每一个绿色的眉眼中,绽开的都是满满的笑意。
在这万物繁衍生长的时节,曾经喜欢捕杀的大鹰,感受生育之阳气,也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古人传说,惊蛰过后,大鹰就会发现自己的嘴变得柔软无力,利爪也变得纤细柔弱,失去了捕杀的念头,变成了准备预报播种的布谷鸟,默默等待着用叫声呼唤人们耕种。


惊蛰节气习俗

1、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2、惊蛰祭白虎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3、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
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4、惊蛰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惊蛰民间习俗,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5、惊蛰蒙皮鼓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6、客家人炒虫
惊蛰日驱虫、除虫、吃虫的习俗,起源非常古老,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与客家“炒虫”类似的传统。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
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梨、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惊蛰节气养生《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1、情志宜舒宜畅
惊蛰是卯月的开始,也是肝气舒发的季节,中医认为,肝属木,其气应春,养生以养肝为主。
中医认为,木曰曲直,宜舒宜畅,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养肝要重视精神调养;应保持愉悦的心情,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
养生活动可以在晴朗的天气外出郊游踏春,登高远眺,可以在安静的室内听听舒缓的音乐,保持情绪的舒畅。

2、运动舒缓和畅
肝体阴以用阳,其气主升、主动,故运动应以舒缓和畅为主,宜在户外进行一些尽可能伸展肢体、活动筋骨,又不至于大汗淋漓、消耗能量过大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1、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懒腰。
2、春季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3、惊蛰最佳运动:放风筝。

3、起居早睡早起
近期可能有人会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应早睡早起,经常舒展四肢,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唿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保护肝脏的同时同时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起床后不妨做套醒脑操:
第一步,搓脸。两手搓热后,将面部擦热。手指并拢,两手并排,罩于面部,似接非接,手不触面,上下抚动一遍为一次,共做六次。此法能调节精神、除皱斑、提脸色。
第二步,按风府穴。先是用手梳头,用指腹抓揉头皮各部位后,两手并排,十指分开,从前发际到后发际梳头,再将两手指压风府穴三下为一次;共做六次。此法能让脑子清醒,还能平衡血压。
第三步,擦额头。弯曲两手食指,以食指中节并贴于额部用柔力向两边分摩至太阳穴后,揉太阳穴,顺揉三圈,逆揉三圈为一次,共做三次,此法可以除脑晕,防感冒。
第四步,转眼珠。双眼微闭,然后眼球顺向旋转六圈,逆向旋转六圈后,两手用大鱼际旋转按摩两眼眶,先逆后顺各转六圈。此法能保肝气,明目,补肾,让人精神好。
第五步,摩鼻翼。两手拇指指侧相擦至热后,上下摩擦两侧鼻翼至热,再用食指点按迎香穴至热。此法能宣肺气,止咳嗽,除身热,防感冒。
第六步,点承浆穴。两手食指分别从两耳廓下部起,沿S形路线转摩至外耳道后,将外耳道短暂堵塞,突然拔出为一次,重复做六次后,再用左手(女性用右手)食指点按承浆穴至热。
由于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引发疾病,因此应开窗勤通风。

4、饮食宜清淡

肝为刚脏,养肝以柔,饮食宜清淡为主,佐以健脾胃的食物,宜适当吃些与春季气候相适应的食物,如葱、香菜等这类温而发散,对人体有益的食物,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饮食养生还可适当的进食春笋、芹菜、枸杞、山药、红豆、鲫鱼、桑葚等,如桑葚陈皮茶、红枣山药粥等。

养生茶推荐:玫瑰养颜茶
功效:理气解郁,健脾柔肝,美容养颜。
组成:玫瑰花3g、枸杞子6g、菊花2g、陈皮2克。
做法:把以上药材放入锅内,加清水1200ml左右,浸泡一会后武火煮沸3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普遍人群均适宜。


惊蛰,升阳理气好时机

惊蛰是阳气上升的时节,所以要抓紧这个时间激发体内的阳气。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健旺,则正气固表,外邪不能入侵。
1、生发阳气:敲打胆经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意思是,胆主清利疏泄,是一身阳气的运转枢纽。
肝胆相表里,胆主生发,所以早上起来,先敲打胆经5分钟,能促进肝胆经的畅达机能,起到通达阳气、健身健体的目的。
敲胆经要点:手握空拳,从髋关节开始,沿着大腿外侧正中一直拍打,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腿部有发热感。
2、疏通气血:十指梳头
进入春天,很多人经常感到困乏,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春困主要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
而头为诸阳之会,多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头晕、头痛、乏力、困倦等问题。十指梳头要点:十指弯曲,从前额头皮一直梳到颈部,整个头部都要梳到,每次梳100次左右,头皮会感到微微发热。
3、疏肝理气:推搓两肋
春季肝气升发,太过或不及就会出现肝郁气滞,推搓两肋可疏肝理气。
具体做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顺时而动,应势而行宋代张元干有诗云:“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之后,温度升高,小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
而传说中的龙,也会逐渐苏醒。
龙者,鳞虫之长。
秋分之后,天气转冷,龙开始潜入深渊,默默等待春天来临。
惊蛰之后,巨龙苏醒,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才开始抬头升空。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在外界环境严峻的时候,就连龙这么强大的生物,在严寒之中也懂得委屈自己,收敛锋芒。
《易经》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顺应自然,相机行事。所以,古人会在惊蛰这天,趁着雷声“蒙鼓皮”。
让自己做的鼓,也能敲出几分雷霆之威。
惊蛰节气到来,家里的虫蛇多了,出来四处觅食。
此时是驱虫的最佳时机,人们会手持艾草来熏家中四角,来驱赶虫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明智的人,会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采取不同的行动。
时运不济,就默默蛰伏,积蓄力量;时来运转,则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这样的人,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进退自如,无往不利。


万物生长,奋发有为《易经》中,惊蛰属于雷火丰卦,丰,大也,明以动。
此时天地阳气旺盛,百虫纷纷醒来,万物茁壮成长,是一年之中最盛大丰盈的日子。
杏花、桃花次第盛开,黄鹂鸟开始鸣叫,蛰伏的鸠开始求偶。
陶渊明说:“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惊蛰就如同是天地间的一声号角,唤醒沉睡数月的花草蛇虫。
同时也唤醒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人们开始响应天地的复苏,开启一年的事业。
民间讲:“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时节,雷声开始变得频繁起来,每一次打雷都可以给土地带来大量的氮肥。
此时养料充沛,是作物生长的最佳时机。
所以家家户户在收拾土地,播种作物,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如果错过惊蛰,那么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此时是田地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牵着黄牛,努力耕种,不敢有丝毫懈怠。
《周易》乾卦讲:“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此时最适合人们出来做事,一定会有丰厚的收获与回报。
惊蛰唤醒了草木蛇虫,唤醒了农民伯伯去耕种劳作,也唤醒了我们去工作。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抓住春天的机会,全力以赴,挥洒自己的勤劳与汗水。
不要偷懒,不要懈怠,开启一年的工作,开启一年的奋斗。
请相信,梦想能到达的远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戒骄戒躁,谨慎行事惊蛰时节,阳气盛大,万物蓬勃向上,壮观而辉煌。
但是,却也不能盲目乐观,过于自信。
雷火丰卦的第三爻里讲:“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意思是虽然现在时机很好,还是有一定风险,必须保持谨慎。
惊蛰期间,天地升温迅速,但是雨水却没有那么多。
非常容易发生春旱。农民伯伯需要时刻警惕,及时灌溉,防止作物减产。
蛰虫复苏,病毒和细菌也逐渐增多,春季流感必须足够重视。
为了让这一年的生活顺顺利利,不惹麻烦。
惊蛰时节,各地会有“祭白虎”“打小人”的习俗。
传说白虎之神为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惊蛰时分出来觅食,遇到的人,一年之内诸事不顺。
所以人们买来纸老虎,用肥猪血祭祀,让它不能再说人是非。
以此保佑自己的前程发展。
打小人则起源于拍虫,人们在这天拿着木拖鞋拍打纸公仔。
希望可以拍掉一年的霉运,一年的不顺。
《易经》中的履卦里讲:“履虎尾,不咥人,亨。”
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跟在老虎身后一样小心谨慎,才能亨通顺利。
人生就像下棋,一着不慎,就能满盘皆输。不要得意,不要放肆,心存敬畏,戒骄戒躁。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小心慎重,才能减少失败,规避祸患。
惊蛰是一个大变动的节气,有机遇,更有挑战。
顺应天时,保持谨慎的同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全力以赴,这一年,一定大有可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7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