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戴玉?中国人骨子里喜欢玉,因为佩戴玉,既能显示美德,也能保持健康。据说,它还有辟邪和延年益寿的功能。所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佩玉就成为一种常见的习俗,今天更是如此。为什么人们喜欢佩玉?佩玉有哪些作用?
1、养人之宜
相信玉友都听过这样一句谚语:“人养玉一时,玉养人一生”。经过长期佩戴和把玩玉石饰品,其光泽和油润度,将随着时间而变化,这就是人养玉。
当人们与玉长期接触时,玉滋养人,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因此,玉佩对人们的一生有着健康有益的影响。
人们常说玉有灵性。一块好玉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保护自己免受灾难,变坏为好运,治病延年。因此,人们经常使用玉作为护身符佩戴。
2、玉之美佩戴
玉石颜色丰富,不仅有白色和绿色,还有其他颜色,如黄色、棕色、绿色和黑色。
每种颜色的玉石,都有不同的表现力,加上它温润,充分展现其他宝石无法企及的美丽。
不仅颜色丰富多彩,而且玉器的风格,也丰富多彩,包括手镯、手把件、吊坠、戒指等。男女老少都合适。
3、投资需求
和田玉是不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装饰品不同,它的储存容量非常有限。此外,由于机器的连续和大量挖掘,有限的资源,变得越来越少。
无论是新玉友,还是老玩家,有些人宁愿花几万元买一件玉石,也不愿花几千元买一件衣服。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几年后,衣服会变旧、过时,甚至不再适合穿,但玉不会,玉只会持续更长时间,价值会稳步增长。对我们来说,玉不仅是利益,也是投资。
4、象征身份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事实上,中国珠宝界有句谚语说,黄金只由普通人玩,而有地位和身份的人,玩和田玉和翡翠,如高端玉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买这些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我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财富,我不需要储备黄金,可以买更高级的玉石!
5、纯粹兴趣
另一个原因是纯粹对玉感兴趣。不仅喜欢玉的温润细腻,还喜欢它低调内敛的风格。玉是一种低调的美,不迎合世俗。
每次看到玉,都会给别人一种平静和稳定的感觉。这是玉石最特别的地方,不能与其他饰品相比。
我们会持续更新和田玉相关的知识文章,喜欢和田玉和我们文章的朋友,欢迎关注大道家园大道家园。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认为是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因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就像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只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只;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只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只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在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只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曾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于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后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于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由于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 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 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 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可在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
在古人的裙子上常常配有一块玉,它的名字叫“玉环绶”。用条带系于腰间,垂下来。“玉环绶”的作用一个是美观,另外就是可以压住裙幅。当走路时有风吹来,不至于使裙子随风飘舞而有失雅观。同时呢,玉本身具有一种高雅、圣洁的美,是其它东西不能替代的。所以在古代,无论男子还是女子,身上都常常配带玉环绶。
古人佩玉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人也要象玉一样清透而温润,品行举止要如玉,自始至终都怀有高尚的美德。
有句古话说得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作为一个男人,应该脾气好、度量大、胸襟广,性情温良,像玉石一样润泽。一个男人脾气大,那他就是小人。爱发脾气的人,一生都会一事无成,成了也会失败。显然,脾气不是好东西。这就是为何过去中国的男人都喜欢佩戴玉石,他们是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样温润,内敛,不张扬,不轻浮。玉石坚韧、温和、细腻、含蓄,由内向外慢慢透射出一种魅力无穷的美,这些特点与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好的玉石冬天拿在手里温温的,它不凉,不会冻着手的;而夏天相对炎热的天气又并不感到暖手,真是再好不过。当然,男人佩戴玉石,原因并不仅在于此。男性佩戴首饰,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表现形式极富大汉文化色彩。《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因为“君子于玉比德焉”(孔子),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里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即君子以玉象征高洁的德行,玉是君子的象征,古代男人带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样,或者自己本来就是君子。玉,总给人们带来吉祥、美好、温馨的回忆。玉石具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的质地,它是大自然的精魂,是美石中的君子。东汉许慎释玉,称其有“五德”。《五经通义》亦说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断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所以,中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却有一万年的玉文化。古人将玉精雕细琢、匠心巧妙,融入华夏文明以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玉集石头之精华与天地之灵气,又被人们加工为各种各样的佩饰品,譬如玉观音、玉佛、玉麒麟、玉项链、玉镯、玉坠、玉扳指等,当着吉祥物来佩戴,寄予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与梦想。国人历来以佩玉为美: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骚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就连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也不忘给他偏爱的主人公脖子上挂块“通灵宝玉”。杜甫《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代男人留长发,需束于头顶用簪子别住。老杜所使用的簪子,也一定是玉制的。如果他头上顶着黄灿灿的金簪,嘴里却吟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恐怕会让人感到别扭。当今社会也不乏喜佩玉饰的雅士。这类人多具书卷气和文化内涵,他们之所以选择玉饰,固然由于它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蕴、优雅含蓄的东方韵味、美丽动人的外貌形象,还因为玉石本身的保健作用。人养玉,玉养人。据研究表明,玉埋藏地下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玉石能产生静电效应,使人体发出谐振;它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也可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醒脑提神,蓄精养气,消炎解毒;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样,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也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也就是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吮含玉石,借助唾液与其协同作用,“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所,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本草纲目》中也有对玉保健作用的介绍。玉为枕而脑聪,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是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还能解除视力模糊之疾。在古代官方尚有一种说法:玉能辟邪。一个佩玉的人如果遇到危机,玉会先碎,劫难也会减轻。这叫“玉碎人全”。玉是吉祥之物,是一种有灵气的珍宝,一块上好的玉件能给人带来好运,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玉石行内有一句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翡翠有不同的寓意,给你带来不同的运气。而且,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也是等级、身份的标志,是权力、财富的体现,就像现在追求名牌的人一样,戴的越好,说明你地位、档次越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wan/18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同等玉质,籽料手镯价格最高
下一篇: 玩和田玉,你还保持初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