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评白玉,虽然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但对于白玉制作的工艺品,特别是珍贵的艺术精品,不但要求作无损检测,而且许多玉器玉料在交易时,也不方便或来不及送到实验室检测。这些客观现实为白玉的鉴定带来了实际困难。因此,除必须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检测的玉石,一般采用观感结合实践经验的办法,对白玉进行鉴评。
几千年的弄玉实践,使历代玉人在观玉实践中,掌握了不少简单有效的鉴评方法。这些方法实际上是民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自然光线的波长原理、玉石的比热容原理、亲水性原理、比重知识、摩氏硬度知识和玉石的热学性质知识。因此,这些常用方法是无数先辈亲历的经验总结,是生活实践中的质朴科学。
民间鉴别白玉玉料的办法主要表现为感官鉴定特征,即在自然光源下按其颜色、质地、透明度、手感、声音等进行。其中,对重要的鉴定项目采取仪器、感官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鉴定,包括颜色、密度、折射率、手感、透明度、声音等。归纳各地简单实用的鉴别办法,主要有十二种,可以归纳为用眼、用手、用水、用锐器、用器物测等方法。
炼就辨玉的“火眼真睛”
主要是看玉石有无绺裂。绺即肉眼可看到并分辨的玉石纤维化纹理。古人称“丝十为纶,纶倍为绺。”有经验者不仅凭直观可以看出玉石外表绺裂,在自然光下更可看出玉石内部的绺裂瑕疵。裂一般指玉石的绺和杂质造成的玉石内部的裂罅,外力作用造成的裂纹则容易分辨。此外,直观观察也可分辨出玉石色差。白玉的色差虽不同于翡翠的正色偏色,但也有约定俗成的标准。确定白玉的主色调不难,但细致地分辨出过渡色却非易事。另外,玉石的光泽度也要通过目测来鉴定。和田白玉的上品,为玉石光泽柔和如脂者佳,呈玻璃光泽者次之。但昆仑白玉的上品为柔和润泽,油足微透,淡雅清爽为佳,二者略有区别。
光亮透视法
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可以把玉对着光亮处,如阳光、灯光,也可以用聚光手电筒的侧向打光仔细看玉。在明亮的灯光下,玉器的大小裂绺、玉纹、脏点玉花、石钉都能看得比较清楚,不至于买回残次品。但灯光下最好不看玉。因为玉石之所以能够呈现各种颜色,是因为玉石对光线的反射能力不同。如果玉石不反射光线,就会成为黑色;反射光线的能力很弱,就呈灰色;如果反射能力极强,能够将各种光线反射回来,就无色。日光包括了红、绿、青、蓝、紫在内的各种色光,能够正确地反映玉石自身的颜色。而灯光的光谱却不能全面加以表现,玉石所反射的光谱也不齐,所以它的颜色不准,很难反映出玉石原来的原貌。在灯光下看玉,玉会显得更娇美,这也是展示或售玉的陈列柜都会布置灯光的奧妙。如果把灯光下的美玉再拿到普通光线下去看,会感到等级有所降低,甚至会大失所望。所以玉石鉴定有“灯下不观玉”、“月下美女灯下玉”的说法。即使必须观玉,也要在两种灯光的环境下对比细看。如果玉石透色分布均匀,颜色美丽,可见自然生成的特征,基本上能够断定是真玉。
断口观察法
软玉的断开处参差不齐,呈参差状,物质结构比较细密;仿玉的玉器断口整齐发亮,玻璃一类的东西断口物质粗糙,呈贝壳状,发蛤蜊光,普通石头的断口没有油脂或蜡状光泽。
眼皮或舌尖测试法
将玉放在眼皮上,会有先温润后凉凉润滑的感觉,石头则没有先温润后冰凉之感。以舌头舔一舔玉,舌尖有泣滑腻细的感觉,而石头则是涩涩刮阻的感觉。
白玉造假,一掂就知
首先拿白玉在手中仔细掂一掂,白玉拿在手中有沉笃下坠感,用手掂的办法测比重可以区别玉石的质地。特别是拿同样大小的石头,玻璃和白玉相比,玉石往往显得比较沉重。这是因为白玉的质地密度大于蛇纹石质玉、彩石、玻璃等。这种办法在矿山、市场上对不大的玉料(玉器)检测时适用。因为用手掂法可以大体确定玉石的密度,不但可以摒弃玉化程度不完全,或是呈现石化现象的次玉,亦可较容易排除掉石头、玻璃等冒充玉石的可能。
用手触摸法
玉石给人温润的手感,其原因是玉石的比热容较大,对于外界冷暖温度的变化呈惰性,使它本身和周围环境有了冷暖差别。因此测量比热容对玉石有一定的鉴定作用。玉石行的手摸法就是古人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比热容的原理。手摸主要是感受玉的润滑感和油脂感,用手摩挲玉或手指推一推玉,玉会有温润的油脂感,而石头则无此感觉。玩玉人总是习惯性地将口水唾于玉石表面,然后用手指在玉石表面上来回推摸,以感受玉石的温润和细膩程度。此种方法在外行人眼里虽不雅观,但很实用。不过近几年来,常在玉料矿山、市场上看到售玉的人已常备水桶、水盆、喷壸,以备喷洒观察玉石之需。但多数情况下,相玉人仍习惯吐唾液代替清水检查玉石。以玉和石头同样贴在脸部的敏感区,玉会有凉、滑、腻之感,石头则没有。而玻璃制品会有先凉后温热的感觉。
为什么店主怕你敲击玉器听声音?
叩击听音法即敲打法,民间玉人常用此法鉴定玉石的硬度和真伪。以音色辨识白玉是古人常用的方法之一。白玉音色纯正、柔和,有经验的辨音者可根据玉石发出的声响分辨玉性的清浊。耳音好的辨玉者对玉石的音质非常敏感,甚至凭音响可分辨出玉石有无内裂、杂质,凭耳音可辨出玉石质地。弄玉者辨音时,可将需鉴定的玉器用线腾空吊起来,用一只玉棒(或其他玉件)轻轻叩玉,如声音清脆悦耳、舒畅致远则为真玉器;反之则为假玉或玉有裂绺,这就需要结合其他办法反复观察或以手摩挲玉件,以找出瑕疵之处。
一滴水就能鉴定白玉?
清水鉴别法,白玉还具有亲水性,亲水性是指玉石对水滴的浸润性质,在不同的玉石上滴一滴水,会表现出不同的亲水性。白玉的油性均比较大,所以不容易沾水。如将白玉滴一滴水或在水中浸一下,水珠滚落或不沾水珠的可能是和田玉或其他软玉的细腻品种。而多少沾上水珠的软玉可能是昆仑玉或韩国玉。如将一滴清水滴在玉上,如露珠状久不散开,且呈现突出状,可能是翡翠,应视为上乘玉质;如很快散开或消失的可能是一般玉料或石头。因为好的玉料质地细密,不易吸水,而劣质玉或石料则结构疏松,容易吸水。因此,亲水性可以作为评估玉石质量的指标之一。
做假色的玉石,特别是用化学颜料处理的假皮籽玉,如用开水滴烫或放在开水中煮沸,会有化学物的气味并褪色,而真玉则不会发出化学气味并褪去皮色应注意的是烫煮玉能对玉件造成损伤,需征得售玉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将因赔偿对方而造成经济损失。
用这些器物可以轻松鉴别真假白玉
以小刀或尖锐利器在玉器(玉料)不易观察到的部位轻轻刻划,真白玉比较坚硬,最低在摩氏5度以上,难以出现痕迹;而假玉、4度以下的雕刻石或彩石则易见划刮痕迹。玻璃硬度低于各种白玉,以玻璃刻划软玉,玻璃自身有划痕,而白玉则无损伤。但石英质玉石硬度一般高于白玉,单纯的小刀、玻璃刻划并不能百分之百测定测试物是否为白玉。
1、看外观。真的和田玉外表有油脂般的光泽,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会显得温润柔和,看起来晶莹剔透,而假的和田玉光泽单薄,且表面质感不如真的。
2、刮擦法。在玉的表面用比较硬的东西划一下,观察是否有划痕,如果没有明显的划痕,则为真的和田玉,因为真的密度比较小,不易留痕,反之则为假的。
3、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白玉辨别真假的方法
1、看材质
在明清时期,人们所说的白玉,仅指新疆和田白玉;现在,人们看到的白色玉除了新疆和田玉外,还有白色的新山玉、密玉、独山玉、青海白玉以及韩国、俄罗斯白玉等。
和田玉又称软玉属角闪石类。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纤维变晶交织结构,硬度6-6.5。和田玉有多种颜色,以白玉最为珍贵。
和田白玉又有籽玉、山流水玉(或称戈壁滩玉、新矿玉)和山料玉(山产玉)之分。籽玉中的羊脂白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蓝”质地温润,细洁,肉眼几乎看不到纤维变晶交织,白如割脂,其特点为“白、透、细、润”,是玉中极品。
山料玉不及籽玉温润,色泽略带青灰,且较为干涩,有的还显出裂纹。好的山料玉也有以白微红的。但白如脂肪的极少。
挑选新疆和田白玉,除了颜色外,还要注意有无瑕疵。同时,还需注意它的皮色。有的和田玉还带有一点“桂花皮”、“枣红皮”、“秋梨皮”和“乌鸦皮”等。这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特征。制作玉器时,巧色巧雕,其艺术价值将大幅度提高,收藏者也能添一份情趣。
2、视器型
玉不琢不成器。每件玉器均有它的形状。选择时,应注意其形状像不像,完全不完全,有无艺术品位。越是用好的玉料,它的器型越细,价值也就越高。而有的玉器有残缺、裂痕,有的是原材料因素,有的是人为碰撞后的损伤。
3、辨纹饰
人们佩玉饰,都十分着重纹饰。因为,纹饰都是有其特定的含意,或者祥,或避邪,或祝福,或祝寿,或高雅的文人气息,或大富大贵,或小巧玲珑,均应该明确地表现出来。
4、探做工
业内称之为“工”。“工”即雕刻工艺。选玉器时,“工”很重要。“工”好,指雕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艺术匠心能从作品中较好地表达出来。人物、动物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工”差,纹饰造型都不尽人意,就不可取了。
质量好的白玉,质地细腻,颗粒间空隙小,是不容易进杂质的,所以,不会变色。而质量差的白玉,质地疏松,颗粒间空隙大,容易进杂质,所以,是会变色的。
扩展资料:
白玉的特点
白玉矿物名称——软玉,又称“中国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地区白玉的质量产量历来较典型,所以又称为“和田玉”。
严格说来和田玉是软玉的一大矿种,不代表所有白玉,白玉称为软玉是相对硬玉——翡翠而言,白玉是软玉中的主要品种,矿物主要成分是阳起石、透闪石,这样的矿物组成呈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紧密且韧性很好,具玻璃至油脂光泽。
白玉通常有籽料和山料之分,籽料是原生矿经风化或地壳运动万亿年的搬迁推移后至河床,又历经万千年的磨砺、碰撞、洗刷,铸成为外形圆润光滑,呈卵石状的宝玉。
河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各种矿物元素参与磨砺冲击,久而久之在白玉表皮的细微空隙留下了印痕,这就是籽料的“面孔”——桂花皮、铁锈斑。
-白玉
鉴别和田玉有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
观察玉的表面
和田玉表面光滑、有光泽度,由于会经历搬运冲刷,所以大多数和田玉会有 不同大小的裂纹和坑。而在裂纹处,一般会有氧化 产生的糖皮。假的和田玉光泽度较低、也没有真的那么光滑。
观察玉的光泽
在日光下转动和田玉,看不到大磨面和打磨痕迹,光泽也是没有变化的,假冒的和田玉则有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转动中光泽也是有变化的。
观察皮肉
真假和田玉皮肉也是不一样的。假的和田玉皮肉是截然分开的,看不出一点过渡色,真的在截面上观察,紧挨着皮的肉会有一点点过渡色的。真的和田玉毛孔和皮色像一根根小钉子延伸到紧挨着皮的肉中。
观察裂纹
观察裂纹也是可以分辨真假的。和田玉90%以上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裂纹,裂纹的颜色比较深,是附近颜色的渐变过渡色,假的裂纹处的颜色和附近的相差不大,像网状。人工磨光料的裂纹是有沁色的一道线,沁色外重内轻,而籽料的却是相反。
扩展资料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玉质特征
质地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1)因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4)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鳃理自外,可以知中”。
硬度
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宝玉石学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划硬度。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
和田玉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硬度比较大,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
韧度
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软玉韧性很大,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可以作细工工艺。?
和田玉有如此大的韧性与其特有的毛毡状结构是分不开的。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这是和田玉列为群玉之英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和田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wan/207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怎样鉴定玛瑙的真假
下一篇: 苔藓玛瑙是长满了苔藓的玛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