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所有的病,都是这样才来的

七里香 2023-07-28 09:04:49

作者:李辛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2013年,瑞士),《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立品图书 2015等。

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

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

生病了,其实就是被老天踢出去了。所以,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

那什么叫健康呢?健康就是“常”。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常”是什么东西?与自己、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着觉,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健康的,这已经病得不轻了。

中医眼中的病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神”病。

神散,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种。

敏感,容易被外界引动,动心、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是第二种。

平常生活中,睡不好,易惊醒,怕吵,怕黑,怕鬼,这是神弱。

神病严重了,形神分离,心口不一,表里冲突,你跟自己不在一起了,言不由衷,甚至喜怒哀乐发不出来,或者发之太过。

比如说,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属于“太过”,目的就是渲染、挑动情感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乱神。

还有“不及”。你该高兴的时候却要压抑一下,习惯了,就真的高兴不起来了。

太过,不及,都是失常。“当其时而无其气”,也是失常。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原本是伤心的,却强迫自己坚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这是反常。

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平常”,还有“中和”。所以,学了中医就知道,“祝您天天平常”是最大的祝福。以前老师教给我一个看病的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你也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怎么办?调常。

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要问他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才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指标。

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好吗?拉得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个时候,人体本身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任何病都是这样。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

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

你的秋千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

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

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

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思考,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都是这么来的。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公众号:御痧阁。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什么念头,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

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我记得大学碰到某些课实在没意思,又不能离开,就坐在那里玩:放松下来,把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放几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玩的心态。

“玩”,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字,不少东西是在放松的状态里无意中体会到的,太用力思考,太有目标,往往会错过。

手指放在那里,刚开始没感觉,穴位下面凹凹瘪瘪的,这就是“虚”;放一会之后,就开始“突、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它会不断蓄势,有时候,会觉得下面有力在向上顶,而到一定时候它会沿着胃经,顺着小腿接通下去,通到脚脖子那儿,下不去了,为什么呢?那里是关节,这些地方不是太容易流通,而且容易存邪气,所以要打通关节。

再放一会儿,它继续蓄势,“嘭”,通到脚底了。原来身体里的寒气啊,热气啊,“呼、呼、呼”地出来了。等你的感知力越来越细微后,直接能够知道。

我在大学毕业之后,每个周末就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灸。有一天晚上,印象很深,在他后背艾灸膀胱经穴位,做到某个点,感觉穴位里就像有喷泉一样往上涌,像是把悬空的艾条顶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说明是实,“实则开”。人体内部有多余的能量,自然会向外扩散。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悬在穴位上有被吸进去的感觉。

后来,我发现如果自己足够放松,拿着艾条的手会自己动,病人后背的气场会在艾灸过程中变化,把你的手,其实是艾条,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个状态常常发生在双方都很放松,艾灸师“虚己忘我”的状态。如果艾灸师心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虽然专注,但执着、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针也是这样,学针灸,可以常常空出一个小时,待在房间里给自己扎一针。扎上之后,静心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说的像扔一块石头在池塘里,一层层的涟漪散播出去,自己身体哪里堵塞、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答案在这里。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的是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信念系统。

比如,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大家共同的信念所形成的力量,所以导致事物按照这样的规律发生。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姐姐的女儿在临产时被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少一部分,我告诉她千万不要相信,一定要坚信孩子是健康的,同时祈祷孩子健康,后来孩子生下来真的就是健康的,直到现在七岁了也很健康。

所以,信念对我们非常重要,相信什么就会呈现什么,相信奇迹就会获得奇迹。

在心理学上,信念被称为潜意识。那么,如何让潜意识变好?大量积善,借助圣贤的精神和力量。

赞美鼓励也是给人植入一种正能量的思维系统。

成长就是不断将低级的信念系统更换成高级的信念系统。正确的信念可以保护我们,错误的信念会伤害我们。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信念,每天重复美好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信念,直到正向的思维系统在我们的生命中自动运转。

猜你喜欢∫ 相关阅读

1治病;就是攻邪2任何疾病,本质上都是心病3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

标题:前列腺炎,男性乳房发育,鼻炎,鼻息肉,早 男,20岁。我才19岁,所有的病仿佛都来了,前列腺炎

1.你怎么知道自己得了前列腺炎?去医院检查过吗,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下判断的,过早的手淫或性生活频繁会造成早泄和睾丸炎症的,如果你乳房发育过大是因为雄性激素分泌不足,自己调整下饮食作息习惯就好了,吃点药调理下也可以
2.至于鼻炎鼻息肉这很普遍,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的这个没什么可怕的,去医院治疗就可以了

人的很多病都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是吗?

人的很多病都是自己心里想出来的,是吗?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多,一般第一次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惊吓,以后的每一次发作基本就是自己吓唬自己,并且越吓唬越严重,心理疾病中还有一种叫疑病症,这些人太在意自己的身体,那里一点不舒服,就很焦虑,在这种焦虑情绪推动下,放大症状,感觉很严重。

一些单位很人性化,每年给职工体检,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哪有问题的时候没事,一旦知道了,不是积极的应对积极方法,而是瞬间焦虑,症状加重。

而一些抗癌明星,每天在一起骑车,爬山,互相鼓励,并没有什么治疗,但活的很好,并且并不恶化,甚至症状越来越轻。

道理很简单,人在情绪积极的时候,产生积极的激素,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人在高度焦虑自责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攻击细胞,导致人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

是的!心病比真病还恐怖!心情开朗,性格阳光,注重卫生,是 健康 的保障!

心态好比什么都好,讲讲容易,一旦身体有毛病,就要嗐想,连所反应,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了,免疫功能下降,小病想成了大病。这个过程不是一个人有。可能还有普及性。不知道讲的对不对。

这句话没毛病,但不绝对,应该所占比例较小。

此类人大都性格较内向,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不太善于和人沟通交流,一旦遇到愿意倾听的“知心人”,往往会叨叨叨不休。

担心的事情有很多种,大致有三类:最多的要数 健康 方面。可能会因为医生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他人一句“关心”的问候,再就是自己的臆测。日积月累,由于情绪上的压抑,精神高度紧张,最终由于免疫力的下降而思病上身;其次应是经济方面。由于生活压力的大增,又无法有效改变现状,终日都焦虑地忙碌着,精神上甚至没有放松的时候,久而久之,身体也一定会吃不消的;最后是 情感 方面。与爱人之间糟糕的感情,或者和亲人朋友的 情感 破裂,都极大的影响着心理的压力感受。一方面害怕关系继续恶化,另一方面还担心自已处理不好,在压抑和焦虑的双重打击下,极有可能会忧虑成疾。

回答的有点跑题,希望大家别见笑。[捂脸]

绝症由“心”造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

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

“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

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

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中“气”的一个概念;

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外在、内在、不内不外。

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

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她)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仁”——对应肝,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

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是“爱人”。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

养生 、 养生 ,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器是肝脏。

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简单意义上的肝脏,而是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肝开窍于目,它外在表现就是眼睛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

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懂得应该孝顺父母,并用心去做,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

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

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所以,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就是减少和避免生气的第一步!

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 养生 ,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义”——对应肺,对应的五行是‘金’,四季对应的是秋天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

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

义”对应的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代表收敛,是秋

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

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

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

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

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

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身体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礼”——对应心,对应的五行是‘火’,四季对应的是夏天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就是说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

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

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

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若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

我们观察小孩,他们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170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

而成人一天平均笑7次。

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其实是过于“含蓄”了。

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智”——对应肾,对应的五行是‘水’,四季对应的是冬天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肾气足,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脊柱这个髓和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

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

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

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

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

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

压力大有很多种,比如工作量特别大,担心做不完;再比如领导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还有就是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之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睡得就特别香......

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对应脾,对应的五行是‘土’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

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

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她)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

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脾主四肢,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就会完全恢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决定人的 健康 程度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只占15%和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60%.

寂静法师认为,影响 健康 的因素有以下八种:环境、饮食、起居、情绪、信念、祖宗、潜意识、爱与希望。

这是由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造成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的女儿上初中时,通过网购买一只仓鼠,有一次不小心被仓鼠咬了手,于是百度,然后联想到被疯狗咬,被猫爪,总以为自己得了狂犬病,无奈,我只有劝她思想要放开些,并抽空多次带她出去 旅游 ,渐渐她“抑郁”的病症没了,也不再天天想着有这病,那病了。这是我的一人之灼见,不能一点盖全,仅供参考。

是,心里没病。

生理跟心理息息相关。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引起生理变化,引起生理病变。但是生病常常是多方面原因,环境、气候、饮食、睡眠等各方面,不单是心理决定的。

所以心理会影响身体 健康 ,但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

若你说的是另一种情况:明明没病,但是老觉得身体不舒服。那叫疑病症。这在人群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不全是,但有这方面的因素。r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出现点小状况是免不了的。不要过于神经质,出现了什么问题,及时去医院,找医生,把自己出现的问题和医生说清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不要在家瞎琢磨,某某和我差不多,也这个位置不好受,最后查出了什么病。我也肯定和他差不多,自己就定了性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人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疾病,一但心理有了压力,很多疾病都会找上来。

所以,我想说,对待学习,工作,生活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出现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多和家人朋友交流,保持一个 健康 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别给自己太大的思想压力。由于知识有限,我也只能说这多了。

世界上并没有千百种病,所有的病都是细胞故障

美国加州医院曾经解剖了300例车祸的年轻人,他们正值当年,生前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解剖结果是,他们的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当然,他们并不会被称为心血管病患者,因为还没到堵得站不起来或者走不动。

这样的情况,实际就是被人们忽略的亚健康和慢性疾病。在真正的健康面前,不管生的是一般的感冒,还是像忧郁症一样的精神疾病,或是有生命危险的癌症,所有的病症都是身体细胞出了故障所引起的。”

我们眼里的疾病

我们眼里的疾病往往就是对各种病症进行分类,给予不同的名字。

血压高了,被告知得了高血压,医院开出利尿剂来降低血压;发现癌症了,被告知要切除、要化疗。

结果呢,病没好,大量的药物破坏了细胞生存的环境,伤害了细胞的健康,其他的各种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次出现。

因此,仅仅对病症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是不会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既然如此。惟一“治愈”的方法就是去恢复我们组织细胞的健康,排除它们的故障。

现代医学认为世界上有数千种疾病存在,且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起因和疗法。身体各种机能的关联运转也必然导致疾病的相互关联。这种医学理念和人体自身的复杂性,导致我们的医学系统非常紊乱,医生们也只能靠套用条条框框来医治病症。由于这类治表不治根的医术,很多疾病变成慢性疾病。

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巨匠、生化学家罗杰?威廉姆斯博士指出:“一般来讲,身体的细胞会由于两种原因生病死亡:

我们眼里的健康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很多人会这么说。

那么什么是疾病呢,是那些被检查出来的特征吗?如果医生没检查出什么问题,我们就应是一个健康的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的健康因为某些细胞功能有问题而开始下降时,我们现代医学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是检测不出来的。

只有当机体中大量的细胞功能发生严重故障,细胞的自身修复与平衡能力已经无能为力时,那些疾病才能被戴上帽子。可是,在这以前,难道我们是健康的吗?不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简言之,健康应该是所有的细胞都以最佳状态运行的身体状态。

了解我们的身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成也细胞,败也细胞。有成有败,就有选择权,那么这个选择权在谁?

不在年龄(认为这是老年病),不在基因(认为这是爹娘给的),不在任何地方,而在于我们自己。

说起细胞,我们该先关心一下我们身体是如何组成的。人的机体就像一个大工厂,工厂里有许多车间,就是我们的各个脏器,它们组成了机体的各组织系统,这些车间与组织系统都是由我们身体中约75兆个细胞组成的,它们才是身体的最小单位。工厂的产品,都是它们制造的。

细胞是一个奇迹般的实体

——

一个细胞就可以成为一个生命,我们身体的75兆个细胞,肩负的使命各不相同,有着200多种不同功能的专门细胞:如脑细胞、血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等。它们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传递信息。

整个生命活动异常的复杂,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有着与生俱来的智慧,从来不会搞错。大自然在造物之时,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200年来最重要的医学发现

“人类只生一种病”——细胞病?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选择健康》

世界上并没有数千种疾病,而只有一种疾病,两种原因,六种渠道。

当细胞出了故障时,人的身体就不能够继续维持生态平衡来调节和维护自己。不管你如何去给它命名或研究它的来龙去脉,细胞故障都是疾病的根源。

细胞障碍的两种原因

1.营养不良(细胞得不到它需要的东西):修复、复制细胞时需要的原料不对或不足;

2.毒素侵袭(细胞被它不需要的东西毒害了):细菌、病毒也是通过产生毒素后才能伤害身体的。

细胞面临的三大污染源

空气、水、食物。

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

——提供细胞营养

人体由系统构成,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则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我们身体的最小生命单位。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是为了给细胞提供营养,每天就必须吃这么多东西。

细胞功能决定人体健康:激发细胞潜能。激发与生俱来就潜藏于人体内的“细胞修复与再生的超级力量”,令人体器官自我修复与重生,延缓衰老,才能青春常驻。

细胞是人体的根本,细胞生了病,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所以还原细胞健康,势在必行!

所有的病都是恶报吗?阿弥陀佛!

一般说来,只有欲界的众生才会生病,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是没有生病这种情况(他们寿命长远,无疾而终),之所以欲界众生会生病,是因为他们身体都是欲界粗重四大构成的,不像色界天因为有禅定,以禅悦为食,无色界天只有识食,更不用吃东西。不用欲界这样的段食(所谓段食就是说食物要通过咀嚼,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才能够成为营养)。
因为食物的问题就导致这里的众生会生病(病从口入),还有众生自己的身理结构导致他们会产生四大不调的情况也会生病,乃至说因为这里是五趣杂居,鬼神同在,也会因为鬼神的原因生病等等。
这里就出现个问题,同样在欲界(太阳系有四大部洲,地球只是其中之一)的郁单曰为什么寿命千年也没有病哪?因为郁单曰福报大,他们的阿赖耶识中可能有那种生病的业(业就是种子),但是因为生到哪里,外部条件无法满足(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也不生病。
药能医假病,真病无药医,有些病如我上面说的完全是因为饮食,四大不调,或者触食(比如辐射)等等导致的,这样的病是业但是不能以好坏来说,因为可以医,真正的业债病,成因也可能如上,但是是医不好的,这种病唯有改恶行善,忏悔自身,累积福德,配合治疗,坦然面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