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
委中一穴能调多种病症
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只要打通膀胱经,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
说到打通膀胱经,马上有人跃跃欲试,说:“这容易,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刮出紫斑来,气血就通了。”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没有更好、更简单、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腰背委中求。”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
委中穴很好找,就是在膝盖窝里面,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继续下行。因此,刺激这个穴位,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病人自己调养的时候,建议“以指代针”,用按压的方法。而针刺这个穴,一用就有疗效,病人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大为减轻。
01 “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腰背上的病痛就要取委中穴。这就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还有一个“求”字被他们给丢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求什么呢?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会发现它是凹陷的,这是正常状态。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或者有条索状物,或者有一个小包,或者有一处压痛点,这才是你所要“求”的东西。用针把这个凸起或小包扎下去,或者用手指揉它,让它自行消失,这样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有很多朋友的委中穴上没有这个东西,那就说明委中不起作用了,那就别用啦,任何穴位起作用都是要有它的物质基础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在委中这里能“求”到凸起或小包的,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观察委中穴,就特意到公共浴室去看,看到委中鼓起的,我就走过去搭讪,说了没几句就问:“您是不是有点腰疼啊?”结果很神奇,问一个准一个。
02 治疗腰背病痛,两个小偏方
治疗由膀胱经气血不通所产生的腰痛、背痛、腰扭伤,还有两个小偏方:
一是拿点硼砂点内眼角的睛明穴,或者不用硼砂,直接用手指按压睛明。当然,用硼砂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硼砂能给睛明穴一个更强烈的刺激。
二是掐双脚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一般来说,掐各穴5~8分钟,腰痛就会减轻。
这两个方法为什么如此有用呢?因为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终止穴。每一条经脉的起止穴都有不同寻常的功效,它们能调动整条经脉的气血。好比一条蛇,无论是刺激它的头部还是刺激它的尾部,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刺激,它全身就能剧烈地动起来。不但膀胱经,其他经脉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取穴,以疏通其气血。
一般说来,对于十二条经脉以及任督二脉,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个思路,用它的起始穴和终止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如果能再在这条经的其他部位取1~2个穴,那就更加得心应手了。好比用膀胱经治疗腰背病痛,我们用睛明、至阴和委中3个穴,就足够了。
当然,治疗膀胱经最重要的还是委中穴。委中在窝藏得很深,我们稍微把腿一弯就把它埋藏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它用途大,所以才被人体保护得如此严密吧。也正是因为它藏得最深,所以非常娇弱,也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刺激,反应就会最强烈,最能波及整条经络。可惜的是,因为埋藏得深,所以它受到的刺激最少。
03 委中穴放血治恶疮、顽癣
委中是非常有名的大穴,是膀胱经的合穴,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也就是腘窝中间。“腰背委中求”,腰背有病都可以取委中穴。
同时,委中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刺之出血可清泻血热,解毒。委中放血可以用在恶疮、顽癣(如牛皮癣等),这是笔者从汉唐中医倪海厦医师那里学得的经验。开始笔者对此体会不深,总感觉有点夸大其辞,使用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作用。
笔者爱人在宁夏老家邻居有个小孩,4岁左右,长得清秀可爱,可从生下来就四肢皮肤不好。四肢特别是双手、下肢腹股沟等处有蜕皮,伴有瘙痒,所以经常有挠破溃烂、渗液,久不收口。家里曾带他在许多医院诊治,但不知究竟是什么病,看照片类似鹅掌风,又像湿疹,曾用过许多药物,开始可能有点效果,但很快就失效。给他服用四物消风饮等好几个方子都没有很大效果。前年爱人回老家,于是又想帮忙治疗,笔者思考良久,建议试试委中放血排毒法看看。当时爱人不会操作,没有放血针,就找到一个一次性注射器,在两侧委中穴各抽出两管血。当时心里也很忐忑,以为未必有效,谁知后来打电话去问,孩子再也没有痒过,溃烂、渗液的地方也很快收口了,真令人惊异。
笔者在门诊还见到一位牛皮癣患者,本来已经数月不发作,今年春季又开始瘙痒,下肢皮肤变红而粗糙,蜕皮,瘙痒。服用中药后有所减轻,但没有完全控制,于是请针灸科放血,次日瘙痒即减轻,再配上中药内服,牛皮癣很快得到了控制。
委中穴放血方法
1.注意要让患者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
2.消毒后拍打委中穴。
3.委中在两筋中间,可看到有青筋暴起,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放血注意事项
对于有传染性的病,操作时要带手套,以防感染。脚后跟踮着容易一次把毒血排掉。根据我院同事的经验,也可以让病人趴着放血,然后用火罐把血拔出。当然,操作时需由医师执行,以免发生感染等意外情况。
在夏季即将过完快进入秋季的时候,有些人会发现自己的腰背会非常疼痛,尤其是那些本身腰背就不好的人,更是容易出现腰背疼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在换季之前提前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那么夏秋换季腰背疼有哪些原因?夏秋换季腰背疼应该怎么办?
1、夏秋换季腰背疼原因
一般都认为,夏天气温比较高,周身的血脉通畅了,困扰患者的颈肩痛、腰背痛、风湿关节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而到了立秋以后,天气转凉,颈肩腰腿痛就会随之复发。
这是因为夏秋之交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的刺激会使周身血管收缩,血液运行缓慢,使椎间盘内压力改变,椎间盘因负荷加大导致退行性病变加速。此外,夏秋之交气候干燥,人体含水量下降,椎间盘中水分丢失更严重,导致椎间盘弹性下降,退行性病变突出。
要缓解腰背疼痛,首先要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尽量使自己的体位保持端正,少跷“二郎腿”。腰背痛发作后可以考虑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如消炎止痛药或舒筋活血的中药)。适当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改善腰背部肌肉张力,对于缓解腰背痛也是很有好处的。
2、夏秋换季腰背疼方法
1、敷热姜汤
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特别是老人容易引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2、药浴
用丝瓜络、千年健、海风藤、桑枝、五加皮、透骨草、虎杖各12克,煎熬取二汁,倒入浴盆中,加热水至能够浸没患处为度。水温应该保持在45~50℃左右,每天洗浴1次,每次浸沐擦浴30分钟。这一方法适用于腰背部以及各个大关节的风湿宿伤疼痛。
3、热水泡脚
德国格罗斯汉斯多夫睡眠障碍治疗医院院长霍尔格·海因认为,更年期女性每天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足部的肌张力,并促使头部的血液向下肢流动,从而放松全身,缓解腰背疼、骨疼,并能促进睡眠。
4、多晒太阳补维D
缺乏维生素D目前被视为慢性疼痛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当你长时间遭受腰背疼、颈椎病、偏头痛、骨质疏松、关节疼等疼痛困扰时,不妨走出家门,多接受阳光的治疗。秋冬季晒太阳有两个黄金时间,即上午9点到10点和下午4点到5点,此时紫外线不是很强,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5、多吃葡萄、蓝莓
生活中有些食物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如葡萄中的白藜芦醇(一种存在于水果中的多酚类化学物质),它能对引起组织液增生的生化酶起到限制作用。白藜芦醇对疼痛影响的研究显示,多酚还能缓解引起后背疼痛的软骨损伤。除了葡萄,蓝莓和蔓越橘等浆果中也富含白藜芦醇,平时最好多吃些。
6、坐姿要正确
除了久坐,使用电脑时过于前倾的坐姿也会增加腰背疼痛的几率。若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发展为慢性腰背痛。特别是前倾接近45度,这一坐姿容易加大脊椎和椎间盘压力,增加严重腰背疼痛的危险。专家建议,电脑一族至少每半小时应起身休息一次,尽量多走动,以利于血液循环。另外,尽量坐椅子边,或者在后背加个腰枕,都利于保持直立坐姿。
7、久坐族喝杜仲茶
杜仲茶具有补血与强壮筋骨的作用,经常久坐,腰酸背痛的人易常喝。若是女性朋友还可以在生理期的末期与四物汤一起服用。
8、按摩委中穴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导致腰酸背痛,所以无论劳力工作者或办公室内的静态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椎间小关节、关节囊等部位扭挫损伤。腰背疼痛按摩委中穴!委中穴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中央两条筋之间的位置。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口诀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疗腰、嵴、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
9、仰卧时膝盖下放个枕头
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后背疼痛。完全平躺在床面上会给后背施加很大的压力,把双腿稍微垫高些就能减轻下背部的压力,避免背部出现疼痛。美国一家网站建议,膝盖下面放置一个软枕头能将仰卧睡姿对后背造成的压力减轻约一半(约25公斤)。
3、预防腰背疼方法
1、保持正常的体重。体重过高会压迫背部肌肉,大多数肥胖者都存在慢性背疼问题。尤其是如果短时间内体重增加,也可能会一下子加大背部肌肉和韧带的负担。
2、坐立身姿正确。坐着和站着时,背部都会承受较大压力。正确的站姿应是保持头部、颈部和胸部挺直,骨盆向前,同时收腹收臀,从而减少背部的压力。坐着的时候,也要挺直上身,让脊柱尽可能贴近椅背,膝盖要略高于臀部。
3、睡觉膝盖要弯曲。趴着睡时,腹部肌肉放松,容易导致脊柱前凸。经常背疼的人,睡觉时最好侧卧,膝盖弯曲,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如果仰卧,可在膝下放一个枕头,保持膝盖的弯度。此外,床垫不应过于柔软。
4、背部、腹部锻炼同样重要。体操和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背部健康。可以多做一些低强度运动,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等,但蝶泳会对背部肌肉造成过大压力,不适合背疼的人。举重、足球、篮球等,也不适合有慢性背疼的人。另外,锻炼时除了要注重强化背部肌肉,还要加强腹肌锻炼,从而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持。
5、弯腰、举重物要屈膝弯腰时,背部受力最大。拾东西或举东西时,最好弯下膝盖,这样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另外,两腿最好分开,后背挺直,让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减少背部压力。如果平时总背比较重的背包,应注意经常调换受力的肩膀。
6、少穿紧身裤。经常穿紧身裤会导致腹部肌肉松懈,不利于支持背部。另外,高跟鞋会增加背部弧度,女士应尽量少穿,鞋跟以不超过2.5厘米为宜。
提醒,白领每天上班,周末睡觉,平时白天就保持一个姿势,特别容易产生肩颈背腰的疼痛。适当的运动对于腰背疼痛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长期保持一个不良姿势工作的白领,一直在电脑前工作45~60分钟就要出去走走。
中医养生八大要穴
传统中医中一直流传着一首?八要穴歌?。几千年来,人人可用,不花钱,能治病,安全无副作用,如果再与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的原则结合起来,那么就威力无比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八大要穴,欢迎阅读。
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与?肚腹?这个部位有关的任何病,基本上都是中焦上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来调理。但要注意,同样是?肚腹?,所涉及的经络大有不同,因此以肚脐为中心的?肚腹?,需要关注究竟问题在哪个经络上,是在胃经上、还是肝经、胆经、肾经上?抑或是任脉、带脉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再按照第二法则的上下、左右、阴阳来调理,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其实也是中焦上的问题,不过是在人体的.后背而已,因此腰背上的问题可以用委中穴来调理。这个腰背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研究具体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命门为中心,四周存在着膀胱经、督脉和带脉,我们在调理时自然需要根据阴阳属性来遵守上下、左右、阴阳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这个委中穴还可以调理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四肢不便!
第三句?头项寻列缺?,头部与颈部是人体的上焦部位,这个上焦部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手上列缺穴来调理。头颈部位由于经脉较多,我们就更需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通常说头痛,一般来说至少有四种不同情况,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一侧或两侧痛为少阳经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搞清楚位置,就可以上下、左右、阴阳互参了。
第四句?面口合谷收?,面部与口部自然也是人体的上焦部位,口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面部有众多经脉集中,手三阳足三阳都在这里通过,尤其是胆经与胃经,因此口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调理。
重要提示:一些中医大家发现,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的中间有个新穴位,被命名为?间谷穴?,其作用有时比合谷穴还要明显。本人经常使用这个穴位配合谷穴来调理寒湿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句?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里是人体主干的上焦部位,这里经络阴阳相间,心肺脏器也十分敏感,这里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不适症,通过内关调理十分有效。这里还有个重点是与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内关穴还可以调理女性上焦妇科病症。
第六句?小腹三阴谋?,小腹专指下焦的阴面,这里也非常复杂,既有肾脏、膀胱,还有大肠小肠,又有生殖器官,但整体而言,需要调理阴经,所以踝骨以上三寸这个三阴交穴,就是调理小腹部位问题的有效穴位。小腹疼痛、男子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白带等等,都可以通过三阴交穴来调理。
第七句?坐骨刺环跳?,坐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块骨头,其实应包括腰部命门以下的整个臀部,这里一般都与髂骨相关,因此两侧的环跳穴就成为调理的重要支点。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髂骨都不太正啊,或多或少有些偏邪,这个髂骨倾斜的方向还比较多,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前倾的、有后倾的。因此,骶髂出了问题,在使用环跳穴调理的同时,最好再加上正骨调筋,筋骨回槽归位尤为关键。
第八句?腿疼阳陵透?,腿部属于下肢,与上肢自然有对应,腿脚问题可以针刺阳陵泉穴来调理。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理,其实上肢的问题也可以在下肢上调理,下肢上的问题可以在上肢上调理,也就是说阳陵泉穴与肘部的天井穴有对应关系,可以互用。阳陵泉穴与天井穴可以调理整个手肘与腿脚,尤其是风湿寒腿、静脉曲张等等,阳陵泉穴都是有效的穴位。
虽然?八要穴歌?只提到了八个穴位,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这个原理,这个八个穴位就会演变成几十个穴位。不过,一般情况下,把这个八个穴位搞清楚,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最后更有一句: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且因人而异,千万别在穴位点上卡住了,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区域之中找反应点,酸痛麻胀能找到么?
;
有句顺口溜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句话可谓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合谷、列缺、足三里、委中的治病作用,这四个穴位合起来就称为“四总穴”。 足三里穴主治腹部疾病,腰背部疾病则找委中穴,列缺穴可以治头颈部疾病,面部和口部的疾病就要看合古穴了,总体看这四个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病变。这四个穴中两个在上肢,两个在下肢,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根据中医远道取穴的原理,他们可以用来治疗头面躯干部的疾病。 委中穴:护腰功臣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合穴,本经经气在此汇合进入膀胱,经气较为强劲。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背疼痛,下肢痿痹,转筋等。所以委中具有很强的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委中穴在膝后部皱纹的中央处,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背部的经络几乎为膀胱经所占有,因此委中穴所治疗的范围很广,尤其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要穴。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历代医家还会用它治下肢无力、酸肿、小腿拘急痉挛等症。 列缺穴:通三经,疗杂症 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此经脉气所发的学位。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和手阳明大肠经。因此,它治疗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能疏风解表、利咽消肿,还能解决牙齿、生殖器疼痛、遗尿等各种杂症。无论三经哪处有病症,都可以用它来配合治疗。 其中,列缺穴对因外邪引起的头痛效果最为显著。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头疼、颈椎病、落枕等颈项部疾病都可以掐、揉列缺穴来缓解疼痛,但如果病痛持续不能缓解,那就要到医院确诊治疗了。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7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儿童营养粥的做法,让孩子爱上吃饭
下一篇: 冬天养生须知,冬季养生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