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临床心得,记录寻师访友过程,解密草根树皮金石神奇;讲老百姓喜欢的中医,分享最接地气的中医干货。日常思索,性情而发。
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病人也需要知道医生。
中医特别讲究人的因素。人的感情,情绪等,很多都没办法用客观的东西来衡量,你没办法做一个检查,来说你这个人心情怎样。这些信息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医生的详细了解。中医很关注这些东西,常常是做处方用药的依据。找我看过病的病人一定有印象,尤其是初诊的患者,我问的比较详细,比如平时心情怎样等,我都特别关注。现在很多人的疾病和肝有关系,有时候的着眼点就是看心情。
还有一些隐私的东西,虽说我的病人很多都是老病人或转介绍的,但接触的时间毕竟有限。怎么打消病人的顾忌呢?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每个看病的患者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有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疾病发作的原因。那些冰冷冷的检查和化验单是没办法得到的。
医患沟通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一点也不夸张。记得我跟诊姚梅龄老师也好,刘英峰老师也好,其实每个病人都问的非常的仔细,尤其是初诊的病人。因为这个过程是没办法省略的,病人呢需要如实认真的回答。有些比较顽固的疾病,病情甚至有几百字,上千字。面对一个医生,如果不信任,怎么可能把心交出来呢?我的观点是,一定要让病人了解我们自己。告诉病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病风格是什么,擅长哪些疾病有哪些,如果碰到疑难杂症,自己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做研究和摸索。每个医生其实都不同,尤其是中医,有些看法也不一样。医生找我看病,我也更愿意这个病人比较了解我,让我沟通起来会比较顺畅,还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像最近的我看的那个眼白充血的患者,还有一些月经病等妇科病的患者,还有小孩咳嗽的,如果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关于这些疾病的看法和现在中医的疗效,病人也不会那么多顾忌,也能够更好的遵医嘱,更不会盲目的被西医洗脑,导致更多疾病出现,比如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其实是一个由里出表的过程,如果不了解,看到发的更多,关节更痛,发热了,还误以为疾病更严重了。如果了解必要的中医疾病原理,对医生也信任了,就能够坚持治疗,反而能够让疾病一步一步朝好转方向变化。所以我常常喜欢在我的公众号,微博写一些内容,表达我自己对疾病的看法。还有一些慢性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还有很多在西医看来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如果对中医有了解,就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不断质疑中医的方法。
今天有个病人过来找我看糖尿病。他说这个糖尿病能不能吃中药呢?糖尿病当然可以吃中药。中医看病当然也需要看病,也需要看证,但是更主要着眼点是你这个人,人的体质怎样,你的机体怎样。通过调理阴阳平衡,通过扶正祛邪,让你的身体健康起来,自然就不会有这个病那个病。花开香,自然美丽的蝴蝶就来了。身体体质好了,自然什么病都没有了。现在被西医很多手段洗脑的病人很多,有时候很难让患者纠正过来。任重而道远啊。现在的现状是,有些疾病,只要西医下了判断了,基本好像就是终极审判,乖乖认命。这是非常可悲的。有些疾病的确如此,基本能够定性,但是常常很多疾病,为什么不试试中医呢?中医治得你断了西药,好像就不应该了,而不是反思是不是西医的认识看法有问题。
更多的文章目录,可以看这里:《目录都在这里了,方便查看》;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福利来啦:打开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失眠”“感冒”“脱发”“手脚冰凉”“胃痛”“祛湿”“气血”“减肥”“便秘”“肾虚”“祛痘”“月经不调”“咳嗽”“鼻炎”“腹泻”“肝气不舒”“伤精”“上热下寒”“脾胃”“颈椎”“抑郁”获取相应调理方。
温馨提示:本号旨在传播中医,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中医,帮助有缘人自医自助,让中医惠民,藏医于民,更是方便自己在临床之余总结经验和教训,也兼做医患沟通的渠道,偶尔推荐好物,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药。觉得有用的话,帮忙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见,感谢支持。
有些医生知道病人得的什么病还要病人去检查,这是为什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我们要知道医生不是神。如果没有辅助检查的认证,他们就不能保证100%的判断他们的看法是正确。在很多情况下,医生确实可以通过询问和体检对病人的疾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但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此时还得借助仪器检查。毕竟西医不同于中医,其理论体系也不同。中医也许可以通过摸脉搏,看舌苔来诊断。西医需要扎实的基础和扎实的检验结论,所以不能像中医那样“潇洒”。
有时候医生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病,但为了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判断影响治疗方案的各种因素,比如身体的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范围、周围是否有入侵等。这些是肉眼无法判断的。这时,他们需要借助仪器进行检查。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一个医生第一次看到这个经历的时候可能会发烧,发烧,咳嗽。如果不进一步检查,会导致病人越来越严重。
现代医学之所以要做检查,就是为了减少医生的误判,努力做到对症治疗。虽然人体很复杂,我们没有完全掌握器官,但我们知道的大部分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探索的基础上。
通过详细的检查,我们知道了疾病的源头在哪里。
当然,民间也有一些“神医”。这是仁智之事。反正他们治病,随缘。意外只能说明病人不幸运。我们不敢和这样的“神医”相比。毕竟,人的生命是天堂的事。以上是我对有些医生知道病人得的什么病为什么还要病人去检查的相关回答,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小伙伴们提供一些帮助。
? ? ? ? 一般生病的人情绪都会很焦急,并且伴有恐惧感,担心自己有大问题。而医生在医院则看惯了人世间生死离别,一切都很淡然,但是肯定会竭尽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在看病的时候,患者在医生做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 ? ? ? 1、实事求是。与患者交流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隐瞒、欺骗医生。如果患者有所隐瞒会耽误医生对你病情的分析,延误治疗受害的是患者自己。尤其像家族史啊,既往病史这列的问题,看似简单,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回答,不能含糊其辞。还有自身的症状,一定要描述清楚,比如又咳嗽的症状,要具体描述是长期不停的咳嗽,还是间歇性咳嗽,还是在有什么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咳嗽等等,要描述清楚自身的发病症状与特征,便于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 ? ? ? 2、不信任。有的患者不相信医生,上来就问: “医生,你看我这个病你能治好不?”谁也不是神仙,不能做出百分之百的肯定,但是医生肯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帮助病人医治的,救死扶伤是天职、责任。所以请信任。通常医患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由于不信任两败俱伤。姥姥住院我在医院陪护,有位患者的家属就去医生办公室问医生:“几天能治好,你能不能看好?”这样不信任的话语,医生回答说:“这个需要看病人的恢复情况”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听着医生的话没毛病啊,患者家属就大大出手。我觉得没必要,来求医来看病,心情都不好,不应该把气撒到医生身上啊。
? ? ? ? 3、不随便插话。在医生诊断和治疗的时候不要随便插话,打断医生的诊断思路。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出于礼貌,也不药随意打断对方说话,在看病时也不例外,让医生说完想要告知你的事情,然后你再问你想要了解的东西,半路插话,医生总是欲言又止,对诊断以及交流没有一点好处。
? ? ? ? 4、不要插队。看病时不要插队,这种行为令医生以及其他患者都不开心,一般都是病情严重才来医院看病的,生病来看病谁都希望快点排到自己,按照顺序来,一个挨着一个看,互不影响干扰,都能排上号。
? ? ? ? 以上是我个人的觉得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给大家提供个参考。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1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