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工作室”,关注后更多精彩!!
陈医生朋友很多。平时在家里,我就抱着我的书交流,因为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不懂的,迷茫的病种和困惑,那些老前辈都在书里认真分享了,甚至不厌其烦。有汇总的介绍,也有分门别类的分享。《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系列丛书》就是介绍每个医生的经验心得,理论发挥的,临床久了,不同阶段读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同。
在外面,我接触的同行多。同行交流,不同的闪光点,让陈医生如沐春风,更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像去上海找格非兄学习,时间虽短,却启发很大。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能够成为现在的自己,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见识格局就那么大。没有见过高山,以为丘陵就是天。道理很简单,也是最耳熟能详的,那是否有深刻在骨头中去认识呢?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多走动,多长见识,没有见过优秀的,以为优秀就那样。很多东西其实根本就想象不到。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天花板。最简单的,有青年中医,每天从早到晚看不完的病人,还都是转介绍过来的,技术可以达到这样的地步。现场一看,感觉就有了。有时候现场感很重要。听是听不到的,一定要身临其境。(《我来听他的演唱会。。。》)很多交流更不仅可以产生共鸣,还能够启发自己的临床新思维新思路和新风格。
还有一些不同行业的非同行朋友,有时候异业的观点,让我们这些“身在庐山中”的人能够从新思考自己的行业和经验。
比如和广州的李大哥聊天,旁观者看中医,他在互联网这块沉浸十余年,搞软件开发出身,还得过部级奖。启发很大。逻辑很重要。昨天和阿德聊天,他在南康做家具行业,家具平台还有软件开发,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聊天的时候我突然对中医这个行当又有了不同的认识。很多同行把中医神圣化了,往最低了说,就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和很多其他的实用技术一样,最底层的逻辑就是需要能够看好病,能够治疗好某些疾病。然后才有不同的上层的东西。但都需要有看病这块基石。中医的优势绝对不是说中医有几千年的文化,有多么好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一种看病的技术。是需要真刀实枪上临床的。
每个中医师都不一样,和西医不同,西医是绝大多数西医都一样,剩下的少部分不同。每个中医都在看病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理论和实践,然后还加上了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最后不断修正、更新,螺旋式上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A中医有A中医的风格,B中医有B中医的特色。或许后来的中医可以学习借鉴,但是没有办法复制。因为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和创业有点像,成功了的创业者,道理应该可以讲很多,但是大多数是复制不了的,你没有办法成为他,他也没有办法成为你,你就是你自己。
每个中医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学习,那些基本的中医功夫,然后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实践,一个捷径都走不了。但是闯出来了,那就是世界独此一份。
DR.CHENLIANG
中医师
2008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医系,后求学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工作室。处方用药得益多师,曾到广州、深圳、南昌、上海等地跟师学习。
擅长:纯中药治疗感冒发热和感冒后遗症、疲劳综合征、咳嗽、鼻炎、脾胃病、颈肩腰腿痛、失眠、头痛、脱发、眩晕、胃病、自汗盗汗、痤疮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亚健康调理等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发热、腹泻、消化不良、咳嗽等儿科病,白带异常、外阴瘙痒、乳腺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量多,月经推迟提前等月经病,产后身痛、产后乳少、产后虚劳等产后病有心得。
自说自话,不想指教!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医道再精难愈不信之人!
在我们的人生经历当中,都会拥有或多或少的朋友。其中一些与自己关系亲密、志同道合的朋友会变成「同担」,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互相支持和鼓励。……要想让朋友变成同担,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具体来说包括只有共同经历过风雨的朋友才可能成为同担、只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才可以成为同担,以及朋友变同担需要经历诸多考验这三个方面。
1,只有共同经历过风雨的朋友才可能成为同担。
两个人之间要想成为朋友,难度确实并不大,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有共同语言即可。……但是朋友要想变成同担,难度就要大得多……具体来说,只有共同经历过风雨,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感情的朋友,才可能成为同担。这是朋友变成同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满足这方面条件,朋友才可能变成同担。
2,朋友之间肝胆相照,这样的关系状态才可以成为同担。
同担的关系,就是两个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之间无私互助的状态。这是一种极为亲密的关系状态,只有彼此之间肝胆相照,才可能发展出这样的关系。……因此,朋友之间要想变成同担,需要不断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之间的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具备成为同担的条件。
3,朋友要想变成同担,需要经历诸多考验,经受住考验的朋友才可以成为同担。
同担的关系需要两个人之间无私互助,这需要自己在与对方交往当中付出很多。……与此同时,自己在支持和帮助朋友的过程中,也需要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要经受非常多的考验。……因此,朋友要想变成同担,绝不是感情莫逆即可,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受诸多考验,并成功克服困难之后,才能从朋友真正转变为同担,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一个全新的程度。
朋友分人,同样是上学时玩的好的人,有的人分开后只剩点头的友情,有的人多少年不见仍然亲密。虽然环境会改变人,更多的是人心态的变化。我觉得因为大家都走向了自己新的生活圈子,由于经历的不同,兴趣也变了,随着时间的延长即使见了面共同的话题也少了,关系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变淡了。所以我认为朋友不在多,知心的朋友有一两个足矣,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帮到你就是有缘人! 联系的也好不联系的也罢,珍惜眼前人,过去的日子就拿来回忆吧!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4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保养子宫的最好方法,保养子宫吃什么
下一篇: 一周的减肥运动处方,什么方法才能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