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做过一个讲座,
关于分享《用中医治病》,
之后我把我的PPT分享到了公号里面,
详细可以看:
(《中医啊。调理呢,治病呢?》)
因为是现场讲课,
所以很多内容没有写到里面,
有朋友咨询,
什么时候可以把录音也分享一下?
其实,
我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普通患者的,
因为我在临床的时候,
发现对于中医,
由于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的严重,
所以,
老百姓对于中医看病,
还是有很大的误解,
因为我是看纯中医的,
为了让找我看病的病人,
沟通更顺利,
而做的准备。
昨天晚上我在千聊,
结合上次讲座的内容,
再梳理了一下,
做了一个40多分钟的分享。
详细可以点击:
左下角的“ ”,
进入我的千聊直播间。
查看:
我在这里再次声明,
疾病很复杂,
不是神医,
没有办法包治百病,
1,只保证认真看病,没能力包治百病,一剂而愈的案子很多,多诊而愈的更多,N剂无效的案子也不少。
2,不提供专业医疗咨询,尤其是没有在我这里就诊过的患者,时间精力有限,看病请预约来诊室。
3,慢性病或复杂病,想几包药就好的,另请高明比较好。本人不是神医,不喜欢吹牛,无法保证个个患者都治好,只能做到认真看病,没法包治百病,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而医学的研究非常有限。
至于陈医生可以看哪些病,
我只能说下面这些疾病,
我曾经治疗过,
纯中医,
并且治好了。
如下:
咳嗽、感冒、发热、
儿科的感冒发热咳嗽、小儿磨牙、小儿流鼻血、小儿夜尿多、尿床、小儿盗汗、小儿消化不良、胃痛、胃炎、
胆红素增高、转氨酶增高、
妇科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律、月经不来、
产后身痛、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少、产后盗汗、
不明疲倦感、容易疲劳、亚健康、易出汗、
怕冷、阳萎、
湿疹、青春痘、荨麻疹、
腰痛、肩周炎、颈肩痛、手麻、
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沉、
鼻炎,咽喉炎、
吃不到味道、口臭、口苦、口粘、口酸、口甜、
失眠、肥胖、口腔溃疡、
当然也包括了一些疑难杂症。
写公号,写文章,
主要是为了分享:
我在看病、
学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唯一目的就是,
让找我看病的人知道我的诊疗风格,
和医学理念。
不做科普,
不做教育,
用药遵医嘱,
求医请就近,
急症到医院。
认同的欢迎转发。
不认同的请直接绕过。
最后的最后,分享这些,
自己的患者自己带,
其实也是我的中医观点:
《医生,你会摸脉吗?帮我摸摸脉》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吃了会不会变黑?》
《给医生多一次机会,给自己多一个希望》
《神奇的“他们说”。。。》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高?》
《为什么说医不扣门?》
……
可以移步阅读。
其他平台:
大家都知道中医里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所以,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证与症”。而不是说某某疾病就一定要用某种特定的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医眼中的白血病是什么样的?又要怎么治疗呢?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我们又可以称它为“血癌”。正常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细胞。然而,白血病病人则会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细胞,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有多种类型,临床上,一般分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是不成熟的白血球剧增,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由于恶性细胞的剧增和扩散急性白血病必须立即治疗。在不治疗的情况下病人会在数月,甚至数周内死亡。
很不幸的是金女士在2016年3月份就确诊为急性骨髓性细胞白血病M2。
化疗后进行中药治疗,整体情况以缓慢的速度好转
确诊为急性骨髓性细胞白血病M2的金女士立即就进行了化疗治疗,化疗四个周期后,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身体状况整体下降,变得十分虚弱。
同年9月份在进行最后一次化疗后,改服用中药治疗。1个月后复查骨髓穿刺,结果显示骨髓象有所缓解。在这之后的1年半时间里,患者断断续续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好转的情况。
金女士的病情出现新情况
2019年的2月,金女士的血常规指标下降,再次出现新情况。来就诊时刻下症见:怕热,汗多,咳嗽咳痰,口干,偶有上肢抓挠后出血点,牙龈出血,下肢活动后青紫点,手脚心发热。
经过辨证,我认为她是阴虚内热,开了些凉血药,同时健脾以扶正。到4月复查血常规,红细胞虽然还低于标准,但比之前上升,WBC由2.6升到3.14,这期间平均每2个月输血一次。
虽然病情反复,但出现了好消息
就这样,从2月份一直到9月份,金女士的病情反反复复,但有一个好消息。她自从服用中药后,每2个月一次的输血停止了。虽然红白细胞指标还不合格,但也在缓慢上升,且病人精神状态优于从前。
中医如果看待白血病
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在中医看来都是阴虚内热,主要表现有怕热、发热、五心烦热、睡眠差、脾气差、咽干口干等,另外还有皮肤出血、牙龈出血、咳嗽、贫血、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此时,我们就得凉血解毒,同健脾益肾。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改变她体内的环境需要清热凉血,但清热的药物多数是寒凉的,所以此时就需要搭配健脾益肾的。并且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来有疾患在身的人大多体质虚弱,金女士更是因为化疗,身体虚上加虚。所以这个时候就更应该重视健脾益肾,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源要同时补养,让体内的正气用最快的速度恢复。
治病要治“本”,什么才是病的“本”?
中医治疗疾病,是通过对人的整体政治的。就比如,沼泽地野草丛生,人要是走进去一不小心就陷入泥潭,性命堪忧。清热凉血就是把野草除掉,健脾益肾就是让太阳升起来,空气温暖,沼泽地中的水分蒸发,环境发生了改变,就不会再长出野草,人走在上面也不会下陷。
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它不会直接对病灶进行消杀,而是通过改变最根本的问题,消除产生疾病的病理基础,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免疫机制,扶正祛邪,从而起到控制疾病,甚至消灭肿疾病的目的。
治病不能着急,慢慢来,要看好的方面,不要紧盯着坏结果
很多人,尤其是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在治病的过程中非常着急。希望能通过一次手术,或者吃上一个星期的药,病情就能好转。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治病不要着急,慢慢来。金女士从16年开始在我这里治疗,一直到现在。病情多有反复,但却没有放弃。她自己也说,只要不用输血就是好事。
家中常备健脾粥
在此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王ze民主任给大家分享一个健脾粥的食疗方:山药、芡实、薏米、莲子肉,等份等量,可以每日服用强健脾胃。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中医药药的特色和优势
我国传统医药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由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学的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所重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色和优势,并在实践中加以发挥极为重要。
1、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2、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关系,人体本身是形神统一的整体:人体的功能状态是肌体对内外环境作用的综合反应,掌握人体的功能状态就可以有效地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因此,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以外测内归纳为证侯,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构成中医药因人、因事、因地的个体化诊疗体系。这是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
3、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并用内治和外治法进行整体综合调节与治疗。中医方剂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疗法之一,方剂的多种有效组分,针对人体的多因素,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适应于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非药物疗法以针灸、推拿为主,其中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和创举,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进行整体调节,疗效显著,适用范围广泛。目前,针灸已经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使用。中医药的“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体的养生保健理论和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提高人们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示了良好前景。
4、中医药浩瀚的经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中医药现存古典医籍8000余种,记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绝无仅有的,尚未被充分开采的人类生物信息的宝库。
5、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学这种以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并在宏观上借助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来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的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跨越,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一、中西医思维
现在的中医很多已经不是纯粹的中医,尤其是中医学院培训出来的中医,他们是西医思维的中医,看病不辨阴阳,寒热,虚实,见到红肿热痛就清热解毒,见到失眠盗汗就滋阴,他们是开中药的西医,可以说是中医的掘墓人和终结者。而很多有大智慧的西医,会在开西药的时候主动运用中医思维,可以说他们是开西药的中医,所以我更想比较的是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
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在根本上的区别很多,甚至出发点就是矛盾的。
西医眼中病就是病,人就是人,认为人和病是矛盾对立的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对疾病除恶务尽,一定要斩草除根。而经常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超出了病人自身的承受能力,就像许多癌症病人,往往放化疗以后,元气大伤,生活质量下降很多。
中医认为疾病和人体不是完全的你死我活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可以共生共存的,甚至癌症都是可以带瘤生存的,中医更关心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病的时候要考虑病人的体质,往往不是要把邪气彻底消灭,而要主动给病邪出路,比如用汗、吐、下法来驱邪,甚至会把病邪招安,作为身体的资源和能量以为己用。
西医治病希望立竿见影,快刀斩乱麻,他们眼中的病就是病,治病就是治病。
中医更看重生病的根源和途径,也就是更看重生病的人,希望改变生病的人的体质来彻底断绝生病的根源。
对于急性病来讲,由于发病快,病的根基不深,用西医经常会立竿见影,而对于慢性病,西医治起来往往只是一时起效,后面就反反复复,迁延不愈了。
西医思维的医生治病往往只治眼前的一段,哪个脏器发病治哪个,至于之后再出现其他脏器出问题那和本专业和本医生无关,您需要去找下一个医生去看了。
真正的中医治病,看的是人身体的整体,甚至是时间上的整体,也就是会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上去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一个优秀的中医会从患者当下及过去的经历、性格、生活习惯中去寻找疾病的根源,同时也会根据目前的状况去推测并主动预防可能出现的潜在的问题,会更关注日后的健康和终生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例如:病人因为和家人生气,情绪激动后血压增高,去找西医看的话,西医会给降压药或镇静剂,血压降下来后基本上任务就结束了,顶多会叮嘱以后少生气。而中医看病在血压降下来后,往往才是治疗的开始,因为他更关注生气暴怒之后会有气郁、气滞、血瘀、痰湿等问题,这些问题郁积久了会有结节、增生、囊肿甚至肿瘤等问题,所以会主动给病人开些调气活血的药物,化敌于无形之时,这才是真正的预防胜于治疗。
二、很多人总认为中医“不科学”可你知道什么是科学吗?
所谓中医不科学,结果不可重复的问题。首先,我觉得“科学”这个词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名词,是一类研究和技术方法的统称,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内在的不足。只是近代中国由于一度的落后,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才认为一切冠以科学之名的便都是对的,反之就都是错的,是伪科学。中医确实不是科学,就像哲学也不是科学一样。
中医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医学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整体宏观上的医学,里面融合了很多天地自然及人文因素</span>,因为里面综合考量的因素太多,而人本身不是车间里的零件,可以大量复制,中医眼里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人的病也都是不同的,其治法自然也各不相同。仅就这一点而言,我就更相信中医是尊重人的医学,是更高明的医学。
中医的效果是不能用西医的疾病诊断体系衡量的,西医有各种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中医是以阴阳寒热表里及痰湿血淤等作为诊断标准,两者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用西医的诊断体系去衡量中医,中医的效果肯定是无法重复的。
同样,如果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的诊断体系去衡量,西医的效果肯定也是无法大规模重复的。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方向不同。我有时候面对病人的化验单常常想,各种化验指标能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呢?我们经常见到一个弱不禁风,甚至病入膏肓的人其各种化验指标都是正常的,这时候这个人是健康的吗?恐怕连病人自己都不信。
于是西医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检查方法,西医就会发展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看不到病人的整体,
越来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西医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由于各种检查的增多,必然带来医疗费的不断攀升,这一点即便是号称科技最发达,综合国力最强,最富裕的美国都吃不消。但不断精细化的尽头在哪里呢?现在的西医已经由细胞走到了基因水平,下一步路在何方呢?
中医更强调人的整体,更强调人与周围大自然的关系。就像眼前的一座山,中医看起来这座山林木茂密,有飞瀑流水,有飞禽走兽游走其间,就会认为这座山不错。而西医更会分析山的土壤岩石结构,含水量等,再精细了就会研究每一种石头的成分、比例如何,再进一步可能会分析各种岩石中具体成分的原子结构了,但研究到后面,工作量肯定会暴增,与此同时,我们眼中还有这座山吗?真是各有千秋,其他零零碎碎还有很多,毕竟这是两个从根本上就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
PS1: 为一个中国人我还是挺为中国有中医感到自豪的,毕竟中医是一个完全独步于西方医疗体系之外的医学。五千年来祖先的智慧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傲然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留下来并生生不息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族。我相信浸透着祖先智慧的中医一定也能不断发扬光大,为世界医学界提供更多的智慧,在世界医学舞台上绽放异彩!
PS2:有些人面对中医的临床疗效却视而不见,反而污蔑中医,叫嚣取缔中医,若非科学盲,即是别有用心。他们盲目地否定中医,看不到中医在临床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的巨大作用,反而认为中医有效不过是偶中。
PS3:刚刚学会发文章,先学学转发,本文摘自《个人图书馆》桂林吴氏老中医 前辈的文章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9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