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我的咳嗽方:二陈汤

佩兰 2023-07-29 05:34:49

为什么对这个方子情有独钟?因为我开出的第一个治疗咳嗽的方子就是二陈汤。二陈汤,方子虽小却不简单。为什么怎么说呢?后面慢慢说。

之所以叫做“二陈”,是因为方子中的陈皮、半夏以愈陈旧愈好。所以名字就叫做二陈汤。这样一记忆,方名很快就记住了。

二陈汤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方子,只有几味药:

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组成虽然简单,但是我在临床中治疗咳嗽的病人,使用频率很高。记得我看好第一个病人的咳嗽,就是用的这个方子。那个病人咳嗽了几个月,晚上咳嗽明显,痰是白色,我记得当时开是的二陈汤加了干姜、细辛和五味子。几个月后,病人回来反馈说效果很好。由于第一次开中药,患者反馈效果好还是很震撼的。

每个中医生开中药最大的动力可能就是听到患者说吃了你的药效果不错。因为每一次的处方,都是一次现场考试,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可以参考。都是自己平时积累的体现。积累的厚不厚,就看你的疗效了。

那么,有什么表现的时候有使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呢?

一般,咳嗽,呕恶,痰多白色,然后舌苔比较白、润润的,考虑是脾的功能不正常了,不运化水湿了,湿痰走不了了,然后就用这个方子。当然关于中医的脾的功能和现代大家印象中的西医的脾的功能,还是不同的。详细可以翻翻第五版的《中医基础理论》。

Ps:说教材一点用没有的,也太绝对了。第五版中医教材,我就买了两套。时常翻翻。收获很多。虽然很多东西挖的不深刻,或者甚至还有争议,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了,不会又太多偏的地方。比现在市面上,很多一偏到底的书好很多。毕竟,要学会用中医看病,也不是看一两本书就可以的。有很多的弯路必须亲自走一趟,才可以看明白很多中医的内涵。

注定要走的路,省不了。

回过头来,再接着说,二陈。

我们来看看:

中医基础理论里面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说的就是痰啊,都是脾的功能不好产生的,但是藏在哪里呢?在肺里面。肺就相当于一个痰盂了。

教材把这方子放在祛痰剂的燥湿化痰方剂中。

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陈皮可以让气顺,然后痰容易消,而茯苓主要是健脾渗湿,痰就没有来源。痰由湿生嘛。湿没有了,自然痰没有了原料。甘草主要是调和用的。一个和事老,让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另外,一般在“用法”的说明中,会讲加到生姜和乌梅,解释不同。有人说生姜可以降逆化饮,还可以制约半夏的毒性。而乌梅呢?可以收敛肺气,和半夏一起,相反相成,去痰了,但是不至于伤了正气。陈潮祖的解释比较直接,说的是乌梅是光谱抗菌药,可以消除病因。

化裁内容很丰富。马有度先生,对这个很多发挥。我们看看陈潮祖的一些心得。

兼有表证的,可以加苏叶、杏仁;

寒邪犯肺的,咳喘痰多的,可以加上麻黄、杏仁;

咯吐稀痰,呕吐恶心的,胸闷的,可以加干姜、砂仁;

胆热呕的,清热化痰,加竹茹、黄连;

咳嗽痰少的,粘稠很难吐出来的,可以加上瓜蒌皮啊,浙贝母;

如果有食积的、吞酸的,可以合上山楂、神曲、麦芽等消导药;

《医方集解》中,还有更多是加减方法:

风痰加胆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寒痰加生姜汁;

火痰加石膏、青黛;

湿痰加苍术、白术;

燥痰加瓜蒌、杏仁;

食痰加山楂、神曲、麦芽;

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气痰加香附、枳壳;

胁痰加白芥子;

四肢痰加竹沥。

记得老师说过,祖国医学很多很有意义的方子,比如两味药,三味药,四味药的,这些往往可以当做组合来记忆,如果运用娴熟,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说的真的很在理。

最后奉上一个方歌:

二陈汤用夏和陈,茯苓甘草共四珍,

利气调中兼去湿,湿痰为患此方寻。

PS:拓展下,还有一个二陈汤,是在《普济方》中的,也叫做补脾汤或者治中汤,治疗胸腹胀满,因伤宿食,或吐后意败脾气,还有饮食不化,吞酸,食则胀满呕逆。组成也不同: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青皮、陈皮,等分。

- END -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找我看病前,请看这里致不愿喝中药的人我这个什么毛病,给我说说

或进入主菜单点击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文章。

▼往期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0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