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小女孩小囡每次来园上半日课时,身边都有两个人。一位是辞了工作一心照顾她的妈妈,另一位是保姆。吃饭时妈妈喂她,保姆就拿手绢帮她插嘴。小囡来这里后创造了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剥香蕉吃(平时都是妈妈剥好了给她);第一次在户外自己走路(平时都是妈妈抱着);第一次摔跤(以前在父母、保姆保护之下活动,没有摔跤的机会)……有一次,小囡在幼儿园里不小心跌倒,她父亲来找我:“能不能把园里所有的墙角都用海绵包起来?”“可以呀,只是你打算让小囡一辈子待在幼儿园吗?园外所有的墙,难道你也要包起来吗?”我无奈地说。我自己也有一个3岁的儿子,原来以为,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不用学习自然就会。但是小囡父母对她的这种爱,让我非常疑惑:这是孩子成长需要的爱吗?我们的爱到底带给孩子什么?
在埃塞俄比亚的森林里,居住着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树猴。树猴生活在丛林中,并在丛林中来回穿梭、觅食和逃离。一次,由于天敌的追捕,部分婴猴由于求生的能力还未建立起来,无法逃离,从树上掉落下来。森林的工作人员发现后,就把它们带回来饲养。
工作人员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看上去同自然环境无大差别的“自然”成长环境,并模仿树猴妈妈,训练它们觅食、攀爬、在树间穿梭等等。看起来,整个成长过程同野生树猴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一直到它们可以独立生活时,工作人员就将它放回到树猴群中,让它们回归家园。
但不久,这些树猴一个个陆续死去,竟然没有活下来的树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树猴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它们长大后再回到自然,已经丧失了穿梭于丛林间的能力。我们在其他动物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和结果。
2岁半小囡的妈妈是否在爱孩子?实际上我为这个问题本身而难过。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千百万个家长都在不断重复这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此刻,“爱”变成了一个眩目的光环,掩饰了所有衍生出的问题。
虽然人与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童年缺失的成长,都会给成年后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 ? ? ? 在生活中,有许多家长打着爱的旗号,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剥夺孩子成长和选择的机会而不自知。他们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再苦再累也心甘”,岂不知,有时候不会爱,您用力越狠,就越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离您的目标越远......
生涯的目的是让我们帮助孩子发展好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而不是让我们的爱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
晓菲事后给我说,我在家的时候,我妈就天天盯着我、管着我,我都快窒息了。现在终于离开了牢笼,小鸟要飞翔了。临放假,晓菲妈天天打电话问晓菲什么时候回家?晓菲就推托学校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一再延迟回家的时间,直到妈妈威胁说,再不回家,就要到学校陪她,她才无奈回家。
家长朋友,世间的爱大都以聚合为目的,唯独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所以你要培养孩子离开你之后仍能幸福生活的能力。
? ? ? ?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听到了孩子的内心的呐喊了吗?您是不是也苦恼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呢?但您能想像的到您的孩子在说起这事情的脸上流露出的那种痛苦,无奈与无力感吗?请您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您们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想要孩子幸福,就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畅想一下他所说的幸福是什么?要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们需要做什么,让父母的资源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和支持,而不是阻碍。如果您只是为了满足您的需求,那您需要想想这样真的值得吗?
? ? ? ?中国教育如果说有失败,最大的失败就是长辈花了太多的力气去设计下一代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父母这一代大多数自己有匮乏,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的希望,实际上是他们未曾实现的理想。父母希望孩子弥补自己的缺憾,他们用了世界上最急功近利的做法,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可以打造的产品,而不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
? ? ? ?还有些矛盾冲突是因为家长没有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父母的有些决定也很适合孩子的特点,就是在做决定时没有征询孩子的意见而引起矛盾冲突。也有学生说,其实. 父母的有些决定也不错,但就是因为从小到大什么都是他们给我设计好的,从不问是不是我喜欢,我想要的,所以我就想反抗一下!
? ? ? ? 家长朋友,请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至少让孩子参与选择过程。在参与选择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才能了解彼此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达成一致。孩子有权利成长为他喜欢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的幸福不正是您想要的吗?
父母赋予了孩子不可回避的生命,孩子成为了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于是这场以爱为名的旅行就开始了。
令人感动的深度好文
父母在情不自禁的状态下赋予了孩子不可回避的生命,孩子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投身到这个原生家庭,于是一场爱的旅行就此开始。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家里的一切鸡飞狗跳都是爱的狂想曲,父母亲手忙脚乱的呵护着小心肝的吃喝拉撒,稍有不慎便会觉得如临大敌,乱了阵脚,直到看见小心肝露出呆萌的笑容,那一个个如履薄冰脸上也能笑的花枝乱颤。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曾经的小天使就要变身啦,他开始有脾气,有需求。累弯了腰的父母开始初尝小家伙的叛逆,不过此时的小呆瓜还很弱小,面对身边的这些大块头们,明显不能势均力敌。于是小呆瓜选择一哭二闹三卖萌,管你来势有多凶猛,最后都得化作绕指柔。父母也觉得委屈,曾经的棉花糖,恨不得含在嘴里,现在的小恶魔,恨不得呼上一巴掌。可是父母的直来直往终究抵不过小呆瓜的四两拨千斤,最后父母被温柔的KO。
慢慢的小呆瓜变成了淘气包,到了人闲狗不爱的年龄,这场爱的旅行开始有分歧,这些分歧往往让大家毫无防备,措手不及。淘气包开始认知社会的多面性,开始体验被认可的喜悦,被孤立的慌乱,被戏弄的愤怒,被比较的悲哀。父母开始马不停蹄的追赶,追赶时间,追赶排名,追赶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追赶淘气包的不让人省心。
于是爱的旅行变成了追击战,孩子在前面玩命的跑,高喊着?有本事来抓我呀。?父母在后面喘着粗气,咬牙切齿?小兔崽子,等我追上你就完了。?这是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考验,父母与孩子在各自的立场上互不妥协,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中国有句俗话,胳膊拧不过大腿,于是这一局,孩子被强硬的KO。
从此,父母开始立威,与孩子的关系不再是唯恐伺候不周,小心肝会撇嘴。而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少bb,执行!也是由于父母在此刻种下了不容挑战的因,才会有淘气包时刻惦记着谋反的果。于是爱的旅行不再民主,变成了愤怒的小鸟已在弓上,纵使风光无限,要去的地方还是弹弓说了算。
渐渐的淘气包变成了少年侠,无论从生理、心理还是智商基本上都能与父母抗衡了,少年侠的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孩子开始摒弃以往的逆来顺受,要求民主独立,父母虽然威严还在,但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原来一巴掌一嗓门就能解决的事,现在除了伤在手痛在心以外,毫无作用。于是父母开始改变策略走苦情路线。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到桌面上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到潸然泪下,讲到感天动地,然而讲者有心听者无意。的确,含辛茹苦喂养大的孩子,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揪着父母的心。
爱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只是我们用错了爱的方式。用爱的名义封锁了孩子的视野,堵住了孩子的心,所有一切似乎都是为应证那句?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权利选择原生家庭,长大之后没有资格挑战父母的权威,走进社会更无法制衡善变的种种,孩子选择顺从还是叛逆其实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无数天真烂漫的小精灵在生活的流水线中被爱心满满的父母塑造成中规中矩的样子,贴上各种标签,陈列在社会的货架上,没有主见没有创新,但有顺从,有乖巧,也许还有深深的恨与不甘,然而父母却浑然不知。
有些孩子选择用极端的手段终结这样的生活,有些孩子决定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给沾沾自喜的父母致命一击,更有一些选择逃离或者沉沦。这些难道就是我们爱孩子的目的吗?这到底是爱的旅行还是爱的厮杀?
孩子没有错,他只是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父母没有错,他们只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孩子把把关,让那些曾经伤害到自己的陷阱远离这些可爱的孩子。
让我们重新约定爱的旅行吧,一起携手保护我们的爱,一起用脚步丈量多彩的世界。我们的故事应该有相互的关心,相互的理解,相互的扶持,相互的陪伴。
亲爱的孩子,请不要记恨父母,他们有了你才开始尝试这样的角色,他们也在摸索前行,多一点宽容吧,他们终将老去,要记得感恩。
操劳的父母,请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他也是第一次做你们的孩子,他淘气他叛逆他迷茫,多一点耐心吧,他们终将长大,要记得原谅。
因为冰释前嫌的解药就一个字:爱!
亲情语录
1、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2、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但我更小,可以一下子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凉凉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渴的灵魂;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饱我无止尽的欲望;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这就是亲情,一个小小的巢,使我不断地长大。
3、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4、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5、亲情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6、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7、父亲是一口矿井,风雨中,疲劳的脊背在晨曦中缩短又被落日拉长;母亲是一柱火把,黑暗中,轻柔的的嗓音在歌谣中,沙哑又在半夜里重复;我是一粒小胚胎,晴空下,稚嫩的手臂在沃野上破土又在火光中挺立。
8、她,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永久地照亮在我生命的黑暗;她,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命的渡口;她,是一朵永远艳丽鲜花,永久地开放在我生命的花园,我愿意用世上最美最温暖的词汇来赞美你??亲情!
9、面对失败和挫折,亲情是一剂良药,填补你那失落的心,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面对误解和仇恨,亲情是一杯凉水,浇灭你那心头的火,然后坦然面对,这是一种达观;面对赞扬和奉承,亲情是一把锥子,刺破你那虚无的梦,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警示;面对烦恼和忧愁,亲情是一阵轻风,吹去你那杂乱的思绪,然后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10、成长中那些不同的经历,折射出相同的关爱。普通人的故事里,父爱母爱是一样的伟大。本书中所精选的一个个温暖心灵的亲情故事,是每个人对父爱母爱的深情回忆。你能感受浓浓的亲情、对父母的深深谢意、对父母的愧疚,或者有太多来不及说的话??为你成长付出代价的是,父母悄悄变白的黑发和日益苍老的面庞。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及时听到他们安慰和鼓励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能时时有他们陪在身边。不要让还未实现的报答成为遗憾。
父母对孩子的爱,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超越我们自己的想象。
(一)母爱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澳大利亚女子凯特·奥格在医院生下一对龙凤胎,胎儿仅27周大。出生时,女婴情况良好,男婴仅0.9公斤,没有呼吸。医生对男婴实施20分钟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我从未感觉如此糟糕,”奥格说,“我解开包裹杰米的毯子,他是那么柔弱。我脱下自己的睡衣,把他抱在胸口,让他的头枕着我的胳膊,就这么抱着他。他一动不动,我们开始对他说话,告诉他,他叫什么名字,他有一个孪生姐妹,他出生后我们安排要做的事情。”
两个小时的搂抱、抚摸、倾诉。奇迹发生了,杰米出现生命特征。
刚开始,小家伙只是喘气,“医生说,那只是反射动作,然后我感觉他在动,似乎受到惊吓,然后他开始越来越规律地呼吸”。
生命奇迹让母亲破涕为笑,也令医生觉得难以置信。奥格回忆当时情形说,杰米睁着眼睛动着脑袋,从一面转到另一面,“医生连连摇头说,‘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二)父母爱的是事,人就会错了;父母爱的是人,事才会顺!
母爱是伟大的,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同时,母爱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我们对孩子的爱,在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对孩子的影响力越大。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妈妈就是他的整个世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接触到了更多的亲人、朋友、同学,孩子的世界才开始逐渐变大,对妈妈的需求同步减少。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在孩子出生后到结婚之前的这些年,父母的爱是其他任何人无法取代的。虽然这种影响会随着孩子长大逐渐变少,但是父母之爱在孩子心里的首要位置依然不会变。
如果我们给孩子的爱错了,能毁了孩子;如果我们的爱对了,也能成就孩子!《小欢喜》正在热播,最近几集最牵动人心的除了温柔贤淑的刘静得了乳腺癌,就是乔英子的抑郁症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英子和妈妈的沟通还比较顺畅,即使发生了各种矛盾,但是母女俩能及时道歉、化解,那时候矛盾虽然初见端倪,但还没有太大的裂痕。
随着高考越来越近,妈妈宋倩的控制越来越严格,英子便越来越无法承受了。
她说:“我知道我妈很爱我,我也很爱她。可是她就是太爱我了,我有点受不了了,我喘不过气来了。”
她甚至说:她每天就跟在监狱里一样!
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尺度拿捏不好,就会伤害到孩子。
如果管的松了,孩子容易懈怠,比如最开始的方一凡;如果管的紧了,孩子容易喘不过气来,比如乔英子。英子已经失眠了,她的妈妈却不知道,虽然她有些察觉孩子的状态与平时不太一样,却没有深入与孩子沟通,也没有深入思考,而是随即又被高考的焦虑淹没,继续关心着英子的学习,高考复习的计划。
妈妈更关心的一直是高考这件“事”,却没有关心到英子的这个“人”!
当我们关注孩子的感受时,感觉对了,事情自然就顺了;可是如果我们关注的只是这件事,感觉错位了,事情的发展一定会背道而驰!当英子考试得了第二名的时候,妈妈想到的不是英子的感受,而是如何在下次考试得个第一名!
当英子的爸爸乔卫东,给英子买零食的时候,宋倩想到的只是健康与否,没有考虑到爸爸爱女儿的一片心意,以及女儿偶尔享受零食的放松。
水至清则无鱼。
(三)我们的爱,既能毁了孩子,也能成就孩子!
当英子离家出走后,妈妈宋倩和爸爸乔卫东在深圳找到了她,英子站在桥上说的那些话,让人很心疼。
她说:她一点儿也不开心,她想逃走。
妈妈的爱,让她喘不过气,让她感觉在监狱,让她想要逃离。
可是,逃离的这个想法,却在折磨着她。因为她知道妈妈很爱她,她这样想是对不起妈妈的。
理智的自我谴责和情感上的想逃避,不断在英子心里交锋,如此的矛盾和煎熬,最终把她逼成了“中度抑郁”。
直到父母已经意识到女儿病了,女儿需要他们调整爱的方式了,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幸运的是,父母及时调整了,而且调整的不但非常快,而且非常到位。
妈妈宋倩不再关注分数和排名,不再说着清华北大。
当她看到英子考了第15名,很开心。(之前英子考了第二名,她依然不满,依然计划着如何考第一。)
妈妈如此大的变化和调整,给了英子很多的能量!
在每个母亲眼里,孩子的生命和健康,超越任何其他的事情,包括高考。
再加上父母感情的和睦,更是促进了英子的恢复。
妈妈当着孩子的面指责爸爸,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妈妈,都会让孩子感觉难过,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某个部分不被父母认可和接纳。因为在孩子心里,他是爸爸的一部分,也是妈妈的一部分。他的身体里,有爸爸也有妈妈。
所以,父母的相互指责,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甚至想着我们抱怨指责的那个方向发展。
当爸爸妈妈尝试着做好朋友,在英子面前和平相处时,英子的安全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补充,英子的自我认可也随之水涨船高,感受好了,自然什么都会顺了。
宋倩与英子的爱,不同阶段印证了这句话:
我们对孩子的爱,既可以毁了孩子,也可以成就孩子!
开始,宋倩对孩子高压控制的爱,毁了英子,导致英子得了中度抑郁症;后来宋倩及时调整,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她,又让她重新展露笑颜,慢慢恢复了健康,成就了孩子!
(四)要么正确地爱;要么放手给孩子信任和自由!
有人问:
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养育孩子?什么时候要调整爱的方式?
育儿过程,应该是一件幸福的成长之路;
如果在育儿中很痛苦,一定是方式错了。
父母与孩子,无论是一方痛苦,还是两方都痛苦,只要有痛苦出现,那就意味着我们要调整了!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育儿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不确定你的想法是否正确,那么就多问问孩子的感受,或者多想一想自己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此刻你的言行是能促进这个目标达成,还是能妨碍目标达成。
这个目标指的长期目标,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拥有什么样的品质、生活观和价值观。而不是考上什么大学,去哪个城市工作这些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
如果,你不但连这个长期目标也没有,而且也无法确定自己做的是否正确,那么我建议你放手!
因为错误的管,还不如不管!
比如:宋倩的管,管得过头了,过犹不及了,结果害了孩子。让孩子承受了原本不需要承受的痛苦。
无为而治,比治错了要强!
比如:一部分优秀的孩子,来自于父母全心爱孩子,却不控制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农村的父母,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所以总是在忙完之后,慈爱的坐在孩子身边,嘘寒问暖,却不给孩子任何压力。他们信任孩子,对孩子放手,反而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信的品格。
这样说,并不是让大家都大撒手,什么都不管了。
毕竟,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和支持孩子,那么,孩子能从我们这里得到能量会多很多,这样总比孩子孤军奋战要好得多。
我们最好的养育方式,首选当然是“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万一你无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才有下策:不要错误的管,妨碍孩子成长!
随着夏天的到来,天气一天天变热,大街上哪里都是卖冷饮、冰激凌、冰棍什么的,花哨的包装非常吸引人的注意力,别说孩子了,就算是我们大人很多时候也难以忍住诱惑吧,好像这个时候你不来根冷饮就跟生活在原始社会似的,但是我们懂些中医知识的可能就是生活在原始社会,夏天很少吹空调,也很少吃冷饮,不过你自律性再强能不能再孩子跟你撒娇的时候忍住不给孩子们买呢,但是有时候正是我们的忍不住,放弃了原则,给孩子吃了这些寒凉的东西,宝宝们的身体就成了我们无原则的代价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1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最不该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