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夏季多雨当心生病,,女性注意淋雨后的保健

金婚银婚 2023-08-01 04:53:27

女性淋雨后如何保健?

被雨淋后快洗澡

雨水中有很多的细菌,如果过长时间淋雨,雨水中的细菌就会侵蚀到皮肤,可能引起红斑、丘疹,严重的可能出现水疱,甚至肿胀。因此,回家后要及时淋浴,而且沐浴时一定要带有杀菌作用的沐浴液。另外,若双脚长时间浸泡雨水,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然后再洗澡。

淋雨后私密部位要注意

在大雨中淋的时间过久,就会造成全身都湿透。被雨水浸湿的内裤又贴着私密部位,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将细菌带入阴道,引发妇科疾病。这时,要用专门的护理液清洗下体,并冲洗干净。

衣服消毒分开洗

淋过雨后的衣服也要做好及时消毒,因为雨中带有大气层中的各种污染物。

有时雨太大很多人都是趟水回家,身上沾满了街道上各种污物混杂在一起的雨水。回家后需及时脱掉衣服,然后与其他衣服分开放。另外,清洗时要用消毒液浸泡之后才能彻底杀菌。

经期女性千万别趟水

除了脚上有伤的人,处于经期的女性也不要趟浑浊的雨水。

因为经期趟水特别容易引发急性附件炎,下腹疼痛肿胀、月经失调、淋漓不断,严重的还会导致崩漏。

梅雨时节如何祛湿邪?梅雨时节养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一首诗歌里面描写的清明这一节气,与梅雨时节有一点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雨,湿热的空气使人体内的湿邪之气出不来,那么我们在梅雨时节应该如何有效祛湿邪?梅雨时节养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1、梅雨时节如何祛湿邪
一到梅雨时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加上高温、高湿,是梅雨时节的主要特征。一般梅雨时节短则20多天,长则会持续将近2月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们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难免会感受
湿邪,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祖国中医学认为,梅雨时节湿气较盛,过盛的湿气会导致人体生病,因此称其为湿邪。湿邪属于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最易伤脾。湿邪内阻脾胃,则常见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状;湿邪停滞于皮肤肌肉,易导致感冒、四肢困倦、皮肤湿疹等病症;湿邪留滞下焦,则会出现小便混浊、淋漓涩痛、肛门湿痒等症状:湿邪流注关节,则表现为关节屈伸不利、疼痛难忍、肿胀等。
假如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湿邪更甚,则会影响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的机能,导致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水肿等多种慢性病,以及多种慢性皮肤病;由此可见,湿邪的危害很大。因此,在梅雨时节一定要谨慎防范湿邪,积极祛湿,可通过以下方法来防治。
佩化湿香囊在中药店购买佩兰、藿香、苍术、茯苓、山柰各5克,冰片3克。将前五味药研成粗末,与冰片混匀,装入香囊中,封口,每日外出时佩戴于胸前。此香囊中的中药芳香化湿,其特有的芳香味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从而达到防湿、化湿的目的。
食芡苓蜜膏芡实、茯苓各60克,分别研成粉末后混匀,加水15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加入蜂蜜100毫升,搅拌同时小火收膏,放凉后装瓶备用。每次取1匙(大约10克),用温水冲服,每日2次。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祛湿的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人心、肺、脾经,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渗湿利水的功效;蜂蜜健脾益气;一同制成膏服用,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湿邪伤人。
灸足三里穴取艾条一根(中药店有售),点燃一端,悬于足三里穴上约5厘米的地方旋转温灸,以不觉得烫为度,每次10分钟,隔日1次。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艾灸此穴,可起到健脾运、化水湿的效果,非常适宜梅雨季节防湿、祛湿。
除了以上方法外,老人在梅雨时节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避免涉水淋雨,出汗后及时换干衣服,晴天时把发潮的衣被进行晾晒;②少吃肥甘滋腻的食物,如年糕、汤圆、奶油、奶酪、冰激凌、猪蹄、肥牛等;多吃健脾、祛湿、利水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红豆、绿豆、薏苡仁、芡实、莲子、冬瓜等。
2、饮食保健
以下食物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在梅雨季节里,大家不妨多吃些:
高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除上述食物外,下面给大家推荐三种最适合梅雨季节食用的薏仁粥:
1、薏仁100克,山药50克,荞麦50克,共煮粥。适用于风湿痹痛、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2、薏仁50克,百合100克,莲心20克,小米20克,共煮粥。适用于身体烦热、口腔溃疡、湿疹、滋阴养肾。
3、薏仁50克,绿豆50克,荷叶20克,共煮粥。可清暑热、利水湿。
3、保健措施
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时下,我国南方正值梅雨时节。所谓梅雨,指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天气现象,此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南方正值梅雨时节,梅雨时节如何祛湿邪
一到梅雨时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加上高温、高湿,是梅雨时节的主要特征。一般梅雨时节短则20多天,长则会持续将近2月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们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难免会感受
湿邪,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祖国中医学认为,梅雨时节湿气较盛,过盛的湿气会导致人体生病,因此称其为湿邪。湿邪属于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最易伤脾。湿邪内阻脾胃,则常见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状;湿邪停滞于皮肤肌肉,易导致感冒、四肢困倦、皮肤湿疹等病症;湿邪留滞下焦,则会出现小便混浊、淋漓涩痛、肛门湿痒等症状:湿邪流注关节,则表现为关节屈伸不利、疼痛难忍、肿胀等。
假如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湿邪更甚,则会影响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的机能,导致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水肿等多种慢性病,以及多种慢性皮肤病;由此可见,湿邪的危害很大。因此,在梅雨时节一定要谨慎防范湿邪,积极祛湿,可通过以下方法来防治。
佩化湿香囊在中药店购买佩兰、藿香、苍术、茯苓、山柰各5克,冰片3克。将前五味药研成粗末,与冰片混匀,装入香囊中,封口,每日外出时佩戴于胸前。此香囊中的中药芳香化湿,其特有的芳香味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从而达到防湿、化湿的目的。
食芡苓蜜膏芡实、茯苓各60克,分别研成粉末后混匀,加水15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加入蜂蜜100毫升,搅拌同时小火收膏,放凉后装瓶备用。每次取1匙(大约10克),用温水冲服,每日2次。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有补脾、祛湿的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人心、肺、脾经,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渗湿利水的功效;蜂蜜健脾益气;一同制成膏服用,可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湿邪伤人。
灸足三里穴取艾条一根(中药店有售),点燃一端,悬于足三里穴上约5厘米的地方旋转温灸,以不觉得烫为度,每次10分钟,隔日1次。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艾灸此穴,可起到健脾运、化水湿的效果,非常适宜梅雨季节防湿、祛湿。
除了以上方法外,老人在梅雨时节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避免涉水淋雨,出汗后及时换干衣服,晴天时把发潮的衣被进行晾晒;②少吃肥甘滋腻的食物,如年糕、汤圆、奶油、奶酪、冰激凌、猪蹄、肥牛等;多吃健脾、祛湿、利水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红豆、绿豆、薏苡仁、芡实、莲子、冬瓜等。

淋雨有什么好处?

没有。 雨水中有很多的细菌,如果过长时间淋雨,雨水中的细菌就会侵蚀到皮肤,可能引起红斑、丘疹,严重的可能出现水疱,甚至肿胀。

因此天外出应尽量减少淋雨和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如果被雨水浸泡,回家后要及时淋浴,而且沐浴时一定要带有杀菌作用的沐浴液。另外,若双脚长时间浸泡雨水,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然后再洗澡。

淋雨后,私密部位要注意

上面提到,雨水中有很多细菌。有些女性在大雨中淋的时间过久,就会造成全身都湿透了。被雨水浸湿的内裤又贴着私密部位,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将细菌带入阴道,引发妇科疾病。因此回家之后除了要立刻彻底清洗全身之外还,需要用专门的护理液清洗下体,并冲洗干净。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淋雨过后快洗澡 衣服消毒分开洗(图)

关于下雨季的健康小知识

1.梅雨季节的保健养生生活小常识有哪些
一、大理石地面,小心防滑。

现在很多新小区都很漂亮,环境布置上也下工夫,不少小区路面都用的是大理石。可连着两天阴雨,大理石就返潮了,走上去特别滑,真要当心。

梅雨季节,连续下雨,大理石路面会更加湿滑,特别是老人和孩子,走路要格外当心。 二、隔夜菜最好别吃。

梅雨期,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最好不要隔夜、隔餐食用。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蔬菜放一晚上后,更容易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2.梅雨季节旅游应该注意哪些小常识
衣:

梅雨天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衣物。空调房内,穿上有袖衫、护住肩头,长裤子、遮住膝盖,使关节等易受风部位得到保护。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黄梅天即使没雨,湿度也较平时大,真菌会异常活跃,皮肤癣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因此,梅雨季节要注意卫生,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

梅雨天,衣橱里的衣物如果水分过多,加上空气不流通,霉菌很容易繁殖。因此,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另外,除了樟脑丸、防霉饼等常用的防霉用品外,超市里还有竹炭、木炭制品等吸湿、除湿用品,可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食:

梅雨时节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期。人们在饮食上应多加注意,谨防食物中毒。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建议大家选择“四瓜”:苦瓜、黄瓜、冬瓜、西瓜,都是清热下火的合适食品。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梅雨季节,食物易发馊或霉变,吃了这些食物,会引起肠胃道疾病,甚至中毒。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除了多喝水外,疏果瓜鲜、肉蛋荤腥不能少。冷饮、冷食不能吃过头。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

住:

梅雨季节湿度大,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长期滞留在室内空气中。建议:注意房间的通风透气,天晴时,要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平日可在床下、墙角等阴暗角落放一些生石灰吸湿。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怕热、怕湿,有了空调紧闭窗户,成了时下家家户户的习惯。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清晨7-8点空气流畅、傍晚5-7点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

行: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不同于春夏秋冬的特殊时节,对辛苦的上班族和孩子,要提醒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对懒散的居家族和老人,要提醒放松心情,适量活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不同于春夏秋冬的特殊时节,对辛苦的上班族和孩子,要提醒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对懒散的居家族和老人,要提醒放松心情,适量活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3.有关健康的小常识
怕冷与饮食中缺少无机盐有关,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

冬季常吃萝卜,可达到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香菇味道鲜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功效,常吃还能阻止血管硬化。

冬季保健应适当吃“冷”,常饮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之效。

近期多小雨,空气湿度大,应注意室内通风。

预防冻疮应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

冬季出游易“上火”,外出旅游应多吃些蔬菜,多补充水分。

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易让人着凉,常吃些大蒜可以预防感冒.

1. 怕冷与饮食中缺少无机盐有关,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

2. 冬季保健应适当吃“冷”,常饮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之效。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

3. 香菇味道鲜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功效,常吃还能阻止血管硬化。

4. 冬季常吃萝卜,可达到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5. 多吃蔬菜、水果,如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等,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润肺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因此,冬季适当增山芋、藕、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和热量,经常食用也可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6. 冬天想通过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热的食物。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

7. 冬季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加衣物,防止受凉。常吃些大蒜可以预防感冒。

8. 积极参与健身运动,慢步、爬山、散步、游泳等等,都能使身体得到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冻疮应多参加各种运动,经常搓手、跺脚。

9. 冬天适当吃点凉菜还有利于减肥。由于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减少,因此易发胖,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适当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

冬天应该注意哪些生活小常识?

1、晒被子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细节:首先,棉被可以直接晒。上午11点到中午2点,阳光最充足,这个时间段晒一下被子,棉纤维就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膨胀。晒好的被子切忌拍打。

2、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哦!

3、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

4、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看来要……呵呵!!)

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味过重的料理
4.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风力等级表风级和符号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0.0 1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2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4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3.0 7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8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9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1 暴风 28.5-32.6 损毁普遍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2 飓风 32.7- 摧毁巨大 海浪滔天 14.0 1、春天囝仔面。

(意即春天晴雨多变) 2、春看山头,允冬看海口。(看天经验: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头方向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夏秋季南一东南方向海口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预示未来12~48小时内本地天气的变化,闽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长收成这一季节) 3、春寒雨那泉,冬寒烤大旱(春寒雨如泉,冬寒作大旱)。

春寒雨滴,冬寒断滴。 4、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春北夏南,草埔成潭。 5、春天连阴,起南风现停。

(科学道理—春季同安冷暖空气交汇时常下雨,当南风吹来后,将冷空气推向北面,本地回暖,天气常会转晴) 6、夏天雨绵绵,起北风便晴。 7、秋天西风雨,东北晴。

8、秋后北风起,干到断半滴。 9、春东风,雨祖公;夏东风,热烘烘。

10、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11、雨过起东风,夜里雨更凶。

(春季、雨季适用) 12、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1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这说明风向对于空气的冷、暖、干、湿的影响) 14、白露南,三日一次澹。 15、白露南,脚兜澹;白露北,无泉目。

16、热极生风,闷极生雨。(实践经验:夏秋季台风影响有不少是出现在最高气温高于35℃,再过5天左右的时间;在春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易出现雷阵雨;配合夏秋季适用谚语“日暖夜凉,东海也干”,可领会到凉、热、干、湿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 17、西风不过午,过午便有台。

(第17~22条关于台风的谚语只适用在台风季) 18、西风过午,不出三日台风来。 19、风西,台风会来无人知。

(老农云:1959年8月23日傍晚前后西风明显,半夜强台风登陆同安) 20、东南淹同安,西南淹漳州,东北淹泉州。(在台风影响下,风向不同,雨量中心位置也不同) 21、六、七月无善北,大水淹头壳。

22、六月东北风,大水连大风(六、七月东北一北风兆海上有台风,连刮几天则台风较会影响本地)。台风无转南(风),以后日日澹。

台风(风向)不回南,还有台风来。 23、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2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5、朝看东南黑,热急午前雨;暮看西北乌,半夜有风雨。

(雨季时) 26、夜看西边明,来日必定晴。(傍晚至夜无云,次日多为晴天) 2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8、月晕,不出三日变天,缺口向海落雨,向山好天。 29、日围箍,会落雨;月围箍,晒草埔。

30、乌云接日,不出三日(有雨)。 31、乌云接日,不落明日也落后日。

32、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春季、雨季连阴雨时节) 3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4、鱼鳞天,无雨也风颠。(晴天天上有钩卷云,卷积云同时出现,预示三、四天内有天气系统侵入,多数有雨) 35、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常出现在春季、雨季)。

午后破絮云,半夜后雨淋。 36、瓦片云,晒死人。

(夏季收获时节,天上成片透光高积云,多属副高系统影响下晴好天气) 37、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类似36条天气情况) 38、天边有横云,明日风停天也晴。

(横云指荚状云,兆大气层稳定天气好) 39、云交云,雨淋淋。 40、风云逆行,大雨淋淋。

41、天上炮台云,三日内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云) 42、有雨天顶光,无雨四方亮。

(雨季时四周积云发展天将雨) 43、乌云窜河溪,不久雨“那喂”。(久旱时低空碎云或积云出现,兆不久将雨) 44、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

(满天乌黑低云预示即将有强降水) 45、星眨眼,将起风。 46、星白雾,天将雨。

47、星星快速闪,有台更须防。(老农测天经验:在台风所在方向有星星快速闪,闪区仰角抬升,兆台风移近;闪区往哪个方向移,兆台风移向) 48、星照水潭,雨水落□完。

(春季、雨季) 49、明星照湿地,好天无久长。(春季、雨季) 50、春雾无过午,夏雾浸死虎。

51、早雾晴,晚雾雨。 52、久晴逢雾雨,久雨逢雾晴。

53、春雾疏(晴),夏雾雨,秋雾风,冬雾霜。 54、一日春霜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

55、早雨早晴,晚雨朝暝(连夜)。 56、大雨大阵过,小雨密密落。

(雨下大常会有间歇,小雨常不停歇) 57、秋雨落不过田岸。 58、早虹雨,晚虹晴;西虹雨,东虹晴。

59、云挂帆,水流人。(雨季、台风季对流云容易出现断虹,降水常较强,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或涨大水) 60、北闪拿戽斗,南闪赶快走。

(境内在夏季当处在副高588线边沿地带时,南面闪电雷雨区常会移来,北面闪电表明副高较强,甚至控制。
5.梅雨季节旅游应该注意哪些小常识
衣:梅雨天衣服要常洗常换,最好选择易干且滑爽布料衣物。

空调房内,穿上有袖衫、护住肩头,长裤子、遮住膝盖,使关节等易受风部位得到保护。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

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黄梅天即使没雨,湿度也较平时大,真菌会异常活跃,皮肤癣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

因此,梅雨季节要注意卫生,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梅雨天,衣橱里的衣物如果水分过多,加上空气不流通,霉菌很容易繁殖。

因此,存放的衣服棉被不但要事先洗干净,还应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另外,除了樟脑丸、防霉饼等常用的防霉用品外,超市里还有竹炭、木炭制品等吸湿、除湿用品,可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食:梅雨时节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期。人们在饮食上应多加注意,谨防食物中毒。

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建议大家选择“四瓜”:苦瓜、黄瓜、冬瓜、西瓜,都是清热下火的合适食品。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梅雨季节,食物易发馊或霉变,吃了这些食物,会引起肠胃道疾病,甚至中毒。气温高,食欲不振,体力消耗大,营养要跟上。

除了多喝水外,疏果瓜鲜、肉蛋荤腥不能少。冷饮、冷食不能吃过头。

冰箱食物要加热,隔夜食物要煮开。住:梅雨季节湿度大,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长期滞留在室内空气中。

建议:注意房间的通风透气,天晴时,要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平日可在床下、墙角等阴暗角落放一些生石灰吸湿。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

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怕热、怕湿,有了空调紧闭窗户,成了时下家家户户的习惯。

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太阳未出时,浑浊空气沉积地表,开窗会导入不洁空气,对健康不利;中午空气湿度大,引入室内觉会得闷热,助长细菌孳生。

清晨7-8点空气流畅、傍晚5-7点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行: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

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不同于春夏秋冬的特殊时节,对辛苦的上班族和孩子,要提醒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对懒散的居家族和老人,要提醒放松心情,适量活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不同于春夏秋冬的特殊时节,对辛苦的上班族和孩子,要提醒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对懒散的居家族和老人,要提醒放松心情,适量活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
6.春季健康的一些小常识
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要强化或做必要的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健康的人能够调适自己很快适应环境,一般无需调补。但是素有旧疾的人,在这多变的季节里,就不那么幸运了,旧疾极易复发。此时,对与这类患者和病后体虚的人,可以通过适当进补,提高身体抵抗力,使身体得到康复。

春季食物以选则一般性调补食品为宜,如鸡肉、鸡蛋、瘦猪肉、红枣等。不仅可改善慵懒的体质,还可充沛体力。然而,对于身体明显虚弱的人,则需要选择适当的滋补中药来调养,如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耆等。

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若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总的说来,春天的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这一时令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7.梅雨季节需要注意什么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

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气较重,会影响人的食欲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参考下我总结的梅雨季节养生小知识,看看梅雨季节吃什么,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好身体和好心情。
8.关于健康的小常识500字
方法:1.有规律的生活:按时作息,早睡早起;2.注意讲卫生:(1).睡前洗脚;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刷牙漱口; (2).勤换洗衣服,勤换洗被褥; (3).经济条件及个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经常洗澡; (4)动员家人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3.有规律的饮食:一天三餐,有条件的情况下,早餐要清淡,午餐要温饱,晚餐要适量;4.合理膳食: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常食用含碱性食物,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瘦肉、蛋类、奶类;5.着重指出:操作电脑的人,应多吃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食物,用以补充人体内维生素A和蛋白质。

当然,要多喝水;茶水也对身体有益,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有利于抵抗电脑产生的放射性物质 ;6.注意病从口入,食用的食物要干净、变质食物不食用;7.锻炼身体:有条件外出的人员,可室外运动;无时间外出,在家干家务的人们,干家务的同时,适当穿插体操运动中的转体、曲腿、下蹲、伸展、踏步、踢腿、健美操中的适宜动作,以达到健康身体,缓解疲劳之效果;8.晒太阳:(1)人要晒太阳,有空外出者,可在室外晒太阳;无时间或身体状况不允许外出的中老年人,可在室内 适当地方晒太阳; (2)被褥要常晒太阳;9.言行思维要健康:(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去信得过、服务态度好的医所或医院及时就医。)。

梅雨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气较重,会影响人的食欲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参考下小编总结的梅雨季节养生小知识,看看梅雨季节吃什么,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好身体和好心情。进入梅雨季节后,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湿气上升,天气也日益炎热。闷热潮湿的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在南方梅雨季节,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特别是儿童,要提防患上各种“湿症”病。

据厦门中山医院统计,这段时间因“梅雨病”到医院就诊的儿童每天都在400人左右,比平时增加40%。其他一些医院也都出现类似情况。

梅雨季节湿气加重,是儿童患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发病的病种大多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腹痛、吐泻等,有些患儿甚至反复发作不易痊愈。梅雨季节大量生冷瓜果及冷饮上市,儿童食用时不节制、吃了容易霉变的食物或不讲究合理营养搭配,这些都是导致儿童“湿症”病的主要原因。

建议,梅雨季节,冷热变化快,家长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但体质较差的儿童最好少去游泳。这段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不要生吃海鲜,不吃霉变食物。水果需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要暴食。儿童可多吃丝瓜、冬瓜、葫芦、黄瓜、豆腐等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开胃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的食品。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衣服应以纯棉料为主,尽量宽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67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