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给了我们什么?
是被困在大学的4年,还是每天一次的核算,还是无法摘下的口罩?
是上不完的网课,是没有任何仪式的毕业,还是见不到的恋人?
是改了又改的机票,是长不了见识和眼界,还是逢年过节回不来的亲人?
持续3年的疫情,面对无法确定何时消灭的病毒,我们至少知道一点----2019年那样的生活,或许很难再回来。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引发更多人罹患精神疾病
据媒体报道,世卫组织在6月17日发布最新全球精神健康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抑郁和焦虑患者比2019年足足增加了25%,然而只有不到2%的国家卫生经费与不到1%的国际卫生援助用于精神健康领域。
世卫组织精神健康部门负责人马克·范奥默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疫情期间,精神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平,但却没有增加相应的投入,其中年轻人、女性以及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遭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
面对摇摆不定的疫情,究竟该如何驱走情绪上的阴霾?
回顾今年上半年突发疫情,居家办公、线上教学、非必要不外出......
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下,一方面人们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小阳人”,会担心自己隔离时是否被孤立、歧视;另一方面因疫情封控而影响收入,经济收入锐减,以及各种贷款的压力。
被隔离封控的人们难免出现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上,就有一种现象称为“骨牌效应”,指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要想打破抑郁情绪的关键,就必须不要让任凭自己无休止尽沉沦在负面情绪中,需要逃脱出来。
方法一:走出封闭环境
抑郁情绪的人喜欢自己在房间里独处,不让别人打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好办法,把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只会让自己胡思乱想,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所以,走出房间,去室外多看看风景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心情。
方法二:进行适量的运动
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利于我们强身健体,还能使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
可以去室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比如游泳,爬山,慢跑等。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运动,过度运动,过度劳累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的差劲。
方法三:让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长期处在负面情绪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失眠,而失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第二天的工作质量,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也是一个好心情重要因素。
因此,最好可以给自己一段休息的时间,禁止工作和学习任务,困了就睡,睡觉时间也不受限制,长期下来,睡眠质量就会逐步改善的。
方法四:培养兴趣爱好
很多人之所以抑郁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很迷茫,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
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逐渐调节自己的心情,明白生活的乐趣,让自己不再那么抑郁。
方法五:尝试多与人沟通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不说出来,但是这样其实很容易把自己憋坏,心情变得糟糕抑郁。
如果你身边有信任的朋友或者是家人老师,你可以尝试和他们沟通,把你的烦恼排解出来,你会感觉到心胸都变得开阔了,这对抑郁症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鲁豫曾说: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疫情期间,心态出现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若有困难需要及时救助。
但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有意义,压力会激活我们的生命力,不良情绪也会引领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源。
我们不知道这场疫情何时会结束,但知道太阳会照常升起,光明始终会回来。
#疫情之下的心理防疫#
如果全球疫情持续,我们该怎么办?钟南山院士给出答案,如何处理?新冠疫情已经三年多时间了,世界上,除了中国对其有着极好的控制外,大多数国家都仍然受疫情肆虐,而且这种肆虐越来越严重。面对全世界的这种持续疫情的大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的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1、非必要尽量不要出国
目前,除了中国的疫情防控比较好之外,国外的大多数国家的疫情管控都比较弱,国外的疫情远远比国内要严重得多。国外的很多城市还是大量人口聚集,很多人出门都不戴口罩,因此,到国外感染新冠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国内。所以,如果没有非到国外不可的理由,奉劝大家还是在国内好好呆着,毕竟,国内是疫情的唯一净土,出国了,有可能染上新冠,从而害己害人!
2、积极做好个人防护
虽然国内的疫情因为管控严格而没有那么严重,但是零散疫情还是会时有发生的。就算是在低风险区,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也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出门在外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口罩必须戴,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不到人口聚集的地方,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这也是疫情下我们的正确防护方式。
3、非必要不要到中高风险地区
在国内,疫情在一些地区零星发生,一旦某个地方发生疫情,国家会根据疫情大小设置一些地方闭环管理,这就是中高风险区。这些中高风险区已经有确诊疫情,而且需要时间朔源,在这期间,疫情是有外溢风险的。所以非必要不要到中高风险区,如果有事情一定要去的话,也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呆太长时间。
4、不造谣、不信谣
疫情是可怕的,更可怕的事情是人们的胡乱造谣,所以一定不要造谣生事,也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造谣,做好自己即可。
钟南山院士也给出了积极的建议,基本上也就是我上面说的这四条。在疫情暂时不会消失的前提下,做好自己的防范是尤为重要的事情。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吗?对于疫情的防范,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No.1为什么是我被感染?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恨传染病毒给我的人。
答:愤怒是在重大负性应激事件后出现一种正常情绪反应,没有人愿意生病,没有人愿意把疾病传染给别人,这种愤怒会持续一段时间,你需要去接纳它,但不要被愤怒情绪所裹挟。你可以允许自己哭泣,或者通过视频、语音的方式向亲人、朋友、心理治疗师表达这种情绪;或者撕纸、拍打枕头发泄愤怒;尝试着理解愤怒可能来源于失控感。同时,要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治疗上,一种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帮助我们战胜疾病。
No.2我被隔离,快崩溃了,什么也做不了,我该怎么办?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部分人可能出现崩溃和失控的状态,特别是在重大疫情时,面临健康的威胁,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你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你可以慢慢地在病房做一些有助于稳定自己情绪和身体康复的事,比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做适度的运动;看看搞笑视频;听听新闻;拍打身体;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去感受你周围的一切,恢复一些掌控感。
No.3我已经被感染了,我非常担心家人的健康,他们也非常担心我。
答:保持和家人的联络,尽量通过视频、语音联系,避免单向的文字交流,了解家人的近况,告知家人你的现状,你如何接受治疗的;多和家人谈谈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彼此鼓励和支持。
No.4我经常出现心慌、头昏、乏力、肌肉酸痛等与呼吸无关的症状,我不知道是否是病情加重了?
答:上述症状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中毒症状,会随着整个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好转,第二个原因是紧张、焦虑所导致的躯体化症状。当焦虑症状缓解后,上述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No.5感到连累了家人、朋友,都是我的错,我很内疚,怎么办?
答:1.生病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为生病而感到内疚。2.你可以尝试着用电话或视频的方式向家人、朋友表达自责,听一听他们的反馈。3.造成疫情传播有很多原因,自然、社会、他人等,试着重新归因、归责,你的责任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你不是全部责任。4.你对家人、朋友有内疚,源于你内心深深地爱他们,尝试着去理解害怕丧失、内疚背后久违的、压抑的爱,也许你可以尝试着去表达你的爱和珍惜。
No.6被隔离后,晚上经常做噩梦,怎么办?
答: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很容易引起紧张、担忧、害怕、恐惧,噩梦是换了一种形式告诉我们内心的这些感受,这种情况下,做噩梦是正常的。可以尝试着讲述梦,理解梦传达的情绪,表达这些情绪;在睡前做放松训练、打坐、冥想等去缓解焦虑情绪;寻求心理支持。随着负性情绪的缓解,噩梦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
No.7想睡又睡不着怎么办?
答:1.睡前2小时拒绝所有电子产品。2.睡前看枯燥乏味的书籍(为了唤起瞌睡)或打坐调息。3.一定要有睡意才上床,否则继续第2步。4.如果中途醒来,让自己平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不要刻意去想事情,更不要强迫自己再次入睡。5.早上定时起床。6.中午尽量不午睡。
No.8我一天都在担心、恐惧,害怕好不起来,怎么办?
答:在重大疫情发生时,被确诊为感染患者,我们会感到压力很大,出现焦虑、紧张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随着病情的好转,包括周边的人陆续好转出院,焦虑情绪会随之而减轻。你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适:
1.安排好每天的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除开治疗时间,安排娱乐、聊天、看书、听音乐、学习、室内运动等时间。2.专注地做一些事情,比如专注于呼吸,专注地看、闻、听、摸、吃某一样东西,在室内专注地行走,关注行走时脚、腿的感受。3.借助呼吸、肌肉放松来帮助自己放松,缓慢地吸气,缓慢而彻底地呼气,让身体的肌肉紧绷后松弛,比如,握紧拳头,保持5秒,放松,依次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紧绷-放松的练习。如果这种情绪仍然持续存在,或者进一步加重,告知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No.9为什么音乐听了,运动也做了,还是不能缓解我的压力?
答:要达到缓解紧张和压力,音乐要这样听——选一首最喜欢的,反复专注的听,一定要专注!先听细节,熟悉后,听的同时去关注你的内心的感受,之后再去觉察你身体的变化,如果能达到余音绕梁,效果就出来了。运动要这样做——在身体能够适应的范围内做适当的运动,比如做操,甩手,拍打身体,太极拳,下蹲等,可以让身体轻微出汗。
No.10感到沮丧、无助,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怎么办?
答:这是重大创伤之后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比较轻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缓解。1.给自己做“饼干罐子”,在纸条上写下十个想做的事情,放在一个罐子里,每天抽取一条去做。2.运动。3.写情绪日记。4.倾诉和表达。5.寻找希望和支持。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缓解或继续加重,请告知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17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