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则广告,大概是这样:一家人吃完饭以后在看电视,电视播放的是京剧。这时,儿子说:“看这个干吗,看足球吧。”女儿说:“听唱歌吧。”小孙子却在嚷着要看动画片。过了一会,老人悄悄的离开了坐位。然后。儿子突然问:“噢,爸爸呢?从这则广告中,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记得广告最后有这么一句:关心老人,要从细微处做起!如果我问,当今社会中,老年人最需要什么,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一句广告词:健康!但是,如果我们只给他们充分的物质享受,能保证他们一定健康快乐吗?我相信,今天,几乎每一个家庭的物质问题都基本解决。然而,我们知道,每个人除了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我们每天有自己的工作,与许多人交流,周末还要去看一看电影娱乐一下。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食量的充实。然而我们年轻人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我们总是以为,老年人吗,年龄老了,”心“也老了,只要吃饱喝足,无以他求。可是,”心灵的空虚“,自我价值感的失去引起的失落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许多老人封丰衣足食,却整天郁郁寡欢,愁眉不展。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知道广西升一个有名的长寿村,里面许多年过百岁老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豁达,心情舒畅。而在都市中生活惯了的老年人,从自己忙乎了大半辈子的工作上突然退了,不仅工作没有了,生理器官也老化了,他们的感受会是如何?我们年轻人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尊重。”尊“,以他们为长辈,为阅历丰富的人,尊敬他们;”重“,重视他们的种种需要,从细微处关心他们。我们同他们多谈一谈我们的工作,多争取一点意见,多说一说我们所见的趣闻趣事,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精神需要,多表达一些我们的爱心。总之,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少了。只有多一点,把老人既当成长辈又当作朋友,他们才会真正的健康快乐,这也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朋友,你知道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吗?谁都知道,老人最需要的是健康。老人除了生理健康之外还要心理健康。要保健康,除了老人自我保健以外,需要多方面的重视与关爱,尤其是子女的关爱。老人的健康是孩子们的幸福!在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本文就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藉方面谈点看法。 许多子女学业优异,事业有成。这本身就是对父母的最大精神慰藉。但这还不算,出色的子女们,对父母满怀孝心、爱心,不但对父母的物质生活关怀备至,而且给父母以种种精神慰藉:他们经常同父母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并有意识地勾起老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对老人一生的功绩与贡献给以充分肯定和恰当评价;充分尊重和耐心听取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欢声笑语中求得共识;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并给以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如此等等,都是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重要内容。处在这样家庭中的老年人来说,可以真正称得上美满幸福的晚年。 人老以后,最怕孤独。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心理极易失调,处于不稳定状态,常出现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喜怒无常、唠叨多语、郁闷多疑、自卑伤感、失落孤僻等生理现象,如不加调理,极易患病或死去。长寿学者胡夫兰说:“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国家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教授指出,保持身心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平衡”就与精神慰藉息息相关。他指出:“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一切保障作用的总和。掌握了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人得病与健康,与心理状态关系极大。人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影响。”医学专家认为,悲观、忧虑、激动、恐惧、困惑、绝望等情绪会刺激人的大脑,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会导致痴呆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病、癌病和其他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给老年人以精神慰藉有时甚至比给老人以优厚的物质供养还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少数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给以精心照料,会给子女造成经济上、精神上的极大负担和压力,然此乃作为子女的应尽义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一、生理健康;二、心理健康;三、适应社会状况良好。后两者无不与精神慰藉有关。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子女以为给父母以足够的经济供养即为孝子,其实并不尽然。因给老人物资供养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早有法律规定。而精神慰藉(即“精神赡养”),也是法律所规定,但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老年法》十二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就要求首先对被赡养人具有深厚的感情。然而,有些子女长大成人以后,一改少儿时期那种对父母至高无上的亲情,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无话可说,缺乏感情交流。即使同父母交谈也只是三言两语,父母问一句他答一句。不愿意与父母拉拉家常、开开玩笑、下棋、打牌等,不能同老年父母建立深厚的感情(当然,这与有些父母总是以“尊长”自居,不尊重年青人的个性和特点,惯于用“训斥”的口吻对待子女有关。这需另文论述),给精神赡养构成障碍。由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多数老年人能够自寻其乐,如搓麻、下棋、打牌、跳舞、养花、钓鱼、逗鸟、遛狗、逛街、会旧友、找同龄人聊天等等;爱好读书的老人,则自己看书写作;开明者上老年大学,参加公益活动,发挥余热。他们就是这样来充实精神生活,消除自身的寂寞与孤单的。以上这些,无疑不失为“老有所乐”的好办法,作为子女应当给以积极支持。在当今社会中不乏有对父母怀有深厚感情的孝子、贤媳。例如: 永安市委党史办干部赖承光的母亲曾怀岳,因她不愿进城居住,在大湖乡下一人独居。赖承光退休前每周末回家陪伴,退休后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大湖乡下老家陪伴照料母亲,十数年如一日。现其母已100岁。赖承光堪称永安有名的孝子。 永安市燕东街道兴平村村民叶淑婉,精心照料因车祸瘫痪的家公王桂才达十六年之久(从1988年开始),现王桂才已79岁。祸不单行,1998年,叶淑婉的丈夫王道辉在煤场作业时因煤堆倒塌压成重伤,致脊椎骨骨折而全身瘫痪,又精心照料丈夫6年多了。她说:“十几年来,我无怨无悔地一边照顾公公,一边照顾丈夫。”她是人人称赞的好媳妇,也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好榜样。 永安市文化馆干部俞贵永的母亲林秀英,83岁时脑溢血半身不遂,瘫痪卧床不起,由于脑神经受损,失去常态,因而日夜大声叫喊不停,全家昼夜不得安宁。俞贵永和其夫人陈淑可将母亲安置在家中最好的住房内,安装空调,购置娱乐设备等供其母用,并且日夜照料达一年半之久。陈淑可因精心照料家婆而积劳成疾,堪称永安有名的贤媳妇。 但是,有些子女不但没能给父母以精神慰藉,就是物质赡养也不能保证。当然,有些经济十分困难的子女情有可原。在城市家庭中,一些儿子、媳妇和孙辈们与父母三代同堂,共同生活。父母操持家务,采购做饭,照顾孙辈,忙得不亦乐乎,每月还得支付水、电、汽、电话等费用和往来应酬。父母本来就不高的退休工资,尽管千方百计节约开支,手头还是觉得紧巴巴的。然而,子媳们却不愿交伙食费或只交点“小意思”,让老人长期处在贫困之中。同时还不时显现对老人的不满情绪,嫌老人“太脏”、饭菜煮“太烂”、衣服洗“不干净”等等,着实令老人为难。在父母与子孙分居的家庭中,多因子女工作忙,难得回家看看,使父母倍感寂寞。但每逢假节日到来,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内孙、外孙一大帮蜂拥而至,老父母疲于采购做菜,忙得不可开交。子孙们酒足饭饱之后,嘴巴一抹,一窝蜂似地散去,却不见一人留下“打扫战场”,更无人同老人促膝谈心。而老人还得收拾收拾,忙到半夜才能休息,残羹剩菜还得啃上好几餐。 在农村的家庭中,老人得不到精神慰藉的状况更加普遍。虽有一些孝敬父母的孝子贤媳,但多数婆媳不和, 素有“十对婆媳九对闹”、“娶了媳妇卖了娘”之说。当父母尚有劳动能力、会下田干活时期,矛盾较少;一旦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便渐渐嫌弃起来,总觉得老人是个负担、累赘。一般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也同时丧失了经济支配权,手头拮据。这时,一些不孝的媳妇们,指桑骂槐,讥讽老人的弱点、缺点者有之;背后散布流言,诋毁中伤老人者有之;事无巨细,公开顶撞谩骂老人者有之;骂“老不死”,甚至于撕打老人者有之。少数不孝子媳甚至虐待老人,唯恐老人不死,更不必说为老人消愁解闷了。有些老人愤而另起炉灶,各自生活。倘若是丧偶的老人,景状就更加凄凉了。这样的老人最低生活可能都得不到保证,何谈精神赡养? 说到丧偶老人,一般青年子女不易理解老人丧偶所形成的寂寞之苦。一些子女能积极为老父或老母的再婚创造良好的条件,并给以有力支持,这应当说是孝子;也有一些子女对老父或老母的再婚百般阻挠和非难,这应当说是不孝的表现。因为子女不可能像老伴一样陪伴老人。再则,老人的再婚是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子女是不能干涉的。上海一位文坛寿星章克标,在他99岁时,让报纸刊登征求伴侣的广告,他说:“我已经没有了性欲,所以仅仅是找个伴侣来照顾生活,聊聊天,以解老年生活的寂寞。”他终于与56岁的林青结为秦晋之好。说明他童心未泯,热爱生命,能够保持欢乐豁达的思想境界。他现已活到104岁。根据专家的临床观察和对世界上数以万计的健康老人的调查发现:所有健康长寿的老人,除了合理饮食、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心胸开朗之外,其共同特征是拥有恩爱和谐的夫妻生活。欧美现代养生专家指出:“老人独居易衰老,提倡鳏寡再婚重温爱情。”因现代医学证实,即使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但仍可通过做爱感到性的满足和快感。更重要的是和谐的性生活还能反馈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植物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内分泌功能。其机理在于:当人类在做爱时,体内能产生一种被称为“迪斯”的以基乙胺为主的缴素物质,它能提高肌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增强活力,延缓衰老。 无论城镇或农村,更有触犯刑律的不孝子媳视老人为草芥。如上海市宝山区85岁的韩李氏被其儿子活活冻死;广东省78岁的裴金有因不堪忍受子、媳虐待而投江自尽;上海市虹口区60岁的李顺英因不堪忍受子、媳打骂而服毒身亡;上海市松江区88岁的邱金英4个儿子共有住房53间,她却因无房栖身而服毒自杀;广东省高州县原副县长温某无端打骂88岁老母,致其母悬梁自尽。 以上这些实例,已触犯了刑律,远远超出了传统道德的范围,已不在孝与不孝之列了。什么是孝心呢?广东某杂志有文说得好:孝心是人生的自然本性。人类的优秀品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父母的孝敬来体现的。孝心是对生命延续的一种尊重,是对自身历史的一种爱。一个没有孝心的人等于漠视自己生命的源头,等于退化到低等动物的水平。没有孝心的人通常也是特别自私的人。这种人很会用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孝和自私。孝心是一种品格,是对人的质量的一种陶冶,它随时随地都会从灵魂中流露出来。一个对父母都无孝心的人,肯定不仁不义,无信无爱。 另外,孙辈们对祖父母、外祖父母仍然有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义务。当父母无力赡养祖父母时,孙辈们应承担起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行法律所规定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披露东北某农村一老年人已104岁,其儿子78岁,其两个孙子均己40多岁。由于孙辈的父亲和祖父早已丧偶,父亲长期赡养祖父,积劳成疾,陷入困顿,他遂召集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开会,劝他们分担供养祖父。但因祖父每天还须喝酒吃肉,他们认为“养不起”,均不接受供养义务。结果,多病的父亲只得艰难也自己承担赡养义务。笔者认为,祖父能活104岁了不得!纵使每天要喝酒吃肉,该他吃喝!孙辈们应尽量满足其要求。因为他的长寿是家族的光荣,民族的光荣! “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但愿人间真情在,多给老年人一点精神慰藉吧!
老人最需要的是至亲的陪伴与照顾。
我曾在一个远郊的老小区居住过一段时间。小区内80%的居住人口为老年人。
白天,这些老人就围坐在楼门口,有人说话就凑一嘴。大多我路过时,几位老人就是大眼瞪小眼,默默无语地晒着太阳。
唯独有天是中秋节,坐聚在楼门口的老人少了。有的子女因为中秋节,要跟老人团聚,早早地就开车带了礼品和食材回来,跟老人热热闹闹的准备着午饭。
仍然坐在楼底下的那些老人,不用问,都是些子女不回来的。
我听到其中一位老婆婆说道:“我女儿说她太忙,要加班,就不过来了。其实我也不要她过来,她过来我还麻烦,又要做饭,又要打扫卫生什么的”。围坐在她身旁的老人都点头附和说:“是啊。还是一个人最清闲。儿女过来了,也烦。我也不要他们过来”。
其实,我们都听的出,这是老人的自我安慰。嘴上说“儿女最好不要来”,心里却在羡慕那些在家忙着跟儿女们一起做菜烧饭,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老人们。
从心理层面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会越来越低。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提供给子女良好的照顾与有效的生活、工作建议。子女们也有了各自的发展,不会再依赖父母。
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老人会跟孙子辈亲近,也是因为从对孙子的愿望满足中获取到自我价值感。
最朴素的情感,往往才是最打动人心的。老人心心念念地是还是子女们,盼望子女们愿意花时间跟自己说话,照顾自己。
每到佳节倍思亲,能够得到子女陪伴的老人是幸福的;而那些没能被子女照顾上的老人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呢?
一位前保健品公司销售经理说道:“没有我们骗不了的老人”。
保健品公司经常跟金融公司交换客户名单,因为他们的目标客户都是那些好不容易攒下一点钱的老人。但这些老人面对保健品推销员却毫无抵抗力,几千几万的产品都肯掏钱买。
这些保健品销售员常见的招数就是认“干爹”、认“干妈”,经常上门给这些老人送菜送水果。
央视一则新闻曾曝光了保健品欺骗老人的案例,在记者采访老人时,老人说了实话:“我知道这些保健品没什么用。产品我买回来也没吃,就都堆在那。我不怕花钱,我就怕没有买够他们的额度,他们不让我去参加他们的旅游团”。
老人这是多么独孤,才能有这样的行为啊!这位心里敞亮,但仍愿意被骗的老人,子女常年在国外,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
虽然子女每个月都会汇钱给老人,但最贵重的礼物,却是亲人的陪伴与照料。
所以,对老人好,不但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关爱。
曾经怀抱着你,带你去逛公园的父母,现在已经白发苍苍,他们再也抱不动你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身体器官功能与脑细胞活跃度都在退化。
为了使父母的晚年过得更幸福,更有质量,有几件事我们是可以去做的:
1. 有意识地给父母布置任务
在我们以往的概念中,对父母孝顺就是让父母什么都不用做。认为让父母也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就是最好的。
其实,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这都是误区。只有没有自我照顾能力的婴幼儿,才需要得到这样的照顾。
对于老人来说,要尽量多的去自己完成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因为在完成这些事务的过程中,身体功能与大脑都得到了锻炼。这对保持老人的行为力很有帮助。
你可以让父母负责接送孩子;或烧个饭,洗个碗。只要不是重体力或有危险性的事件,都可以。
试想,你是愿意让你的父母像我举例的小区里的那些老人一样,整日呆坐在楼前;还是能够每天开开心心的送接送孙子上、下学。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那些接送孙子上、下学,虽然有时会在嘴上抱怨几句,但在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你看,儿女们还是离不开我老人家。
这样,你就成功的让父母体验到了自我价值感。
2. 给予父母情感上的满足
电视剧里有个镜头是一位妈妈周末烧了一桌子菜,临近中午,女儿一家打电话来说要跟同事一起去吃烧烤。妈妈电话里跟女儿说:“那你就去吧。我这没事”。
挂断电话后,妈妈独自坐在饭桌前,就着围兜抹眼泪。
忙了一早上,就是盼着跟女儿一家子开开心心的吃顿饭,结果落空了。这周没见,下周也不知道女儿有没有时间来。
女儿的失约,对妈妈来说是一个情感打击。这也会让妈妈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女儿心里重要的人。
事实上,从女儿的行为表现来看,也的确是把同事的饭局优先级摆在了妈妈的饭局之前。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件安排上的冲突。如果有,我们需要对父母再加上一些情感的表达。
例如女儿可以跟妈妈这么说:“妈,这次同事一起吃饭,可能会谈到我工作晋升的事情,所以我没给推掉。这么临时跟你说,你一定是把饭菜都准备好了吧?”(跟父母说明临时改计划的原由)
妈妈:“这没事。你有事,你先去忙。”
女儿:“妈妈,我们今天说好了,中饭赶不上,我们过来吃晚饭。我这一周都没吃着你做的菜了,今天怎么着都是要回来吃的。”(仍然表现出父母的重要性)
妈妈的心情瞬间阴转多云:“好。那我等你们过来”。孤独是心灵的腐蚀剂,是老人晚年生活的健康破坏者。对父母好,从关心他们,陪伴他们开始。
提重物,老人的骨骼肌肉这些方面其实都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如果老人再提重物那么就容易出现肌肉的损伤,因此老人在平时应该尽量的少负重,像是搬家具之类的,最好都不要参与,当然在锻炼身体的时候,也不要使用一些过重的拉力器械。
上下楼梯速度太快,住在城市里面的老年人,在上下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走路的速度千万不要太快,因为老年人的骨骼已经出现了衰老的现象,而老年人如果走路的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摔倒,最好上下楼梯,能够扶着扶手。
久坐打牌,一般来说都退休了,没有什么事情要做,所以现在很多的老年人都喜欢在一起打打牌,打打麻将之类的,虽然说这些活动能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但是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反而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尤其是一些便秘痔疮的问题,都会找上这些人。
起床用力过猛,你要让人在早晨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一睁眼马上起床,最好是能够睁开眼,躺在床上,稍微清醒一会儿,然后再慢慢的起床,因为起床用力过猛的话,容易造成自己的血压不断的升高,甚至有一些人如果不恰当的起床,还容易造成脑出血乃至晕厥等情况。
用力排便,很多老年人早晨起来的时候,感觉有一点点便秘,所以上厕所就会用力的排便,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因为老年人这个时候上厕所用力排便,往往会导致腹腔内的血压不断的上升,所以就容易出现脑出血的危险。
说话的嗓门太大,有一些老年人说话的声音特别的高,这可能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一些习惯,但是作为老年人来说,说话的声音相对应该第一点,因为声音太大,会刺激身体,而且说话声音太大,伴随着心跳也会不断的加快,尤其是发生争执的时候,更容易造成血压的剧烈波动。
弯腰,老年人相对来说平衡能力会比较差一些,尤其是关节也会比较的僵硬,这就是老年人的骨骼会出现疏松的问题,所以这一类人群如果在平时过多的弯腰,而且用力过猛,往往就容易诱发脑出血或者是容易摔倒。
狼吞虎咽吃东西,老年人相对来说肠胃比较弱,所以往往很多人都会出现肠胃消化不良,而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在吃饭速度太快狼吞虎咽,这样只会对自己的肠胃以及心脏带来很大的负担,甚至还会诱发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0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天空气干燥流鼻血怎么办教你几招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