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对“涡阳丙肝疫情”的调查仍在进行,疫情源头、各方责任还未理清。然而,不论河南省永城市这家卫生所是否是引发事件的“罪魁”,此次事件中,大范围丙肝病毒携带者的出现,已经掀开了基层注射安全的遮羞布,暴露了农村医疗安全的种种硬伤。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近日,记者走访了豫皖边界的几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hzh {display: none; }令人提心吊胆的安全隐患
12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所周围采访时,遇到了骑着电瓶车回家的村民甜甜(化名)。知道记者是来采访“吴文义诊所这个事的”,她把车停在路边,从棉袄里掏出一个已经揉皱了的永城市人民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递给记者,报告单上盖了一个红戳,显示“hcv阳性”。说起对这个病的恐惧,她无助地抹起了眼泪。
甜甜告诉记者,长这么大,她只在吴文义的诊所看过病,而附近好多村民几辈人都在那里看病。“在他家看病的人特别多,打吊瓶都在院子里。他们在院子里的树上楔了老多钉,就把吊瓶挂在上面。以前冬天的时候,也都是这样在院子里打针的。”
这样“随意”的治疗环境现在也不难见到。12月1日,记者在马桥镇中心卫生院看到,在院子里的一条走廊上,有5名病人边晒太阳边输液,2名病人一只手扎着针,一只手举着输液瓶来回走,静脉输液巡视制度要求的“护士及时发现并处置输液障碍和输液反应”根本无从谈起。
记者发现,在医务人员注射操作方面,许多机构也存在着安全隐患。11月30日,在安徽省新兴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站,记者看到6个扎在玻璃药瓶上的一次性注射器正摆放在无菌台上。同行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基层医院,护士配药时多次重复使用注射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这样的操作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在药物间产生化学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发烧、过敏。记者在调查采访河南省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发现,所有正在输液的患者的输液瓶上都没有病人姓名、门诊号、加药成分等内容标识,该专家对记者说,清楚的标识有利于判断药物间有没有配伍禁忌、是否产生化学反应等,在病人抢救时,也方便查对病人信息。
12月1日,在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记者看到浸泡在碘伏中的棉签有一根已经发黑,碘伏凝结变干,而医生说是2天~3天一更换。该卫生室还开展小儿雾化治疗,在家用的高压锅里,有两个消毒完的雾化器接头,其中一个为一次性用品,雾化器接头在消毒前没有刷洗干净,用肉眼还可以看到污垢。记者在走访河南、安徽的几家乡村医疗机构时了解到,大部分机构在配置消毒液时并不清楚酒精浓度配比,更不对浓度做监测。
在医疗机构里,规范完整的医疗文件记录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便于追溯病人情况,也是发生纠纷时判断责任的依据。卫生部专家组在对吴文义进行调查时,曾要求他提供患者就诊记录,但他一会说“被卫生监督的人拿走了” ,一会又说“搬家时弄丢了”。在永城市马桥镇桐沟村卫生所,门诊的就诊登记是从今年10月21日开始记录的,该卫生所负责人李兴说,之前的记录也“弄丢了”。在没有“弄丢”医疗文书的永城市马桥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在妇科门诊登记本上看到,该卫生院12月1日当天登记就诊患者5人,但从10月28日~11月30日期间,共登记就诊患者9人。
监管缺位是主因
此次“涡阳丙肝疫情”中,为什么会有大批安徽患者舍近求远找吴文义看病?涡阳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建分析说,除了“特效药”的诱惑,随着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在本村卫生室就诊,每年40元的报销限额对农民并不构成绝对的吸引力。另外,农民看病图见效快、花钱少,这样的就医心理更是助长了不规范医疗行为。一些医疗管理专家告诉记者,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医疗安全意识的落后、基层医务人员基础职业素质的不足都导致了农村医疗安全的脆弱,而监管的缺失,则是让农村医疗标准化进程步履蹒跚的关键原因。
在采访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时,负责人李福杰告诉记者,市卫生监督所今年对该卫生室检查了3次,最近的一次就在十几天前,检查内容包括机构和人员资质、药品批号、有效期等。“对村卫生室的检查一般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他们的工作职能偏重于执法监督,重点关注的是有没有非法行医、查验医疗用品是否合格以及医疗场所的环境卫生,对医疗操作环节基本不涉及。”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说。
“近些年,卫生部"质量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检查,最低只到二级医院,再往下就覆盖不到了。”福建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朱发进曾做过11年医政管理工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基层的医疗管理一直相对薄弱,基本属于“谁出事谁倒霉”的状态。
朱发进说,在基层,医政管理人员的不足是导致监管困境的原因之一。在该省,县级卫生局工作人员一般不超过10个人,管医政的只有“半个人”到一个人,而有的地区医政管理人员还要管理农村卫生、妇幼保健等,他们要负责新机构办证、人员审批,对医疗操作的管理就显得余力不足,而且医疗操作环节的监管专业性要求较强,比较难管。
因地制宜解决问题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村卫生室63万多家,为数亿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采访中专家表示,目前的农村医疗现状距离规范化要求还有不短的路要走,基层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还要更多依靠当地力量。专家建议,除了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当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永城市马桥镇菜园子村卫生室,由于看病的人不多,卫生室里的输液器一个月也用不了一大包,一瓶碘伏要用一年左右。卫生部调查“涡阳丙肝疫情”的一位专家建议,可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产、配备一些小包装的医疗用品,比方说,医用棉签可以3个~5个一包装,酒精可以设计成50毫升或100毫升装,这样就能避免大包装的医用酒精长期放置带来的挥发和过期问题,也减少了污染几率。
朱发进则建议要加强基层医疗管理人员的配备,多任用专业人员担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他还提出,可以依靠县级医院的力量成立医疗质量专家委员会,并赋予他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培训的职责,发现医疗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的甚至还可以施以惩罚,要切实依托学协会的力量,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吴文义说,今年县里给他们培训了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内容,“培训了一两天,就跟开会一样。”专家表示,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一定要把内容细化,在实际操作中可执行,比如说配制消毒液要用多少水、多少酒精,用量杯还是其他器皿配制,这样的细节都要在培训中讲清楚。李建说,村医的业务学习亟待加强,但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对他们的培训一定不能走马观花。
另外还有专家指出,国家对于最底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用于提高人员业务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投入还显不足。只有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这些人更好地专注于技术的提升,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乙型肝炎是否可以治愈, 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状况和患者的年龄。
一般来说, 婴幼儿机体的免疫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识别像乙型肝炎病毒那么小的“敌人”,反而把“敌人”当成体内的“自己人”, 长期“和平共处”。因此很难完全治愈。而成人机体免疫功能已发育完善, 乙型肝炎病毒一旦进入体内, 免疫功能即可识别, 并将其排出体外, 这样的急性乙型肝炎是可以根治的。如果乙肝病毒指标全部阴转, 并产生抗HBs就不会复发。如果患者仅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病毒学标志仍为阳性,则有复发的可能。
可以参加工作。
丙肝与乙肝的传染途径相同,不是通过正常的工作途径传染,因此,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从事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但是由于丙肝具有传染性,丙肝患者找工作还是有所限制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因此丙肝患者治愈前要避免找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国法院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丙肝,慢性的居多,但是你目前还处在急性期。
干扰素属于药品,是给你报的!
HCV是阳性,是丙肝确诊的直接证据,可以说你的了丙肝。而干扰素也确实是治疗丙肝的首选!
另外提示你一下,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可以放心的跟家人吃饭。但是丙肝会通过性接触传播,所以在夫妻生活中一定要采取安全措施,使用避孕套。
需要重视 如若不药物治疗 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 大大增加!
丙肝是一种常见病吗?
邢卉春教授: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在全球范围流行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2.8%(全球约1.85亿人感染),每年因此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例。由于丙肝的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丙肝病毒,因此,全球确切的丙肝病毒的感染率尚不好确定。据“丙肝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数据显示,2006年调查的我国1-59岁人群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0.43%,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感染者,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例感染者。
: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邢卉春教授: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1)经输血和血制品;(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用品针刺或侵入性操作等,如静脉注射毒品、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均是引起丙肝病毒经血传播方式;(3)性接触传播,尤其是多性伴或同性伴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4)母婴传播。
日常接触会传染丙肝吗?丙肝有疫苗吗?
邢卉春教授:目前尚没有可预防丙肝的疫苗,但一般的日常接触如礼节性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病毒。因此大家千万不必谈丙肝色变。
:患丙肝,还能生孩子吗?
邢卉春教授: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丙肝是可治愈的疾病。如果患者没有进展到肝硬化,只是丙肝病毒感染或肝炎,经过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后,可以达到病毒清除,肝脏炎症消失的程度。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生育。因丙肝目前尚没有预防用的疫苗,而病毒载量高的母亲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因此,如果患者处于育龄期,应该先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待病毒清除,丙肝治愈后在适时安排生育。
丙肝有什么症状,每个患者都会有症状吗?
邢卉春教授:无论急性丙肝还是慢性丙肝,均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若发展成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可能会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多数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即虽然已感染病毒,但自身没有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些乏力或食欲不振也很少被认为是得了肝病。有些患者已经发生了肝硬化,也可能没有特殊的不适,常常是在体检时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是被查出。
:丙肝会导致肝硬化吗?会导致肝癌吗?
邢卉春教授:丙型肝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丙型病毒感染多数在3月内被身体自然清除,若超过6月仍然没有清除的则转成慢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5%~85%)。慢性丙型肝炎呈缓慢进展状态,大概在感染后20年,约2%~15%人会发生肝硬化,若同时有酗酒 或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或伴有肥胖、糖尿病等均会促进肝病的进展,进一步发生肝癌。发展成为肝硬化后,每年发生肝癌的比率为2%~4%。
:丙肝病毒会损害肝脏以外的器官吗?
邢卉春教授:丙肝病毒除了致肝脏损害外,还可以损害肝脏以外器官,如可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丙肝是一种易于诊断的疾病吗?健康体检能发现吗?
邢卉春教授:丙型肝炎的诊断必须具备确凿的病原学证,即抗HCV阳性,同时HCV RNA阳性即可确诊丙肝病毒感染。根据肝功能及身体检查的总体状态,来确定患者是肝炎,还是肝硬化或者有无合并肝外的损害。抗HCV检查是对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筛查,若阳性就要进一步检查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若只有抗HCV阳性而HCV RNA用高灵敏的方法也检测不到,多数情况下提示既往感染。只有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 阳性,才能确诊是丙肝病毒的现症感染。常规体检不查抗HCV,因此不能发现是否有丙肝。但在特殊行业的体检(如餐饮、保育、参军等)、准备献血时的体检及在医院准备手术时的检查里均包括此项目,可以发现是否有丙肝病毒感染。
:发现丙肝病毒,就要立刻开始用药吗?
邢卉春教授:我国2015年丙肝防治指南指出:“所有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只要有治疗意愿,无治疗禁忌证,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但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在考虑患者意愿,患者病情及药物可及性的基础上,让部分患者优先得到治疗”。因目前我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还是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主导方案,而这两药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所以在确定治疗前一定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抗病毒治疗的禁忌症。
网上说吃“吉二代”能够治愈丙肝,是真的吗,有多少患者能够治愈?需要吃多久?
邢卉春教授:“吉二代”是治疗丙肝的一种复方制剂的俗称。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过程的两个环节,而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为口服药,每天1片,根据病毒基因型的不同及是否有肝硬化,疗程大概是12周到24周不等。总的来说副作用小,疗效不错,国外文献报道,使用该方案治疗患者停药后12周总体有93%-99%患者的病毒得到了控制。但目前该药并未在中国上市,因此,我国现阶段针对丙肝的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仍然是聚乙二醇干扰素(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国外文献报道针对基因型1b及2a型(我国流行的绝大多数患者为此两种基因型)的有效率可以达到54%(44%)-82%(而我国丙肝患者由于遗传特性,多数较国外的患者更易获得治疗效果)。资料显示停药12周仍然有效的患者中,99%均可以获得治愈。
如果已经发生肝硬化,吃药还来得及吗,能逆转吗?
邢卉春教授:文献资料显示,伴有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并且使得病毒检测不到(俗称转阴)后,可以明显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率,国外数据显示使用该方案治疗基因1b型丙肝患者总体SVR率为93%-99%。但是在已经有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才开始治疗的话,有效率会明显的降低。
这种药贵吗?医保可以报销吗?
吉二代是直接作用的抗丙肝病毒药物中的一种。除此外还有好多种,而且在不断增加中。目前国外已经上市的不需要干扰素的抗丙肝病毒的药物(方案)至少有7种,而且还有些即将上市。但目前我国国内尚没有证实批准上市的此类药物。目前我们见到的患者所用的药,都是通过各种渠道自行从国外获得的,而且价格昂贵。目前也不能报销。也许在今年晚些时候能有药在国内上市,这将造福于广大丙肝患者。
:吃药有哪些副作用?
邢卉春教授:副作用不明显且发生率低。如疲乏、头疼、恶心、腹泻、失眠等,多数不影响治疗。但用药期间需注意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不能与瑞舒伐他丁、胺碘酮等合用)。另外,有严重肾损害时不能用吉二代。
:服药期间多久要做一次检查?
邢卉春教授: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疗效监测和安全性监测。应采用灵敏度高方法检测丙肝病毒量。通常在治疗时及治疗后的第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或24周均应进行检测。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此外每半年还需要监测肿瘤指标的变化,警惕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什么情况说明已经治愈了?肯定不复发吗?
邢卉春教授:丙肝治疗中有一个概念叫持续的病毒学应答率(SVR),通常指的是在治疗结束停药后12周用高灵敏的方法均不能检测到血中有病毒。这种情况下有99%的患者是治愈了。对于停药后48周用高灵敏的方法仍检测不到病毒,提示已治愈。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病毒感染治愈几乎等于丙肝治愈。但对于丙肝肝硬化患者来说,即使丙肝病毒感染治愈了,每半年需要检测一次可能发生的肝功能失代偿或肝癌等问题。对于持续处于高危状态的人群如静脉吸毒未戒毒者,即使此时已经治愈,也不能排除其再被感染的可能性,故仍需监测可能的丙肝病毒再感染。
客户端提问:专家好: 我母亲是在二十多年前在当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腹部囊肿输血染上肝病的,二十年后体检查到的,请教专家她的丙肝病能否治愈?
邢卉春教授:还是要看病毒的载量,如果是阳性的,就需要治疗;还要看肝病的状态,是否有肝硬化,或者有其他的合并症。再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请问因为得了丙肝两年虽然病毒已经控制住,但是脾、胃都血管扩张了,怎么办?
邢卉春教授:要用高精度的检测方法看病毒是否检测不到了。只有高精度的检测不到,才是病毒被控制了。血管扩张了是否已经查出静脉曲张的问题,如果由静脉曲张,可能已经有肝硬化了,需要确认一下。
女方健康,男方患有丙肝,这种情况能怀孕吗?
邢卉春教授:病毒是阳性的话,还是先治疗男方,治愈后再考虑生育
我是补牙得了丙肝。今年年初检查出的。从未治疗。现在RNA一直是阴性,肝功正常。如此情况是不是每年都得检查1~2次较为稳妥呢?有没有好的办法,通过治疗使丙肝抗体转阴呢?
邢卉春教授:RNA一定是要高精度检测方法是阴性的才可以。这样三个月查一次,如果连续两次没有问题就可以。如果有暴露的危险,还是要持续的监测。
专家好!丙肝抗体阳性,丙肝定量检测一直阴性,肝功一直正常,我这是丙肝吗?
邢卉春教授:病毒一定要用RNA高精度监测,如果确认是阴性,那么间隔三个月复查一次还是阴性,可以认为已经是自愈了。一定要用RNA高精度监测病毒。
打干扰素血常规还是有几项不正常。白血球只两点多,中性颗粒一点多呢,还能继续服药打针吗?
邢卉春教授:如果没有其他副作用是可以的
丙肝病毒6.6*10的6次方。此后开始抗病毒治疗(运德素联合利巴韦林)持续18个月,现在实质回声偏粗,要不要治疗?
邢卉春教授:实质回声偏粗是肝炎的表现,抗病毒治疗就是治疗肝炎的问题
产检的时候查出来的,目前还没有复查,一直在母乳喂养,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邢卉春教授:要看病毒载量高不高,如果不高的话是可以母乳喂养的,但如果比较高的话还是有传染的风险的,还是需要做一个高精度病毒载量监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220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食物排毒,电脑族必吃十种排毒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