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大哭之后睡觉好吗
1、哭睡对宝宝身体伤害大。哭睡的宝宝往往都是带着恐惧入睡的,而心里的恐惧又导致宝宝在睡眠的过程中频繁惊醒,这样频繁的惊醒反而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而且哭睡得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腹压增高,容易引发小儿疝气。
2、哭睡会让宝宝对睡眠产生恐惧。宝宝在哭闹的时候往往都是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和安慰。然后如果宝妈们在宝宝哭睡时不作为,长期下去只会让宝宝感到恐惧和愤怒,继而慢慢的对睡眠产生恐惧和抗拒,这是非常不对的。
3、哭睡还会毁掉亲子关系。专家认为,3岁之前是宝宝形成亲密情感关系的敏感期,如果总是让宝宝哭累了自己入睡,容易影响宝宝对亲子关系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还有可能形成严重的人格障碍,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地情感关系,不利于心理发展。
二、宝宝入睡要遵循3大健康准则
没错,宝宝的睡眠确实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促进宝宝生长发育,为日常活动储备能量,还有促进脑部发育的作用。但是,粑粑麻麻不能单纯为了让宝宝睡觉而采用“粗暴”的哄睡方式,而应该遵循3大健康准则:
1、时间到了就要睡,别等累极才睡
人体的肝脏在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进行同化作用,所以麻麻在下午3点后就要注意不宜让宝宝吃太多,这样才能让宝宝早早睡觉。有的粑粑麻麻以为宝宝只要玩累了,就会自己睡觉,所以也不会督促宝宝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然而,宝宝在感觉累到入睡这段时间里,会经历一段过度亢奋或紧张不安的情绪阶段,这时的宝宝会变得无理取闹。而这段情绪变化的过程对宝宝塑造良好的情商十分不利。
2、督促宝宝早睡,家长要树立榜样
家长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学习榜样,所以,想让宝宝早睡,家长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宝宝向你学习。为了督促宝宝早睡,家长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尽量保证宝宝就寝的时间规律性。有专家表示,好的睡眠能强化脑部功能,并养成容易放松的特质,让孩子经常保持在最佳状态。而晚睡除了可能造成孩子躁动爱哭闹,个性怯懦,缺乏行动力,意志力薄弱,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影响智力发展,还会伤害孩子的心脏,埋下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种子,也会让孩子长不高,甚至性早熟。
3、为宝宝经营规律生活,培养身体节奏感
人体健康的良好运作,有赖于规律的生活节奏。而培养宝宝身体的节奏感,首先应该给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在睡眠当中,白天接受的各种知觉,都会转化进入体内所有的器官组织,协助其成长发育和修复。也只有在熟睡的时候,幼儿的身体才得以休息和成长,并恢复足够的生命力,供应第二天使用。而不规律的睡眠,容易破坏身体的这种运作,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三、宝宝哭闹不止的常见原因
1、长牙期的疼痛:提醒您注意的是,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有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
2、憋尿而哭吵: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伴哭吵。
3、小宝宝的鼻塞: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小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宝宝。
4、注意夜间温度: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吵。
5、空气中的刺激物: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吵。
6、噪音: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引起大哭大闹。
7、感冒: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吵。
8、发烧: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
四、妈咪必学哄睡绝技
1、洗澡助睡眠
洗澡能够让人体身体放松,心情愉悦,而人在这种状态下,会更容易入睡。所以,麻麻可以适当地将给宝宝洗澡的时间延迟,在感觉到宝宝有点困的时候,开始给宝宝洗热水澡了,洗完后,给宝宝喝点水,把他放在床上,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宝宝很快就能入睡了。
2、为宝宝找到情感归属
很多宝宝之所以不肯睡觉,主要是因为没有安全感。麻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宝宝的小动作,看宝宝是否喜欢抱着某个玩具或其他物品入睡,或者摸着麻麻的脸入睡。摸清宝宝安全感的来源后,麻麻应尽量顺从宝宝的习惯,慢慢地宝宝就容易入睡了。
3、限制玩耍时间和内容
睡前玩得太疯,情绪过于亢奋,自然是不利于宝宝尽快入睡的,即使入睡后,睡眠过程也不安稳。所以,麻麻应该学会限制宝宝睡前玩耍的时间和玩耍的内容,不要让宝宝玩得太兴奋。例如,麻麻可以在睡前玩比较安静的游戏,例如堆砌积木、念念儿歌等,当宝宝感觉困时,就赶快哄宝宝睡觉。
4、循序渐进调整睡眠时间
对于已经习惯了晚睡的“夜猫子”宝宝,麻麻不要奢望一下子能把宝宝的习惯调整过来。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0分钟督促宝宝上床睡觉,直到达到你所希望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宝宝早上起床的时间也应该有规律,不要因为周末粑粑麻麻不上班,就让宝宝跟着你们一起赖床。这不利于宝宝良好作息时间的培养。
5、用宝宝喜欢的事安抚情绪
如果宝宝对睡觉表示抗拒,麻麻可以尝试跟宝宝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作为过渡,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心里感到满足,才能更快入睡。例如,如果宝宝喜欢听麻麻讲故事,我们可以跟宝宝一起上床,让宝宝安安静静地听麻麻讲故事,让宝宝感到心情愉悦,对睡觉不再抗拒,此时再进行哄睡就更容易了。当然,睡前跟宝宝做他喜欢做的事,可不能是那种能够让宝宝情绪亢奋的事。
6、为宝宝形成一种睡觉仪式
针对那些睡前比较兴奋的孩子,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上床睡觉的仪式,为他们养成习惯。每天快到睡觉时间,麻麻和宝宝可以重复3、4个简单、轻松的活动,例如,先进行睡前洗漱,然后把宝宝心爱的小熊安置“睡觉”,再给宝宝穿上睡衣,最后才告诉宝宝要上床睡觉了。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每当宝宝在麻麻的引导下做这些活动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时候睡觉了。
夜间哭闹、睡觉盗汗、烦躁易惊、小个子长不高、出牙慢、厌食偏食、免疫力下降、生长迟缓这些成长发育问题都表明孩子缺乏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刚出生的宝宝还无法通过语言,手势或动作与人交流,所以他唯一能用来沟通的方式就是哭了。
宝宝一旦哭闹,很多新手月嫂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宝宝到底是饿了?累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宝宝哭闹的原因,对症解决,还可能被客户质疑我们的专业度。
所以,要读懂宝宝不同的哭闹方式代表的含义,给宝宝最合适、最及时的安抚。
01
疾病导致的哭闹,
要及时就医
病理性哭闹,是最令大人忧心的了。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哭闹时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宝宝整个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宝宝可能出现的症状。
1、哺乳或是进食时哭闹甚至拒接进食,有可能是感冒鼻塞。
2、哭声嘶哑,有可能喉炎。
3、哭闹时抓耳挠腮或是摇头,有可能中耳炎。
4、每次排便前哭闹,排便后停止哭,有可能存在腹泻或是肛周脓肿、肛裂等肛门疾病。排尿前啼哭,有可能是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能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5、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大人触摸腹部,有可能肠痉挛或是肠套叠。
6、突发尖叫类哭泣,伴有面部或是手足抽搐,或是发热及喷射型呕吐,有可能存在脑部疾病。
一旦出现这些非正常的哭闹,请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判断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案。
02
生理需求导致哭闹,
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生理性哭闹,是最常见的哭闹形式,只要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就能缓解。
1、宝宝哭声响亮,音调急切,如果用手指头触及宝宝嘴角,他会立即停止哭闹且转头寻找手指并带有吮吸动作,这是表示宝宝饿了。要及时给宝宝喂奶。
2、宝宝哭声响亮,但是音调柔和,很有节奏,同时脸色红润,呼吸正常,且哭闹持续时间短,这个一般是属于宝宝的一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宝宝肺部舒张和锻炼。
3、宝宝刚开始小声哭泣,哭哭停停,在没有引起大人及时注意和安抚时,哭声就越来越大并逐渐变成连续哭泣,这个一般就是身体不适了,比如尿了、拉了、衣服不合身、气温冷热不合适、磕了碰了或是蚊虫叮咬等。
4、宝宝哭声不太大,心神不安,感觉很疲倦但是很难哄睡,这个一般是睡眠环境不太好,可以查看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周围声音是否比较嘈杂等。
这几种都是宝宝的正常生理需求,只要找到对应的原因,及时满足宝宝需求,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哭闹。
03
心理需求导致哭闹,
要给予宝宝更多关注
1、新生宝宝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就会时常哭闹。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从医院回到家中的前几天,需要月嫂姐妹们多抱抱他,等宝宝适应了新环境,他就不会再哭了。
2、周边环境的变动或是月嫂情绪不良让宝宝觉得不安。宝宝出生后,会逐渐熟悉居住环境,跟照料自己的人建立情感。
如果居住环境更换频繁或是有较大变化,极易导致宝宝更加缺少安全感。
特别是频繁更换照料宝宝的人,会导致宝宝对外界环境和人缺乏信任感。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宝宝因焦虑而哭闹。
另外,月嫂的情绪也会极大影响宝宝的情绪。当月嫂有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或是痛苦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宝宝,让宝宝因不安而哭闹。
所以,照顾新生宝宝,尽可能不要轻易变动他的居住环境,使他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安全感。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宝宝。
总之,如果上户时遇到孩子突然哭闹不止,甚至一闹一整夜,怎么哄也不听的情况,最好带着宝宝及时就医,不要掉以轻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1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