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地黄花能治疗什么疾病(地黄的食用方法 地黄的花可以吃吗)

佚名 2023-10-31 00:23:30

地黄花常用中药材,对人类身体有明显保健作用,平时可以用来泡酒或者煲汤,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地黄花能治疗什么疾病?地黄花的功效作用是什么?下面就和大道家园网一起了解下吧!

地黄花能治疗什么疾病

地黄花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泡水喝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具有填精补虚等功效。

地黄花味甘,性温。归肾经。具有填精(补充精液)补虚(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肾虚(以肾精不足为主要症状,一般症状有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等)腰痛。

脾虚泄泻(脾胃的受损,导致脾胃虚弱,湿邪困顿于脾从而导致了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出现了腹泻的症状)、胃寒食少、气滞(指气运行不畅而发生郁积阻滞的病理变化)痰多、腹满(腹部痞满或满胀)便溏(大便不成形)者慎用地黄花。

地黄花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地黄花就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花蕾,花蕾也可以入药,叫做地黄花,能够治疗消渴,也可以治疗肾虚的腰痛,把地黄的花阴干,捣成碎末跟大米一起煎煮,煮成地黄花粥,可以治疗消渴、糖尿病,以及口干、口渴、甲亢、消渴之症。

1、治消渴:地黄花阴干,捣罗为末,每用粟米两合,净淘煮粥,候熟,入末三钱匕,搅匀,更煮令沸,任意食之。(《圣济总录》地黄花粥)

2、治坠睛风热所攻:猪肝一具,黑豆花(曝干)、槐花(曝干)、地黄花(曝干)各一两。上件药除猪肝外,捣细罗为散,和猪肝纳铛中,以水二斛,缓火煎,候上有凝脂,似酥片子,此是药炙上物,掠尽为度,以瓷合中盛,每以铜箸取如黍米大,点眦中,日三四度。(《圣惠方》)

中药材地黄花

地黄花,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tn.) Libosch.的花。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具有填精补虚之功效。常用于消渴、肾虚腰痛。

另外,地黄花跟槐花、黑豆花、猪肝煮,煮完之后可以治疗眼睛的不舒服,治疗风热眼睛的疾病,这都是地黄花临床上的应用。

地黄的食用方法 地黄的花可以吃吗

地黄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中药材,并且该中药对我们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但有些人不清楚其食用方法,那么我们便了解一下地黄的食用方法?地黄的花可以吃吗?
地黄的食用方法
中药地黄的功效可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地黄可以用来泡水喝,按一定比例将水和地黄一起煮几十分钟就可以喝了,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地黄来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特别是患者出现的内热的症状。许多中草药都可以泡酒喝,地黄也不例外,像更年期女性出现的骨蒸、劳热,还有患者出现的内热、口渴、喜欢喝冷水,再就是皮肤出现发斑、发疹等出血点,患者出现的消化道出血、鼻子出血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地黄来进行辅助治疗。大家也可以将地黄与一些肉类,如乌鸡等一起煲汤。临床上用地黄的过程中要分清生地黄和熟地黄,吃法的过程中应该是以水煮喝汤为主,也可以配伍食材来进行食用。

地黄的花可以吃吗
能。市场上有一些地黄花的制品,比如说地黄花,晒干之后可以制作成各种汤,地黄叶就是植物地黄的新鲜叶子,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重要存要,可见黄花是可以吃的,地黄花不仅可以吃,而且他吃了之后带给身体的好处非常多,用户在采集新鲜专嫩叶后,可属当绿色蔬菜食用,在采集干燥的叶子以后,经晾晒加工则能入药。另外,吃地黄花还能够改善月经不调,精神状态不佳,以及月经不规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新鲜的地黄叶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凉拌菜,而干燥以后的地黄叶则能用来煮水或煲汤喝。

地黄是生地还是熟地
生地和熟地都是地黄,因为无论生地黄和熟地黄本身都是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只不过是同一药物的不同制作方法不同。所谓的生地,顾名思义是指新鲜的地黄干燥而成。也就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没有经过炮制的鲜品,或者干燥以后使用称为生地黄。所谓熟地是指蒸熟了的地黄制品。二者都还有地黄素,甘露醇,铁,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都能够滋阴生津润燥。而将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的炮制后,其颜色变成黑色,则称为熟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的作用和效果有些许不同。生地一般用于滋阴清热凉血润肠。熟地一般用于补血滋阴。对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可以适当的吃点熟地,养血补血。

地黄是凉性的还是热性的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经、肝经、肾经。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血热妄行的吐血、崩漏、便血、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跌打疼痛等。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往往用于清热,热病患者出现的烦躁、口渴,并且舌头红绛。此药用于热病伤津、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可以治疗内热消渴证。熟地黄是生地黄经过炮制之后的药物,熟地黄就是滋补之品,性味就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性味甘、微温,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的功效。

地黄的临床作用有哪些?地黄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地黄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地黄有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是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地黄有生熟之分,熟地黄的临床功效与生地黄的临床功效是不一样的,地黄的临床作用非常多,能够降血糖,还可以止血,凝血,能够治疗肝炎,地黄还可以食疗哟。
1、地黄临床功效
不孕症
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女子的天癸、中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肝郁、血虚、痰湿、肾虚、胞寒、血瘀等原因有关。而地黄饮子对上述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皆有所益。地黄饮子兼涉阴阳气血两端,既可温补肾阳,又可滋补肾阴,调血益精,暖宫祛寒,助孕安胎,笔者喜用本方加淫羊藿、仙茅,每曰l剂,1月1疗程,如果能对症,多数人3个疗程即见效。
脊髓痨
本病属中医“风痱”症。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美尼尔氏综合征
本病与脑晕、耳鸣、恶心、呕吐等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中医还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虚、清窍失聪有关,而地黄饮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开窍通络、豁痰醒脑之效。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18例,治愈1l例,有效4例,无效3例。
神经衰弱
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甲亢
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多以精神兴奋、激动、食欲亢进、消瘦、多汗、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手震颤等症状为特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肾阴不足,虚火上扰,肾阳虚衰,痰浊上凝有关。根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可使怕热、多汗、心悸、手颤等症状迅速得以改善缓解。经治18例,有效率达90%,最少服药30剂,最多90剂。
慢性肾炎
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本方有温阳益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之效,研究表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报道本方对水肿腰以下甚、身寒肢冷、尿少、腰膝酸软、舌尖红少苔、脉沉细无力而阴阳两虚者,随证加减多获效,水肿甚有蛋白尿加黄芪、防己、白术,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女贞子、金樱子等。每日1剂。1月1疗程。
2、生地黄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

中草药:干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干地黄
(《本经》)
【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
【植物形态】地黄,又名:芐(《尔雅》),芑(《别录》),牛 *** (《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 *** (《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茎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由基部分生数枝。根生叶丛生;叶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成长叶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多皱;茎生叶较根生叶为小。花多毛,于茎上部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钟形,长约1.5厘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略不整齐;花冠宽阔,筒状,稍弯曲,长3~4厘米,紫红色或淡紫红色,有时呈淡黄色,先端5浅裂,略呈2唇状,裂片先端近于截形;雄蕊4,2强,着生冠管的近基部处;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柱单一,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卵圆形,先端尖,上有宿存花柱,外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主要为栽培,亦野生于山坡及路边荒地等处。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本植物的新鲜根茎(鲜地黄)、蒸熟的根茎(熟地黄)、叶(地黄叶)、花(地黄花)、种子(地黄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0~11月间采挖根茎,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干地黄(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亦可用晒干法。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子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
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
【炮制】干地黄:用水稍泡,洗净泥砂杂质,捞出焖润,切片晒干或烘干。生地黄炭:取洗净的干地黄,置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缝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干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纲目》:"《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捣绞汁尽,投酒更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
【性味】甘苦,凉。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苦,无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李杲:"入手、足少阴,手、足厥阴。"
②《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
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
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选方】①治消渴:黄芪、茯神、栝楼根、甘草、麦门冬各三两,干地黄五两。上六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千金方》)
②治阳明温病,无土焦证,数日不大便,其人阴素虚,不可用承气者:元参一两,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八钱。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③治虚劳吐血不止:生干地黄一两,黄芩一两,白芍药一两,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一两,伏龙肝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地黄散)
④治鼻衄及膈上盛热:干地黄、龙脑薄荷(即水苏)等分。为末,冷水调下。(《孙兆方》)
⑤治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少腹满痛:生干地黄(焙)、当归(焙,切)、芎藭(去芦头)各二两,阿胶(炙令燥)、艾叶各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晚后再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⑥治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生干地黄(焙)二两,黄芩(去黑心)、当归(切,焙)、柏叶各一分半,艾叶半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蛊,煎至七分,去滓,入蒲黄一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⑦治血瘕:生干地黄一两,乌贼骨二两。上为末,空心温酒调下七服。(《普济方》地黄散)
⑧治中风四肢拘挛:干地黄、甘草,麻黄各一两。细切,用酒三升,水七升,煎至四升,去渣,分作八服,不拘时,日进二服。(《证治准绳》地黄汤)
⑨治诸疮不合,生肌:生干地黄三合,白芨、白敛、甘草(生锉)各半两,白芷三分,猪脂半斤(炼)。上六味除脂外,捣罗为末,入脂内熬成膏,侯冷,日三、四上涂之。(《圣济总录》地黄膏)
【临床应用】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干地黄3两切碎,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为1日量,1次或2次服完。儿童用成人量的l/3~1/2。除个别病例连日服药外,均采取间隙服药法,即6天内连续服药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续服药3天。试治风湿性关节炎12例,11例于服药后半天至3天,1例于服药后6天,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开始消退,继而关节机能开始恢复,结节红斑消退,体温渐降。经12~50天治疗后,9例治愈,3例显著进步。血沉恢复一般在症状消失之后。治愈病例经3~6个月的观察,复发1例,再以地黄治疗仍有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治疗后显著进步9例,进步1例,无明显疗效1例。多数于1~5月内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开始消退,肢体活动障碍好转;少数病例关节肿胀消退虽迅速,但疼痛减轻较迟缓。有效病例中随访亦有少数复发。副作用:少数有轻度腹泻和腹痛、恶心、头晕、疲乏、心悸,均系一过性,数日内自行消失,继续服药亦未再发生。据观察,地黄具有抗炎作用,并对某些变态反应性疾患如皮肤疾患和支气管哮喘有效,能改善一般情况;少数病例服药后发生轻微水肿,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相似之处。地黄的作用可在停药后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治疗有效病例每次停药无1例有明显反跃现象;服药间隔期延长后,疗效不但不减退,病情却可进一步改善,甚至有在停药后症状继续减轻者。此外,生地黄在治疗第1~2月内收效较为迅速而明显,以后继续用药,疗效似有递减的趋势,但停药1~2个月后,再行用药又可出现明显效果。
②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取生地3两切碎,加水lOOO毫升煎煮1小时,过滤约得300毫升,1次或2次服完。儿童为成人量的1/3~1/6。采取间隙服药法,即每次连续服药3日,共服4次,第1次服药后休药3日,第2次休药7日,第3次休药14日,总计36天(12个服药日)为一疗程。满一疗程后停药1个月可开始第2疗程。治疗37例(1例加用抗菌素),结果28例痊愈,显著进步3例,进步5例,无效1例。其中以对湿疹的疗效较明显,25例中22例治愈,3例显著进步,显效时间最快1天,最慢6天,疗程最短5天,最长20天,多数患者于6~16天内治愈。副作用轻微,个别于服药后第2天有轻度腹泻,2日后自愈,未见其他反应。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
配合甘草制成注射液,每支含原药生地4钱、生甘草2钱的有效成分。每日肌注1次,每次2支,1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50例,其中急性无黄疸型30例,迁延型15例,慢性肝炎5例。经治10天,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正常或稳定不变,谷丙转氨酶、黄疸指数恢复正常)41例,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好转,肝功能接近正常)7例,无效2例。特别是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较显著的效果。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此外,用生地4钱、甘草2钱水煎服,每日1剂,14日为一疗程,一般不超过二个疗程。治疗10例均有一定效果。

提醒您:干地黄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地黄叶子有什功效怎么用

多外用药,无毒,内服也可。
【功用主治】治恶疮、手、足癣。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汁涂或揉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482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