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2.1 肺创伤 2.2 肺挫伤 2.3 肺撕裂和肺血肿 2.4 气管和支气管裂伤 3 胸部术后改变 4 放射性肺炎 5 临床表现 1 拼音 fèi sǔn shāng xìng jí bìng
2 概述 肺损伤性疾病主要包括由外界暴力引起的肺创伤、胸部手术引起的胸部改变及胸部放射线照射造成的放射性肺炎。
3 胸部术后改变 胸部手术后的X线检查和随访观察,可以明确地提供术后胸部的情况、术后恢复是否顺利和有无并发症。切开胸膜进入胸腔的各种手术,术后数天以内,常可见到少量的胸壁皮下气肿、气胸和胸腔积液。少量的皮下气肿在胸壁切口的周围或腋下软组织内可显示为少许小泡或线条状透亮阴影。这些改变一般在术后7~10天左右就可消失。剖胸术后,肺的膨胀程度是临床上很关心的问题。膨胀不全的肺,外围可为气胸、胸腔积液或液气胸。膨胀良好的肺,可见充气的肺野直达胸壁内缘。胸部手术后的胸腔积液,如胸腔引流效果良好,一般积液量少,可于短期内完全吸收。如并发肺炎、肺不张或胸腔感染时,积液量往往较多。手术后胸腔积液如合并粘连可形成限局性积液、限局性液气胸或叶间积液。术后早期有时因胸膜于手术中受摩擦 *** 而引起胸膜面的模糊阴影,多见于中、下肺野,通常称为胸膜反应。术后胸膜反应于数星期内逐渐吸收减少,可完全吸收或于肋膈角区留下少量胸膜增厚。
肺叶或肺段切除后,往往引起同侧余肺的相应代偿性肺气肿。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内为空气及渗液所充填,气体吸收后全部为渗液所代替,并有横膈抬高、纵隔向术侧移位。积液逐渐机化后,由于纤维组织的收缩,纵隔移位更为明显,对侧肺产生代偿性肺气肿。过于膨胀的肺可在胸骨后、越过气管、主动脉和心脏之前,进入术侧胸腔内,称为肺纵隔疝。肺切除术后可见肋骨残缺,一般作第5或第6肋骨切除。再生的肋骨较细并呈畸形。胸廓改形术后,可见多根肋骨残缺,胸壁塌陷,内方见不同充气成分的肺野。应注意有无胸壁或胸腔残腔存在。
纵隔手术后的表现可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而异,如纵隔的手术为经胸腔切开进入者,其表现除上述剖胸所见之外,通常尚可见少量的纵隔渗液,使两侧纵隔阴影增宽。术后数日内可见少量纵隔积气,在纵隔胸膜下可见透亮的阴影。纵隔积液和积气吸收后,纵隔恢复原来的形态或留下少许纵隔胸膜增厚。心脏手术后,除纵隔内有少量积液使纵隔阴影增宽外,心包内的积液可使心脏轮廓增大。心包积液吸收后心脏轮廓又恢复到术前所见。食管癌作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左侧胸腔内往往出现大的胃泡壁及液平,不要将其误认为气胸或液气胸。必要时可服钡剂检查。结肠代食管手术后,在前纵隔可以看到充气的结肠阴影,尤其在侧位上更明显。
4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改变,是在对胸部进行放射线照射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照射面积较大和照射剂量大于4000rad时可招致这种损伤。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物理 *** 因素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其改变与放射引起的表皮或粘膜炎性改变基本一致,但由于肺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因此反应比较显著。在接受大剂量照射的肺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内有纤维浆液性渗出,肺泡上皮肿胀、脱落、间质水肿,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的分界往往很清楚。随后逐渐发展,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收缩,引起肺不张及代偿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胸膜增厚和收缩,这些改变可因附加的感染而更加严重。总之,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早期以渗出为主,晚期以纤维化为主。
急性放射性肺炎可在放射治疗开始后不久即发生,但大多见于放射治疗结束后。临床上有干咳、低热(一般在38℃左右),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者可有气促、呼吸困难及紫绀,若无继发感染,血中白细胞计数都不高。慢性纤维改变的症状多在放射治疗结束后一个较长时期才出现,早期症状较轻微,如咳嗽、吐白色泡沫痰,但可逐渐加重,并可出现肺功能不全的症状,如气短、呼吸困难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X线表现,相当于肺野受照射部位呈现一片密度较高的模糊阴影,仔细观察中间有网状阴影,类似支气管性及间质性肺炎,但其轮廓完全与照射野的边缘相一致,同正常肺野有明显分界(X片42)。
慢性放射性肺炎可由急性期的肺部病变部分吸收并发生纤维化逐渐演变而来,亦可为开始时即呈慢性变化过程。X线表现在放射野出现纤细的或网状的纤维索条阴影,近肺门处较明显。约一个月后纤维索条影增多,密度增高,可互相融合呈致密块状阴影,近中心区密度高,边缘处可见许多绒毛状尖刺伸出。在放射治疗后4~6个月是纤维变化形态上发展的高峰。以后纤维收缩,病变范围较前缩小,病灶边缘有粗索条状阴影,边缘锐利,界线分明,同侧正常肺野呈代偿性气肿,气管和心脏被牵引,以及同侧横膈上移。由于病变区肺组织的大量纤维性改变,其中的支气管可有扭曲扩张。肺功能明显减退者,可见肺动脉段凸出或右心肥大。这些病人一般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使纤维化更加增多。如无并发感染则在一年左右病变渐趋稳定。
5 临床表现 肺创伤即肺存在着一定损伤的情况,在临床上它往往是属于一种胸外科的疾病。与人体的其他脏器相比较而言,肺实质上具有很好的修复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肺脏对那些相应的穿透性损伤相对来说往往比较容易耐受,因而,除非机体的肺门结构已经发生了受损,否则一般如果出现肺组织的漏气或是出血的情况,由于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出血情况都会很快就停止,因此一般发生在肺部周围部分的实质损伤往往在临床上很少需要切除。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虽然钝性的肺损伤对机体往往只会造成较小程度的局部损伤,但是由于该类多发性损伤的继发反应性往往会发生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它后能可能导致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人们同样需要给予这类损伤一定的重视。
一般来讲,在临床上发生的肺损伤存在有各中各样的不同表现,其中局部肺挫伤是肺损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但是由于其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损伤,因而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其不同,肺实质撕裂则是能够使得机体的血管和支气管发生破裂的一种肺部的损伤,一般来说血气胸在穿透性损伤时常见,而钝性损伤所造成的肺实质撕裂多位于深部。
而与肺挫伤后因支气管被血液堵塞后并发的肺实变不同,肺血肿则主要是由于肺实质撕裂所产生的淤血积聚形成。由于肺血肿所处的特殊地位,从而往往会使得人们认为钝性损伤引起的肺血肿,是由于反作用力机制在肺实质深部产生剪切力造成。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肺组织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损伤的反应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其结果都有可能终造成肺间质纤维性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甚至严重者致死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往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通过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体征的变化,终决定开始和停止使用相应的呼吸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6 疾病描述 7 症状体征 8 疾病病因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11 鉴别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附: 1 治疗脑干损伤的穴位 1 拼音 nǎo gàn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brainstem injury
3 疾病代码 ICD:S06.8
4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5 疾病概述 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1020%,脑干内除有颅神经核、躯体的感觉和运动传导束通过外,还有网结状构和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
6 疾病描述 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5%,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1020%,脑干内除有颅神经核、躯体的感觉和运动传导束通过外,还有网结状构和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一般造成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暴力常较重,因此,很少见脑干的单独损伤,而是与脑挫伤同时存在,故伤情也较一般脑挫伤严重。如原发脑干损伴有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或弥漫性脑肿胀产生小脑幕切迹疝时,即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继发性脑干损伤,如处理迟延,将导致干的缺血性坏死,后果极为严重。
7 症状体征 脑干不仅含有大部分的脑神经核(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全身感觉、运动传导束皆通过脑干,呼吸循环中枢亦位于此,而脑干网状结构则是参与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所以脑干损伤后,除了有局部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外,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的表现往往较重,而且还可有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危及生命。
1.意识障碍 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轻者对痛 *** 可有反应,重者昏迷程度深,一切反射消失。昏迷为持续性,时间多较长,很少出现中间清醒或中间好转期,如有,应想到合并颅内血肿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2.瞳孔和眼运动改变 眼球活动和瞳孔调节功能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等脑神经管理,它们的神经核均位于脑干,脑干损伤时可有相应变化,临床上有定位意义。中脑损伤时,初期两侧瞳孔不等大,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向下外倾斜;两侧损伤时,两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脑桥损伤时,可出现两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射消失,两侧眼球内斜,同向偏斜或两侧眼球分离等征象。
3.去皮质强直 是中脑损伤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中脑前庭核水平存在促进伸肌收缩的中枢,而中脑红核及其周围网状结构是抑制伸肌收缩的中枢所在。两者之间切断时,便出现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两上肢过伸并内旋,下肢亦过度伸直,头部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损伤较轻者可为阵发性,重者则持续发作。
4.锥体束征 是脑干损伤的重要体征之一。包括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等。在脑干损伤早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锥体束征的出现常不恒定。但基底部损伤时,体征常较恒定。如脑干一侧性损伤则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包括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严重损伤处于急性休克期时,全部反射可消失,病情稳定后才可出现。
5.生命体征变化
(1)呼吸功能紊乱:脑干损伤常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当中脑下端和脑桥上端的呼吸调节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陈施呼吸;当脑桥中下部的长吸中枢受损时,可出现抽泣样呼吸;当延髓的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呼吸停止。在脑干继发性损害的初期,如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时,先出现呼吸节律紊乱,陈施呼吸,在脑疝的晚期颅内压继续升高,小脑扁桃体疝出现,压迫延髓,呼吸即先停止。
(2)心血管功能紊乱:当延髓损伤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病人死亡。较高位的脑干损伤时出现的呼吸循环紊乱常先有一兴奋期,此时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样呼吸,以后转入衰竭,脉搏频速,血压下降,呼吸呈潮式,终于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呼吸停止在先,在人工呼吸和药物维持血压的条件下,心跳仍可维持数天或数月,最后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3)体温变化:脑干损伤后有时可出现高热,这多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受损,出汗功能障碍,影响体热发散所致。当脑干功能衰竭时,体温则可降至正常以下。
6.内脏症状
(1)上消化道出血:为脑干损伤应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
(2)顽固性呃逆。
(3)神经源性肺水肿: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体循环及肺循环阻力增加所致。脑干反射与脑干损害平面的对应关系:严重脑损伤时,皮质以下至脑干各平面受损程度和范围不一,其临床表现亦各异。故可从某些生理反射或病理反射的表现,来判断脑干受损的部位,用以指导临床、推测预后。
8 疾病病因 单纯的脑干损伤并不多见。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当外力作用在头部时,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暴力都将引起脑组织的冲撞和移动,可能造成脑干损伤。
9 病理生理 脑干位于脑的中心,其下为斜坡,背负大小脑,当外力作用于头部时,脑干除了可直接撞击于坚硬的斜坡骨质外,还可受到大脑和小脑的牵拉、扭转、挤压及冲击等致伤,其中以鞭索性、扭转性和枕后暴力对脑干的损伤最大。通常额部受伤时,可使脑干撞击于斜坡上;头侧方暴力作用使脑干嵌挫于同侧小脑幕切迹上,枕后受力使脑干直接撞击于斜坡和枕骨大孔上;扭转和牵拉运动致伤可使脑干受到大小脑的作用受伤。头部因突然仰俯运动所致鞭索性损伤中,延髓受损机会较多;双脚或臀部着力时枕骨发生凹陷骨折,则可直接损伤延髓;此外,当头部受击引起颅骨严重变形,通过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亦可造成中脑导水管周围或四脑室底的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理改变常为挫伤伴灶性出血和水肿,多见于中脑被盖区,脑桥及延髓被盖区次之,脑干受压移位、变形使血管断裂引起出血和软化等继发病变。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系当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脑的中轴部分,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干及小脑上脚等处,多属挫伤、出血及水肿。镜下可见轴索断裂、轴浆溢出。稍久则可见圆形回缩球及血细胞溶解含铁血黄素。最后呈囊变及胶质增生。国外学者提出所谓原发性脑干损伤实际上是DAI 的一部分,不应作为一种独立病征。通常DAI 均有脑干损伤表现,且无颅内压增高,故需依靠CT 或MRI 检查才能诊断。继发性脑干损伤为颞叶钩回疝、脑干受挤压导致脑干缺血损伤。
10 诊断检查 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与其他的颅脑损伤往往同时存在,临床症状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对于伤后立即昏迷并进行性加重、瞳孔大小多变、早期发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出现去皮质强直及双侧病理征阳性的病人,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基本成立。
实验室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多呈血性。
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 线平片 颅骨骨折发生率高,亦可根据骨折的部位,结合受伤机制推测脑干损伤的情况。
2.颅脑CT、MRI 扫描 原发性脑干损伤表现为脑干肿大,有点片状密度增高区,脚间池、桥池,四叠体池及第四脑室受压或闭塞。继发性脑疝的脑干损伤除显示继发性病变的征象外,还可见脑干受压扭曲向对侧移位。MRI 可显示脑干内小出血灶与挫裂伤,由于不受骨性伪影影响,显示较CT 清楚。
3.颅内压监测 有助于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继发者可有颅内压明显升高,原发者升高不明显。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为脑干听觉通路上的电生理活动,经大脑皮质传导至头皮的远场电位。它所反映的电生理活动一般不受其他外在病变的干扰,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脑干损伤的平面及程度。
11 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干损伤往往与脑挫裂伤或颅内出血同时伴发,临床症状相互参错,难以辨明孰轻孰重、何者为主,特别是就诊较迟的病人,更难区别是原发性损伤还是继发性损害。原发性脑干损伤与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区别在于症状、体征出现的早晚。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症状、体征皆在伤后逐渐产生。颅内压持续监护亦可鉴别:原发性颅内压不高,而继发性则明显升高。同时,CT 和MRI 也是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在显示脑实质内小出血灶或挫裂伤方面,尤其是对胼胝体和脑干的细微损害,MRI 明显优于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脑干损伤的平面及程度。通常在听觉通路病灶以下的各波正常,病灶水平及其上的各波则显示异常或消失。颅内压监护连续测压亦有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的作用,虽然二者临床表现相同,但原发者颅内压正常,而继发者明显升高。
12 治疗方案 脑干损伤的病情重,目前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对于轻度脑干损伤的病人,可按脑挫裂伤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疗效,而对于重者,其死亡率很高,所以救治工作应仔细认真,要有长期的打算,且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密切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
1.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酌情采用冬眠疗法,降低脑代谢;积极抗脑水肿;使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
2.全身支持疗法,维持营养,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紊乱的病人,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至为必要,但气管切开后应加强护理,减少感染机会。
4.对于继发性脑干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若拖延过久,则疗效不佳。
5.恢复期应着重于脑干功能的改善,可用苏醒药物,高压氧舱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并发症。
13 并发症 内脏症状。长期卧床后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重度脑干损伤病死率很高,几乎占颅脑损伤病死率的1/3,若延髓平面受创,则救治希望甚微。
预防:无特殊。
15 流行病学 原发性脑干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5%,约有10%~20%的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脑干损伤。
治疗脑干损伤的穴位 脑干 大脑皮质处于觉醒和警觉状态,适合于接受各种 *** 。损伤中脑的网状结构可导致昏睡不醒。3.调节内脏活动:...
阳陵 阳陵泉,可使正常血管和炎灶部位血管通透性降低,加强炎灶屏障作用,阻止炎性渗出,有抗损伤和抗坏死作用。...
阳之陵泉 阳陵泉,可使正常血管和炎灶部位血管通透性降低,加强炎灶屏障作用,阻止炎性渗出,有抗损伤和抗坏死作用。...
阳陵泉 阳陵泉,可使正常血管和炎灶部位血管通透性降低,加强炎灶屏障作用,阻止炎性渗出,有抗损伤和抗坏死作用。...
鬼市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分类 4 疾病概述 5 疾病描述 6 症状体征 7 疾病病因 8 病理生理 9 治疗方案 10 预后及预防 11 特别提示 12 相关出处 附: 1 治疗激光损伤的穴位 1 拼音 jī guāng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laser damage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事故发生时,多数受伤者感到眼前突然闪光,继而出现一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光斑或暗影,个别人眼部有冲击感,与此同时,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重者短时间内不能分清眼前物体,有的伤后出现数小时的目弦及畏光。长期在激光操作环境中工作者眼睛受到长期的影响。在操作和使用激光器时,即使没有直接被激光照射,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可是激光器所反出的射线通过其他物体或者墙壁等产生的微量反射,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群,白内障的发病率极高。
5 疾病描述 激光损伤是由于激光的热效应、压力效应和冲击波引起皮肤组织炭化、气化、变性,造成的烧灼性损伤和凝固性损伤。组织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种类、能量密度、曝光时间、组织性质(范围、部位、厚度、色素等)。
6 症状体征 二氧化碳激光可造成表浅皮肤烧灼性损伤。以烧灼性损伤为主的损害,轻则潮红、充血水肿;重则红肿局部附灰黑或淡褐色薄痂;更重者可形成溃疡。掺钕钇石榴石激光、氩激光、红宝石激光可引起凝固性损伤,该种损伤时轻者组织呈灰白或灰褐色,边缘有充血水肿;较重者边缘红肿明显,并可出现水疱或血疱;更重者组织呈灰黑色坏死。
7 疾病病因 激光的热效应、压力效应和冲击波引起皮肤组织炭化、气化、变性,造成的烧灼性损伤和凝固性损伤。
8 病理生理 激光的热效应、压力效应和冲击波引起皮肤组织炭化、气化、变性,造成的烧灼性损伤和凝固性损伤。
9 治疗方案 发生激光损伤后,则按一般灼伤对症处理
10 预后及预防 由于激光对眼可造成严重损害,故在皮肤损伤时,也应注意眼损伤的可能,并予以仔细检查。使用激光时应有严密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规程,以避免误伤皮肤和其它组织。
11 特别提示 激光防护镜有多种类型,所用材料不同,原理各异,应用场合也不同。因此,要提供对激光有效防护,必须按具体使用要求对激光防护镜进行合理的选择。
选择防护镜时,首先根据所用激光器的最大输出功率(或能量)、光束直径、脉冲时间等参数确定激光输出最大辐照度或最大辐照量。而后,按相应波长和照射时间的最大允许辐照量(眼照射限值)确定眼镜所需最小光密度值,并据此选取合适防护镜。选择的具体条件主要有:
1、 最大辐照量Hmax(J/m2)或最大辐照度Emax(W/m2);
2、 特定的防护波长;
3、 在相应防护波长的所需最小光密度值Dmin;
4、 防护镜片的非均匀性、非对称性、入射光角度效应等;
5、 抗激光辐射能力;
6、 可见光透过率;
7、 结构和外形。
12 相关出处 现代皮肤病学
治疗激光损伤的穴位 上昆仑 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对痛阈的影响: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min,约10...
内迎香 合谷、风池、大椎,有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的作用,用激光照射,主治过敏性鼻炎。内迎香配肺俞、迎香、合谷,...
下昆仑 昆仑穴针感感受器主要是环层小体。对痛阈的影响:用激光照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昆仑”10min,约10...
听多闻 电针听宫、听会、翳风,用连续波。治疗外耳道炎:用激光直接照射耳腔10分钟,听宫、听会各照射5分钟。治...
多所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创伤救护
下一篇: 创伤的急救措施(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