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肺炎球菌肺炎抗菌药物治疗(肺炎如何治疗)

佚名 2023-11-12 17:43:36

肺炎球菌肺炎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

一经诊断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对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G为首选。用药剂量及途径视病情之轻重、有无不良征兆和并发症而定。对于成年轻症患者,用80万单位每日肌注3次,或者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2小时肌注60万单位。稍重,则宜240万-480万单位青霉素G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重症及并发胸膜炎时,可加至每日1000万-3000万单位,均分4次静脉滴注;滴注时每次量尽可能在一小时内滴完,以便产生有效血浓度。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轻症可用红霉素,每日2g,分4次口服,或每日1.5g静脉滴注;亦可用林可霉素每日2g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好转后可口服SMZ-TMP,每日2次,每次2片,或头孢氨苄、头孢拉定0.5g,每6小时一次。重症患者还可改用其他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每日2-6g,分3次肌注或静脉注射,头孢唑啉每日2-4g,分2次静脉滴注或肌注。但头孢菌素有时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性,用药前宜作皮肤过敏试验。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每日0.2-0.6g,分2次口服;环丙沙星0.25g或0.5g,日服2次,或0.2g每日2次静脉滴注。口服方法,也甚有效。

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5-7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

肺炎如何治疗

患者除了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吸氧、积极排痰外,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是抗感染。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原体治疗和经验性治疗。前者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后者主要根据本地区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此外,还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误吸等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将静脉途径改为口服治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多数患者要7~10天或更长疗程,体温正常48~72小时,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肺炎临床稳定标准为:①体温≤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频率≤24次/分;④血压:收缩压≥90mmHg;⑤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O%或PaO2≥60mmHg;⑥能够经口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治疗有效的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如72小时后症状无改善,其原因可能有:①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②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③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如免疫抑制)。④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⑤药物热。需仔细分析,作必要的检查,进行相应处理。
1.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因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故对该菌所致的肺炎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耐药肺炎链球菌可使用对呼吸道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选用氟哇诺酮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醋类。
3.医院获得性肺炎
选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4.重症肺炎
首选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足量、联合用药。初始经验性治疗不足或不合理,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其病死率均高于初始治疗正确者。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醋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医院获得性肺炎可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应该怎么注意.治疗?

方剂名称:
肺炎合剂
组成:
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虎杖15克,银花20克,大青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20克,青蒿15克,贯仲15克,草河车12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功能:
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
肺炎辨证属肺热喘咳者。
用法:
水煎服,或制成合剂备用。以上为成人一日量,小儿酌减。
1抗菌药物治疗,这是治疗的关键当怀疑或确诊为肺炎球菌肺炎时,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其它可用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轻者口服或肌肉注射,中度以上应静脉注射、输液治疗。
2.
支持疗法,卧床休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发热病人注意饮水,补充液体。
3.
对症处理,如退热、止咳、去痰、平喘,如有咳血时可使用止血药物,有呼吸困难时注意吸用氧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5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