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佚名 2023-11-12 17:52:55

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一经诊断应立即开始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对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G为首选。亦可用林可霉素每日2g静脉滴注;重症患者还可其他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5-7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

二、支持疗法。

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足够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的摄入,观测呼吸、心率、血压及尿量,注意可能发生的休克。有明显胸痛,可给少量止痛剂,如可待因15mg可予缓解。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脱水,引起临床判断错误。鼓励饮水每日1-2L。中等或重症患者应给氧。

三、并发症的处理。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或称肺炎球菌(pneumococcal pneumoniae)所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近年来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使本病的起病方式、症状及X线改变均不典型。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多成双排列或短链排列。有荚膜,其毒力大小与荚膜中的多糖结构及含量有关。根据荚膜多糖的抗原特性,肺炎链球菌可分为86个血清型。成人致病菌多属1-9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强,儿童则多为6、14、19及23型。肺炎链球菌在干燥痰中能存活数月,但在阳光直射1小时,或加热至52℃10分钟即可杀灭,对石炭酸等消毒剂亦甚敏感。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其带菌率常随年龄、季节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而有差异。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有毒力的肺炎链球菌人侵人体而致病。肺炎链球菌除引起肺炎外,少数可发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老年人及婴幼儿的病情尤为严重。
本病以冬季与初春多见,常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伴行。患者常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或老年与婴幼儿,男性较多见。吸烟者、痴呆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病患者以及免疫抑制宿主均易受肺炎链球菌侵袭。肺炎链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其致病力是由于有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肿,出现白细胞与红细胞渗出,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向肺的中央部分扩展,甚至累及几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因病变开始于肺的外周,故叶间分界清楚,易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病理】
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及消散期。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浆液渗出及红、白细胞浸润,白细胞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在肝变期病理阶段实际上并无确切分界,经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此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很少见。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无损坏,不留纤维瘢痕。极个别患者肺泡内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纤维细胞形成,形成机化性肺炎。老年人及婴幼儿感染可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肺炎)。若未及时使用抗菌药物,5%-10%的患者可并发脓胸,10%-2O%的患者因细菌经淋巴管、胸导管进人血循环,可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关节炎和中耳炎等肺外感染。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O℃,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可有患侧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二)体征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排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听诊可有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重症患者有肠胀气,上腹部压痛多与炎症累及隔胸膜有关。重症感染时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累及脑膜时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
本病自然病程大致1-2周。发病5- 10天,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消退;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患者的其他症状与体征亦随之逐渐消失。
【并发症】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近年来已很少见。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血压降低、四肢厥冷、多汗、发给、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而高热、胸痛、咳嗽等症状并不突出。其他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多在8O%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内可见中毒颗粒。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仍增高。痰直接涂片作革兰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初步作出病原诊断。痰培养24-48小时可以确定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率。痰标本送检应注意器皿洁净无菌,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漱口后采集,取深部咳出的脓性或铁锈色痰。约1O%-20%患者合并菌血症,故重症肺炎应做血培养。如合并胸腔积液,应积极抽取积液进行细菌培养。
【X线检查】
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隔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在消散期,X线显示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病例在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老年患者肺炎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年老体衰、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呈灶性肺炎改变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需认真加以鉴别。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鉴别诊断请参阅本章第一节。
【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首选青霉素G,用药途径及剂量视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对于成年轻症患者,可用240万U/d,分3次肌内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2小时肌内注射6O万U。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G 240万-480万U/d,分次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万-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抱曲松等药物,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二)支持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如可待因15mg。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过度出汗、脱水及干扰真实热型,导致临床判断错误。鼓励饮水每日1-2L,轻症患者不需常规静脉输液,确有失水者可输液,保持尿比重在1.020。以下,血清钠保持在145mmol/L以下。中等或重症患者(PaO2<60mmHg 或有发绀)应给氧。若有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应暂时禁食、禁饮和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烦躁不安、谵妄、失眠者酌用地西洋5mg 或水合氯醛1-1.5g,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三)并发症的处理
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高热常在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持续发热的其他原因尚有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或混合细菌感染、药物热或并存其他疾病。肿瘤或异物阻塞支气管时,经治疗后肺炎虽可消散,但阻塞因素未除,肺炎可再次出现。约1O%-20%肺炎链球菌肺炎伴发胸腔积液者,应酌情取胸液检查及培养以确定其性质。若治疗不当,约5%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如何诊断和治疗?

1.诊断依据

(1)典型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可初步诊断。

(2)痰涂片检查或培养、血、胸腔积液培养中找到革兰带荚膜的双球菌或链球菌即可确诊。

2.鉴别诊断

(1)肺结核: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胸部x线片显示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甚至可能有空洞的病灶。痰涂片或培养可找到抗酸杆菌。

(2)急性肺脓肿:典型特征是咳出大量脓臭痰。X线胸片示有脓腔和气液平。

(3)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可有痰中带血丝、血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常不高。痰中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胸部X线片可有肿瘤阴影及阻塞性肺炎表现,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散不明显,须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胸部CT、MRI等检查以确诊或排除诊断。

(4)肺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病史有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患、创伤、手术、肿瘤等。主要表现有咯血、晕厥、明显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胸部X线片可能见到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D-二聚体、肺动脉造影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肺炎须与其他如肺间质纤维化、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抗茵药物治疗

(1)一经诊断即运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常规选用青霉素,可肌内注射或静脉用药。对成年轻症患者,用80万U肌内注射,3~4/d;病情较重者,240万~480万U,静脉滴注,6~8h 1次;重症或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 000万~3 000万U,分4次静脉滴注。

(3)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药物。

(4)疗程一般为14d,或退热后3d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用药,维持数天。

2.支持疗法

(1)营养支持: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

(2)鼓励饮水,注意防止休克。

(3)对症治疗,如烦躁不安者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禁用抑制呼吸的药物;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或胃扩张者,采用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等方法;发热者运用物理降温等处理,但不得运用阿司匹林等解热药,以避免过度出汗、脱水等加重病情;有缺氧表现者给予吸氧。

3.并发症的处理经积极抗感染治疗3d后体温不降或降后复升者,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或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混杂有其他细菌感染、药物热、并存其他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救治。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补充血容量: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或平衡盐液以维持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者,补入5%碳酸氢钠。血容量是否补足的间接指标: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1

2.0kPa),脉压差>30mmHg(

4.0kPa),脉率<100/min,尿量:>30ml/h。

(2)血管活性药物的运用:在补足血容量的情况下适当运用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微循环,使皮肤变暖、肤色变红、脉压差增宽。合并肾衰竭时,可酌情使用利尿药。合并心力衰竭时可适当运用强心药。

(3)控制感染:休克型肺炎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是革兰阴性杆菌。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有效抗生素。

(4)糖皮质激素的运用:对病情比较严重、运用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控制病情时,可考虑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随时监测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离子浓度、中心静脉压、血清pH值等,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预防心功能不全:在输液过多过快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应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强心药如毛花苷C(西地兰)等,但在运用时注意监测心率。

5.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病理演变体现了由表及里的卫气营血或三焦传变过程,辨治主要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1)内热犯肺证:证见咳嗽,咳声嘎哑,咳痰不爽,痰黏色黄,咳时汗出,口渴,恶风,身热,鼻流黄涕,头身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

(2)表寒里热证:证见咳嗽,气喘,痰黏而稠,咳痰不爽,恶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以发表散寒,清肺平喘。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3)肺热炽盛证:证见咳嗽气喘,喘促不宁,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治以清热泻肺。方用凉膈散加减。

(4)肺热腑实证:证见咳嗽气急,发热口渴,日晡潮热,时有谵语,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大便秘结;苔黄而燥,脉沉有力。治以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方用宣白承气汤加减。

(5)痰热结胸证:证见咳嗽,气喘,咳吐黄稠痰,寒热往来,胸膈痞满,按之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方用柴胡陷胸汤加减。

(6)邪闭心包证:证见咳嗽,气喘息粗,痰多而稠,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凉营,息风开窍。方用清营汤加减。

(7)邪陷正脱证:证见高热骤退,汗出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疲气短;舌淡或青紫,脉微欲绝。治以益气固脱。方用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

(8)肺胃阴伤证:证见咳嗽声低,气短神疲,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渴喜饮,或虚烦不寐,尿短黄;舌红苔少,脉虚数。治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预防】避免淋雨、受凉、疲劳、醉酒等诱发因素。对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如慢性肝病患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葡萄球菌肺炎的治疗是什么?

强调应早期清除引流原发病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 的耐药率已高达90% 左右,因此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头孢呋辛等,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等,亦有较好疗效。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与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亦可选用。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近年国外还应用链阳霉素和恶唑烷酮类药物(如利奈唑胺)。万古霉素1 ~ 2g/d 静脉滴注,或替考拉宁首日0.8g 静脉滴注,以后0.4g/d, 偶有药物热、皮疹、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可参考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