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中暑的诊断

祝由网 2023-11-12 18:06:03

中暑的诊断

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 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中暑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中暑分两种,一种是急性中暑,一种是慢性中暑。急性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大汗淋漓,突然感觉心慌、呼吸压抑,这种情况必须立刻离开高温,立刻吃中暑宝,休息一下就好,否则发生猝死。慢性中暑, 在一般高温环境下,没有食欲,这是轻微中暑的表现,吃中暑宝,2小时后痊愈。如果不治疗 随时可能加重,如呕吐、高烧、晕厥、死亡。

中暑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提到中暑,大家通常就会想到在炎热的夏季出现的头晕、发热和乏力的情况,这些的确都是中暑的临床表现,但是当患者在就医时,医生还是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一些疾病来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是需要和中暑进行鉴别诊断的一些疾病。
1.老年性肺炎常与中暑并存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甚至缺乏呼吸遭症状,如咳嗽,咯痰等,更缺乏典型的肺炎体征.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章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有些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个别可无发热面仅表现为多汗,周围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升高,分类以中性增多为明显.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休克,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早期呼吸音减弱,可出现少许湿性啰音,多在一侧局部肺底部多见,发生在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的,两肺可出现多种干,湿性啰音.上述肺部体征可提供肺炎的线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2.脑出血常与中暑并存本病起病急骤,表现有头痛,呕吐,进行性言语不清和昏迷,鼾声大作,小便失禁,可有抽搐,丘脑出血累及丘脑下部,桥脑出血者表现为高热,昏迷,头颅CT可明确诊断.
3.血糖升高老年人糖耐量减低,50岁以上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5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40%左右,且患者缺乏自觉症状,尿糖常为阴性.中暑会使病情加重,使隐性糖尿病者发病,重症中暑的应激状态亦可使血糖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5~20mmol/L.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本病的诱发因素中以感染占首位,发热即成为主要症状之一,感染以肺部感染为多见,中暑亦是诱发因素之一.常以昏迷,失水,休克而就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多数见于老年人,半数无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能明确诊断.
由上述内容我们知道,有好多疾病和中暑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如老年性肺炎合并中暑、糖尿病痛症酸中毒等,所以当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一定要注意询问患者的病史,再根据相关的检查结果,来对中暑这一疾病进行诊断。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原则

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总是维持着动态平衡,以使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职业性中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高达60﹪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卫生部发布的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该标准还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重症中暑发生时,一般都以单一类型出现,有时亦可几种类型同时并存。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盐大量损失致使肌痉挛。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弱或年岁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其特点是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6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