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感冒虽是日常小病,但却被称作万病之源。如何辨证治疗感冒?
辨证治疗感冒
主穴:合谷、曲池、外关
1、暑湿感冒
诊断要点: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
处方:足三里、中脘。
2、风热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
处方:风池、大椎、尺泽。
3、风寒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风池、风门、列缺。
其它疗法:
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耳穴贴压:肺气管内鼻、咽喉、额。
【咳嗽、流涕...为何你的感冒不见好转?认准两点,辩证治疗是关键!】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天气越来越冷了,身患感冒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可这种寻常小病,有的人吃了不少药,病症却没有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治疗。
感冒分清寒与热
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一种外感病,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 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怕冷、畏风、全身不适 等。
感冒虽为小恙,但也需足够重视,以免因为失治、误治而导致严重的病变。传统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1.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较为常见。典型的症状包括 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不发热或发热不严重、头痛、无汗、周身酸痛、舌苔薄白 等。
如何治疗
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时的首要症状之一。发汗是治疗风寒感冒的重中之重,因此治法为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患者可以通过蒸桑拿、热水泡脚、加盖厚被等外用法达到催汗的作用。
风寒感冒可选用含 紫苏叶、葱白、生姜、防风、羌活 等药物的中成药,具体要根据医生建议。
针对风寒感冒,推荐 列缺穴 ,列缺穴比较难找,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列缺穴
列缺穴能使人头目清利,受了风寒,有时会引起头痛,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风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同时它也是治疗头部、颈项部疾病最常用穴位之一。
2.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典型症状包括 高烧、鼻流黄涕、咳嗽、咳嗽痰稠、舌苔薄黄、咽喉红肿疼痛 等。
如何治疗
风热感冒症状以“热”为主,邪热伤人,多见高烧;肺失清肃,则流黄鼻涕,其经脉循行所经的肺系(咽喉)见肿痛。因此治疗要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
处方可用银翘散,中成药治疗常 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羚翘解毒丸 等,具体要根据医生建议。
风热感冒可以常按曲池穴。
曲池穴
曲池穴在肱骨外上髁,手肘弯曲,中间凹陷即肘关节横纹中间这个地方,按揉感到酸痛一般为局部劳损,感冒时按揉,有清热祛火的作用,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快速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
1.是否出汗
出汗是风热感冒。
2.观察鼻涕状态
清水鼻涕大多是风寒感冒引起的,流黄脓鼻涕则是风热感冒引起的。
防治风寒感冒
现在这个时节,70%左右左右的感冒都属于风寒感冒。
1. 防寒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秋冻也是有讲究的,深秋早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而受凉是引起风寒感冒的主要诱因,所以我们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度增减衣物。
注意: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支气管肺病患者更应注重保暖,严禁秋冻。
2. 背部保暖
秋冬最易受寒的部位是背部,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总督一身之阳经,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同时,背部也是足太阳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
所以背部受凉,更容易侵袭阳气,患上感冒。
3. 充足睡眠
中医认为,秋冬是养藏的季节,起居应“早卧晚起”,以潜藏阳气和积蓄阴精。睡眠不足会损害免疫系统,使身体更易受寒邪侵害。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
建议大家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每天保证 8-10小时 的睡眠时间, 易 扶助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抵御外邪。
4. 合理饮食
感冒与饮食关系密切,秋冬进补固然重要,但在感冒高发期更要补益有道,饮食营养要均衡清淡,忌食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多补充热源食物,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如 鸡鸭肉、鸡蛋、鱼、牛奶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注意及时补水, 多喝水 可使口腔和鼻腔内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5. 规范用药
※喝板蓝根预防风寒感冒?
板蓝根属于清热解毒的中药,它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对风寒感冒、体虚感冒等并不适宜。
而且板蓝根并没有预防作用,相反,不对症、长期或过量服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损伤脾胃,加重肝脏负担。
※不吃药出出汗就好了?
不少人认为伤风感冒是由于内积寒气引起,喝点姜汤、多出现汗就好了,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应所有人,病人出汗过多,又不注重补水,容易发生脱水症状,导致身体内部电解质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发症状。
风寒感冒代茶饮推荐:
紫苏叶、葱白、生姜、红糖煮水趁热喝,对风寒感冒有非常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感冒症状。
生姜偏温性,有温脾胃、解表、化痰饮的作用;紫苏解表作用更强。两者搭配发汗解热效果更强,比较适合祛除风寒之邪,特别适合秋冬季的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流感# #亚 健康 # #感冒#
辨证施护与辨证论治一样,是中医的特色。辨证施护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的证候,从疾病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感冒一病属中医的表证,但感邪有不同,体质有虚实,邪气有兼夹,故应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辨证为前提,以证候为依据,在护理时区别对待。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
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需强发其汗。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咽痛者,可用淡盐水漱口。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对虚证患者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婴幼儿体质娇嫩,重证感冒变化最速,尤应加强护理,严密注视变化。
(3)辨邪气兼夹,注意变证。感冒病常可诱发宿疾,或素有痰饮、食滞、气滞等,复感外邪,致使感冒与他病相互兼夹,病情复杂。
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一方面要注意外感病邪的进退,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宿疾的发展情况。因为两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往往会此起彼伏,所以,在护理时应全面观察,权衡标本,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护理重点。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风寒感冒 病因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辨证施治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需要发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 方法 ,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加盖厚被、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1.传统方剂: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总的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治风寒感冒便方
? ? ? ? (1)组方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用法:将各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敷药后可吃热粥,经助药力,得微汗出则佳。
(2)组方葱白3根,白酒、小米适量。用法: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
? ? ?
(3)组方葱头3个。用法:葱头煎汤,临睡时热水烫脚,再趁热服葱头汤。服后盖被,汗出则佳。
3.风寒感冒食疗
? ? ? ? (1)姜丝萝卜汤
①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
②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③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④用法每日1次,热服。
(2)葱豉汤
①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
②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③功效解表散寒。④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3)香菜葱白汤
①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②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③功效发表散寒。④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4)姜糖饮
①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
②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③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④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5)苍耳鸡蛋
①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
②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③功效散风止痛。
④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09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
下一篇: 军团菌肺炎保健贴士(军团菌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