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失眠诊断的客观标准(是整夜睡不着的危害大,还是吃安眠药的危害大?)

佚名 2023-11-12 19:29:03

失眠诊断的客观标准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失眠发病率很高。失眠发生面也很广,不管是健康者,男性或女性,老人或表年,城市人或乡村人均可发生。失眠者也见于各种精神、神经及内科各种疾病。

失眠的客观标准来判断

(1)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

(2)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半)。

(3)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人的一生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酣畅的睡眠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对疲惫的释放,对精神的抚慰。睡眠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生命的健康与质量。

是整夜睡不着的危害大,还是吃安眠药的危害大?

睡不着的危害大。

根据定义,失眠是指虽然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频繁和持续出现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且对白天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观体验。

临床上,诊断失眠的标准有2点核心,一是睡眠异常症状,二是与失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具体要经过:病史采集→了解睡眠状况→是否有睡眠日记→进行量表测评→客观评估→确诊失眠。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多数研究认为,引起失眠的主要因素有3类,也称为“3P模型”,即易感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

1、易感因素

易感因素最容易导致失眠,常见于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人、神经质的人、完美主义者。

2、诱发因素

即诱发失眠的因素,比如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如果患者本身存在易感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发生急性失眠。

3、维持因素

如果急性失眠一直得不到解决,就会转变成慢性失眠,在这个过程中,维持因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在床上清醒的时间过多。

失眠分等级吗?比如说重度六级之类的

您好,失眠是分等级的,一般有轻度、中度、重度3种,还可以根据病程分为:(1)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2)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3)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下面这篇文章有详细介绍是失眠的诊断标准:

(一)失眠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轻者人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
3.经各系统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
1、睡眠脑电图:仪器观察显示患者睡眠情况,有时会发现患者失眠主诉与睡眠效果相悖。
2、情绪变化:有些患者失眠同时可伴有焦虑抑郁情况,但多继发于失眠症状,且严重程度不足以诊断为焦虑症或抑郁症。
3、睡眠状况:感觉是因为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的失眠,但当这些相应的刺激因素得到改善之后,自己的睡眠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二)失眠轻重分级标准
依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失眠)标准如下:
1.轻度:睡眠时常竟醒或睡而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
2.中度:睡眠不足4小时,但尚能整持工作;
3.深度:彻夜不寐,难以坚持工作。

(三)纳入标准
1.经确诊为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都继发于失眠者,年龄在18-86岁之间,病程在1个月一30年之间;
2.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

(四)排除标准
1.符合纳入标准者;
2.不合作者,包括不能坚持治疗或加用其他治疗,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3.孕妇、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患者。

(五)疗效评定标准
失眠疗效指标: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针刺2个疗程后,睡眠正常,伴随症状消失,随访一个月无复发;
2.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睡眠时间延长,伴随症状改善;
3.见效:患者精神状祝及伴随症状有改善;
4.无效:症状无改变。
临床特征:
1)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种睡眠紊乱每周发生至少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3)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眠的质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六)失眠的分类
1)按照病程的长短,失眠可大体上分为两类,即短暂性失眠(<1周)和慢性失眠(>1个月)。一般而言,连续超过1周的失眠即具有慢性化的趋势。
短暂性失眠:若不属于倒时差或倒班引起,就属于调节性失眠。这种失眠有明确的诱发因素,为急性应激因子诱导觉醒状态突然增高所致。常见应激因素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如痛失亲人、离异、失业、住院;睡眠环境改变,如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睡眠。
慢性失眠:人群中约10%的人口患慢性失眠。典型的慢性失眠患者早期是偶发失眠,后来变为频繁失眠,最后才演变为每日失眠。失眠当日的睡眠时间也是逐渐缩短的。有些慢性失眠患者症状还呈现周期性特点。这类患者虽然可以是原发性失眠,但大多数是继发或伴发于其他原因的失眠。
美国睡眠研究协会制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2)中提出,原发性失眠包括:
1)心理生理性失眠。
2)主观感觉性失眠。
3)特发性失眠
(七)观察指标
1、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此量表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也可用于睡眠问题者治疗前后评定效果对比研究。
希望您能释放压力,睡个好觉!当然我也是在失眠中进行百度答题=。=

睡眠障碍科普八张图简述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科普八张图简述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小科普

1、关于睡眠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2、睡不着的定义。

3、睡不着的原因。

4、睡不着的表现。

5、睡不着的诊断。

6、睡不着的治疗。

关于睡眠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1)睡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睡眠是由疲劳后脑的感觉活动减少所致,不是一个静止状态。

(2)睡眠的结构每晚有4-6个周期,每个周期 90-110分钟分五个阶段。

(3)睡眠障碍分类主要根据睡眠情况分类:睡不着--失眠障碍(*本次主要介绍)睡太多--嗜睡障碍(以上两个障碍比较常见)。

失眠障碍的定义:

以频警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常影响日间社会功能。ps:特别注意:诊断失眠症时,不能把一般认为正常的睡眠时间作为判断偏离程度的标准。

解释:因为有的人天生睡得少,而有的人天生睡的多。所以诊断时要强调主观感受、纵向对比 (e.g.自己的半年前和现在对比。)

病因:病因很多,挑几个典型。

(1)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或急性应激。

(2)精神疾病因素:如焦虑与抑郁障碍时抑郁症导致的早醒及躁狂症因昼夜兴奋不安而少眠或不眠等。

(3)躯体疾病因素:如冠心病、胃出血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导致患者对生命担忧而出现失眠;各种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瘙痒、咳嗽、心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均可引起入睡困难和睡眠不深。

临床表现

该睡觉时:

(1)入睡困难:表现为上床后长时间不能入睡。(入睡快慢的临床意义有年龄差异。)

(2)睡眠维持困难:包括睡眠不实(觉醒过多过久)、睡眠表浅(缺少深睡)、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睡眠不足等。

白天醒着时:

失眠往往引起非特异性觉醒期症状,即次日日间功能损害,常表现为疲劳或全身不适感,日间思睡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能力损害等。

失眠障碍的诊断:根据诊断标准(ICD-10):(1)主诉是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4)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失眠的多重意义(重要):

(1)失眠可以作为独立即疾病存在(失眠障碍)。

(2)也可以与其他疾病共同存在(共病性失眠障碍)或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ps:对失眠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常常引起焦虑不安,使失眠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失眠担心→焦虑→失眠久治不愈。

失眠障碍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五字要诀:“上下不动静”即晚十点半上床。早五点半下床。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床,动以强身乐眠操,静坐冥想一小时。

补充/替代性治疗:包括体格锻炼、身心干预(冥想、太极、瑜伽气功等) 操作及躯体治疗(按摩、针灸、穴位按压、反射疗法等)等。

(2)药物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划重点!!!

1.睡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静止状态。

2.失眠障碍只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

3.诊断失眠症时,不能把一般认为正常的睡眠时间作为判断偏离程度的标准。

4.具体表现要从睡觉时和觉醒时两个角度看。

5.失眠有多重意义,关注失眠带来的“恶性循环”。

6.失眠障碍心理行为治疗的“五字要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51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